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fā)展,人們的思維方式有了較大的轉(zhuǎn)變,科學教育的重要性也被更多的人重視。文章主要圍繞初中科學課堂轉(zhuǎn)變學生前概念的策略進行簡要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前概念;科學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7-04
作者簡介:劉忠盈(1974—),浙江永嘉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物理教學。
學生在接受各項科學教育之前,對客觀世界存在著一定的認知,這些認知主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踐,我們稱之為“前概念”。在前概念中,有一些是正確反映客觀世界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但是還有一些前概念與科學概念相背離,這就會阻礙學生的學習。
一、前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
1.受先入為主的生活經(jīng)驗所影響
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可以讓他們獲得不少的感性認知,進而形成許多的前概念,然而這些前概念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若教師對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不夠了解,對學生的邏輯思維不夠了解,那就難以改變學生的舊觀念,難以建立一個新的科學概念[1]。比如,“嬰兒的出生就是新的生命的開始,請判斷這句話的正誤?!痹S多學生都會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但實際上這句話是錯誤的,因為在 《細胞與生命》一課教學中,當精子與卵子在輸卵管中相遇,便會使卵子受精,進而成為受精卵,誕生新的生命。學生由于對生殖細胞問題不夠了解,就會形成一個錯誤的概念認知。
2. 受大眾傳媒的影響
隨著網(wǎng)絡信息時代的來臨,學生每天都會接觸海量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不一定是科學的,而初中生的鑒別能力較低,難以對這些知識形成正確的判斷,繼而產(chǎn)生了錯誤的前概念。
二、前概念轉(zhuǎn)變的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
在對學生的前概念進行轉(zhuǎn)變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問題情境,給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制造一種“不協(xié)調(diào)”,進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所要講述的知識點。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新概念的教學設立一個目標問題,這樣就能夠?qū)W生的錯誤概念體現(xiàn)出來,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2]。
2.通過合作學習來引發(fā)學生之間的認知沖突
每一個學生認識問題的深度都有著一定的差異,當面對同一問題時,有些學生可能會認識到問題的本質(zhì),但是有些學生卻只了解到皮毛,甚至對問題的認知完全錯誤。此時,就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他們進行交流與討論。每個學生由于對問題的認知程度有所差異,所持有的觀點也就有所不同,那么在交流中他們就會爭辯,這樣一來認知沖突就產(chǎn)生了。比如,在分類教學時,教師提供一系列的生物,如仙人掌、青蛙、白菜、人、老虎、玫瑰等,讓學生將這些生物進行分類,那么對于“分類依據(jù)”,學生會產(chǎn)生較多的想法。有些學生提出根據(jù)“動物與植物”來對這些生物進行分類,而有的學生提出按照“微生物和生物”的方法來進行分類,還有的學生提出其他的方法。當學生發(fā)生意見分歧時,教師可以做出適當?shù)囊龑В厍蛏喜粌H僅有人類,還有其他的生物,每一個生物都有著其自身的價值,故此,不能夠以它們能否為人類創(chuàng)造價值來進行區(qū)分。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接受根據(jù)生物的不同特征來進行種類的區(qū)分。
3.形成科學的概念體系,轉(zhuǎn)變學生前概念
在學習科學概念的過程之中,學生經(jīng)常會學習了后面的知識而忘記了前面的知識。要想讓學生牢固建構概念,就需要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概念融會貫通,將科學概念系統(tǒng)化。在科學理論的學習過程中,科學概念是其中的基礎,只有當學生建立了一個理想的概念體系,才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的事物。比如,《物質(zhì)的粒子模型》這一課的內(nèi)容較為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著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通過繪制粒子模型概念圖來幫助學生加以理解(如下圖所示),形成一個科學的概念體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會感到困惑。
三、結語
由于學生前概念具有生活性、頑固性等特征,所以教師在轉(zhuǎn)變學生所形成的前概念時,一定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來引發(fā)他們的認知沖突;還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引發(fā)他們的認知沖突,使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科學、認識自然。
參考文獻:
[1]肖 靜.初中科學課堂轉(zhuǎn)變學生前概念的策略及初探[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2]李 萍.基于小學科學教學的初中物理前概念轉(zhuǎn)變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