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秀琪
摘要:近年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為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對課程設置及學科建設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亦存在不足。以2017年教育部專家深入全國高校對思想政治課開展聽課調研為契機,以貴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為個案,分析當前貴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及質量建設中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探討立足貴州、結合專業(yè)、突出特色的思想政治課改革與建設途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績;不足;路徑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8)02.0059.03
高校思想政治課作為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是我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長期以來,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視,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在相關課程設置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力圖使思想政治課更具科學性與實效性。與此同時,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水平,切實增強大學生在思政課中的實際獲得感,教育部決定將2017年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對全國思政課進行大調研,深入各高校了解思政建設現(xiàn)狀[1]。誠然,思想政治課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實效性來看,亦存在不足。本文將以貴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為個案,對貴州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及質量建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立足貴州、突出專業(yè)特色的思想政治課改革與建設途徑。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建設取得的成績
1學院黨委高度重視,相關部門通力合作
高校黨委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本著“知行合一、德技雙馨”的建設理念,高度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學生德育工作中,相繼建立“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職能部門緊密結合、思政部門具體實施”的管理機制[2],并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進與質量建設納入學?!笆濉卑l(fā)展規(guī)劃中。在日常教學中,黨政領導與分管教學校領導亦將對思想政治課的聽課、調研、研討以及聽取思政部建設建議等工作常態(tài)化。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系統(tǒng)工程,已得到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唯有得益于各部門的支持,各項實踐活動方能有效開展,從而形成一股推動思想政治課建設、構建高效“大思政”模式的強大合力。
2認真落實“05方案”,全面推進教學改革
各高校思政部以教育部下發(fā)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即“05方案”)為依據(jù),結合學校制定的相關教學管理文件,綜合自身教學與質量建設發(fā)展實際,相繼建立備課制度、隨機抽查聽課制度、學生教師教學互評制度以及教務考勤制度等,明確教師崗位職責、規(guī)范教師教學行為的同時推動思想政治課有序進行。
思想政治課得以有序進行,健全制度保障是外因,優(yōu)化課程內容、豐富教學手段才是內在動力。貴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已形成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拓展相結合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趨向于將系統(tǒng)書本知識分類整合成不同模塊,以模塊化方式進行授課,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模塊創(chuàng)造多樣化教學形式,如:小組公開課、課前三分鐘演講、小品話劇表演、微辯會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營造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擺脫單純說教,更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達到情感共鳴。除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之外,為了增強學生對理論的認同感,積極構建多層次課外實踐教學模式,舉辦學生樂于參與、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法律知識競賽、道德講堂等,不斷探索適合于高職院校學生并具專業(yè)特色的實踐活動方式。
3年輕教師發(fā)展迅速,科研能力不斷提升
2013年貴州開始實行高層次、高學歷、緊缺專業(yè)“人才引進”招聘方案,年輕教師的不斷涌入為高校注入了很多新鮮血液,造就了一支以“高學歷年輕教師”為主體的教師隊伍。思想政治課教師中,35歲以下年輕教師與碩士研究生學歷均占一半以上。年輕教師入職之初,思政部門按照“傳幫帶”制度,由資歷深厚的老教師對年輕教師進行一對一引導,短短幾年時間,年輕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已經在教學工作中游刃有余,成為專業(yè)領域的骨干力量。
年輕教師作為高校發(fā)展的新生力量,不僅在引領課堂教學改革與課外實踐拓展中卓有成效,而且以其勤于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推動了思政教師積極參與科研的熱情。眾所周知,對于高校教師而言,科研與教學,如同車之雙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為了全面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師的科研能力,學校本著“教學科研兩不誤,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積極鼓勵教師在教學之余提升科研能力,將教學經驗總結凝練系統(tǒng)升華為研究理論,通過對理論課題的研究,進一步將成果運用于教學實踐中。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隊伍數(shù)量不足,結構失衡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擴大以及應用型本科轉型發(fā)展,高職教育迎來發(fā)展機遇期,這不僅體現(xiàn)在高職院校數(shù)量增多,同時在校學生數(shù)也明顯遞增。但與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教師隊伍數(shù)量不足、結構失衡。按照教育部2015年《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圃盒K枷胝握n專職教師按師生比1∶550—600配備[3]。但貴州高職院校中部分高校達不到這一要求,教師數(shù)量明顯不足。為了解決師生比例不協(xié)調導致的思想政治課教師緊缺問題,學校聘請兼課、代課教師解燃眉之急,雖然師資力量不足現(xiàn)象有所緩解,但很多問題隨之而來,如:代課教師多為在校研究生,學歷、經驗尚淺,流動性大,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對其沒有相應的體制機制約束,難以進行統(tǒng)一監(jiān)管。
師資力量不足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教師隊伍結構失衡則是另一個關鍵所在。不論從教師年齡結構來看還是職稱結構而言,均呈現(xiàn)出不合理態(tài)勢。年齡結構中,年輕教師占較大比重,老年教師次之,中年教師隊伍相對薄弱。新老教師年齡結構失衡帶來的是教學效果難以兩全,老教師理論知識積累豐富、知識點全面,但授課中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年輕教師課堂掌控游刃有余,善于運用互動探討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學生參與度很高,但也存在理論知識儲備相對不足、政治術語表達不嚴密準確的缺點。除此之外,思政教師職稱結構亦不均衡,高級職稱占比較少,中級及以下職稱占據(jù)很大比例。
2大班、合班教學學生獲得感低
針對高職院校逐漸膨脹、學生數(shù)量大幅增加、基礎設施完善緩慢、教師資源緊缺的現(xiàn)狀,為了最大限度地使資源得以有效利用,大班、合班教學成為目前高職院校傾向又無奈的選擇[4]。雖然這種眾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授課方式使資源緊缺問題得以緩解,但不可否認也帶來一些問題。如:第一,高職院校學生相比本科生而言,存在重技能、輕理論,重專業(yè)知識、輕公共基礎知識的特點,對于專業(yè)課之外的通識課興趣不大、積極性不高,大班、合班教學會更加淡化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第二,大班、合班人數(shù)眾多,課堂秩序普遍松散,教師很難采取互動或實踐方式教學,“一言堂”“灌輸式”授課成為主要選擇,學生參與度不高,甚至對課程產生排斥心理,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3課外實踐活動特色不鮮明
思想政治課由于內容較為抽象,高職院校學生對其興趣不高,尤其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對于沒有文科背景的理科生而言,難以理解掌握,教學效果與預期目標有所差距。因此,必須在主課堂教學之外發(fā)展一個更容易讓學生直觀感受、樂于接受的學習平臺——第二課堂(即實踐活動)。貴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充分認識到實踐活動對學生的重要性,依托眾多平臺嘗試開展了各類思政實踐活動:如:道德講堂、法律知識競賽、社會實踐調查、誠信演講、廉政教育基地參觀等。通過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模式已被普遍認可及運用,也取得了初步探索成果。但是,縱觀這些實踐活動,我們需要深思,作為交通類職業(yè)院校,特色何在?這些實踐活動是全省乃至全國高職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均可舉辦的共性活動,換言之任何一個高校都可以舉辦類似的活動,而以地方特色、專業(yè)背景為基礎的活動相對較少。因此,如何在完善現(xiàn)有活動基礎上舉辦更多立足貴州、結合專業(yè)、具有人文特色的實踐活動是我們需要思考、改革的問題。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及質量建設的路徑探究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思政教師整體水平
各高職院校應隨著高校規(guī)模的擴大,按照“05 方案”中規(guī)定的“??圃盒K枷胝握n專職教師按師生比1∶550—600配備”配齊思政課教師,教師隊伍數(shù)量充足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任務圓滿完成的保障,亦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基礎。與此同時,師資隊伍的壯大離不開高質量人才的引進及思政教師的送培,應鼓勵中青年教師努力提升學歷層次,著力培養(yǎng)省級中青年骨干和學科帶頭人。
教師個體的發(fā)展對于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固然重要,但是僅僅依靠一位教師上好一門課,無疑是失敗的。一門精品課程、一堂精彩教學、一個精美課件背后必定有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唯有各取所長、團結合作才能提升教師的整體水平。因此,建立人人出謀劃策、人人資源共享的集體備課制度應需而生。集體備課過程也是開展頭腦風暴的過程,不同的教學構思與教學資源相融合,取其精華,最終整合出更完善的教學設計,運用集體智慧有效提升教師整體教學水平。通過日積月累,最終建設一個思政教師可以共享的教學資源庫。集體備課制度的開展只是完善師資隊伍的一個開端,更需要以此為契機,注重知識的更新、注重教學的反饋,實現(xiàn)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2推動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構建“三位一體”智慧課堂
針對當前思想政治課程存在教學知識點孤立、與學生專業(yè)方向和實際需要相脫離、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等問題,若要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增加學生獲得感,最行之有效的途徑是推進教學改革,將課本知識整合優(yōu)化為情景式教學模塊,建立模塊化教學單元體系,設計開發(fā)與之相適應的情景活動模塊,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我們正處于“互聯(lián)網+”新時代,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途徑多樣化,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從以前的QQ、微博、論壇到現(xiàn)在的微信、學習通、云端課堂等,新媒體已經成為教學必要手段,運用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必經之路。因此,思想政治課應與時俱進,借助新媒體構建智慧課堂,實現(xiàn)“課堂+實踐+網絡”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有限的課堂時間并不能將所有優(yōu)秀教學資源在課堂共享,學生自主通過網絡平臺完成學習則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一方面學生可以習得更多的知識,提升人文素養(yǎng),另一方面,引導大學生學會主動求知。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可以提前預設學習情境,在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學情調研,從而有針對性地備課、授課,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將重難點講清講透。智慧課堂是課堂教學與課下學習相結合的一種新型信息化教學模式,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從客體向主體地位的轉化。
3完善品牌活動,打造思政育人校園文化
構建“課堂+實踐+網絡”三位一體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將網絡平臺自主學習納入教學體系中,如何進一步打造思政教學多層課堂、創(chuàng)新完善品牌活動同樣需要我們思考并實施。針對目前進入常態(tài)化的大型活動,我們力求使其規(guī)?;?、特色化,與此同時開拓更多具有貴州風采、交通特色的活動。如:貴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正著力打造人文交院、書香交院,思政部門可以以此為平臺,推出一些具有人文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創(chuàng)建集聲光電于一體的思政智慧教室,開展虛擬現(xiàn)實技術教學、進行團體活動;開放思政實訓周、組織學生參觀周邊具有教育警示意義的基地;創(chuàng)新課程考核方式,結合專業(yè)特色開展學生學習成果系列作品展:包括微電影錄制、海報創(chuàng)作、話劇小品表演、公開課講解等,遴選優(yōu)秀作品展覽,豐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第二課堂。
四、結束語
總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及質量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效,這得益于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全院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全體思政部門教師的共同努力。但與此同時,以全國示范性職業(yè)院校的標桿自省尚有很多不足之處,與國家的要求及學生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力爭形成具有特色、富有實效、學生認同的思想政治課。
參考文獻:
[1]焦新.充分發(fā)揮教指委作用做好思政課教學質量年工作[N].中國教育報,2017.04.28.
[2]思政課程建設自評報告:扎實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為學生成長成才筑牢思想理論基礎[Z/OL].潞安職業(yè)技術學院,2011.05.0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的通知(教社科[2015]3號)[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2015.09.16.
[4]鐘潔生.加強高校思政課大班化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
(責任編輯: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