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榮緒
摘要:思維導圖是將思維過程借助圖像方式呈現出來,思維導圖既是一種思維輔助工具,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將每個概念以直觀形象的圖示建立起來,便于學生掌握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無論是對于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從實際出發(fā),研究了如何利用思維導圖有效促進初中數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思維導圖;運用策略
一、思維導圖簡介
(一)思維導圖的誕生與發(fā)展
思維導圖最初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由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提出,又被稱為“心智圖”。它從一個中心出發(fā),運用圖文并茂的方法,將信息沿著思維的路徑轉化為明確的層級和隸屬關系,使思維呈現了可視化轉化。附中思維方式符合我們大腦處理問題的習慣。
思維導圖最初只是給有學習障礙的兒童使用的工具,后來人們發(fā)現,思維導圖能起到輔助記憶的作用,而且對于分析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同樣能夠發(fā)揮積極作用。思維導圖逐步風靡全球,在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英美等發(fā)達國家早已將思維導圖的方法運用于教育當中。英國將思維導圖列入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美國要求中小學教師必須掌握思維導圖,許多學校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制作教案。聯(lián)合國教科組織將思維導圖納入教育改革中,在世界各國大力推廣。近年來,思維導圖逐步走入我國,對這種行之有效的思維工具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多。
(二)思維導圖的特點與優(yōu)勢
思維導圖將圖像與文字結合,能夠充分調動其大腦皮層的各種認知方式如文字、圖像、數字、邏輯、色彩、空間等,使左右腦同時運作,沿著思維發(fā)展的方式自然流暢地展現出重點和層次來。強調信息間的邏輯聯(lián)系和層級關系,使得大腦能夠發(fā)散、全面、有邏輯地記錄、分析信息,更利于拓展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意。思維導圖之父東尼·博贊總結出思維導圖的四個基本特征:一是中心突出;二是思維發(fā)散;三是層級明確;四是邏輯清晰。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應用場景十分廣泛,相比于一般的表達方式,具有以下優(yōu)勢:(1)易于辨別關鍵信息;(2)善于展示關鍵詞間的聯(lián)系;(3)剔除非關鍵信息,容易集中注意力;(4)發(fā)散性呈現,易于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5)邏輯性強、開放性強,有助于整理思路;(6)給予大腦多重刺激,有助于記憶。
二、思維導圖與數學學科的關系
思維導圖是人類思維的自然表達,實現了對大腦的充分利用。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就初中數學而言,主要包括代數、幾何和概率等幾個重要分支模塊,各個模塊又包含眾多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識點,內容龐雜,有一定難度。要求學生要掌握概念、思路清晰,對復雜的知識體系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新課改還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數學技能。
將生動有趣的思維導圖應用到數學教學當中,能夠使抽象而復雜的數學變得直觀化、系統(tǒng)化、結構化,將零散的知識串聯(lián)成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知識網絡。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我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出發(fā),將思維導圖的工具引入教學活動當中。
三、思維導圖在“教”中的應用
(一)利用思維導圖備課
教師在對課程內容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要通過備課梳理上課的流程。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是線性的,教師將課堂內容按照講授的順序逐一列出。思維導圖是非線性的、是發(fā)散的,運用思維導圖備課,將知識點和課程各個環(huán)節(jié)圍繞課程主題展開,能夠幫助教師對教學過程有更加全面的預期,充分認識知識點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層級關系。
(二)利用思維導圖展示板書
傳統(tǒng)的板書需要書寫大量文字,效率低下,教學節(jié)奏較慢;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運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師越來越多,教學節(jié)奏過快,不利于學生吸收信息。運用思維導圖制作板書能夠較好地彌補二者的不足。一方面,思維導圖展示了思維過程,將教學思路體現在了可視化的圖像上,學生無需閱讀長篇大論,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思維導圖關注的是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能夠對知識結構一目了然。
(三)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注重將自己的發(fā)散思維記錄下來。教師在講授習題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構建知識的認知結構,將同一問題的不同解題思路清晰地呈現在樹狀結構當中,有利于學生多想多思,充分調動已經學過的知識,拓展解題的思路。
四、思維導圖在“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思維導圖預習
學生可以通過提前閱讀教材和教輔資料,對即將開始學習的內容首先進行整體感知,提取課程的關鍵核心,按照教材展示的思路,手腦并用地圍繞著課程主題來繪制思維導圖,在這個過程中感知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聽課時有針對性地關注重點難點問題。制作思維導圖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手繪,利用不同顏色的標記和生動的圖形圖像來幫助理解,也可以用手機、電腦來制作,與同學共享思考成果。
(二)利用思維導圖記課堂筆記
記好課堂筆記有助于學生在課下重溫課堂要點,有助于理解和復習。但制作傳統(tǒng)的線性筆記,對學生的速記能力要求很高,一味關注筆記反而會影響聽課效率。運用思維導圖,抓住課堂關鍵詞和關鍵詞之間的聯(lián)系,簡短的詞語和簡單的圖像更具靈活性,也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回憶教師的授課思路。
(三)利用思維導圖記錄解題思路
解決數學問題通常涉及如下幾個步驟。一道問題的解決并非是獨立的環(huán)節(jié),而是涉及諸多思維過程。通過思維導圖,能夠將一道題目的相關知識點圍繞著中心思想明確展示出來,有利于總結解題規(guī)律,實現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對于今后解決類似問題有極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具有突出的正面促進作用,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值得進一步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與教學研究出版社,2005
[2]樊曉輝.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分析探討[J].考試周刊, 2017(32)
[3]劉世斌.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教育論壇, 2016(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