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慶
摘要:現如今,建構主義理論在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中廣泛運用。在設計幼兒園數學活動時,強調應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游戲活動,在游戲中以幼兒為中心,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幼兒主動運用知識完成游戲中的任務,充分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促使幼兒積極動腦思考,有利于增強思考力,為日后更好地學習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體現出基于建構主義理論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性。
關鍵詞:幼兒園;建構主義理論;數學活動
前言
以往幼兒園開展學前教育時,過于注重完成教學任務,逐漸疏于設計數學教學活動,長期以講解知識為主,不注重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逐漸讓幼兒感覺數學課程非??菰铮瑢W習數學知識不感興趣,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勢必會影響學習效率,直接降低教學質量。對此,以下文章提出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設計數學教學活動,便可改變教學現狀。
一、建構主義理論的含義以及應用的意義
所謂建構主義理論是指在數學活動中以幼兒為主,充分發(fā)揮出幼兒的主體作用,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落實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是建構主義理論的觀念和宗旨。此外,建構主義認為在開展數學活動之前,應先了解幼兒的興趣和性格特點,充分掌握及幼兒天性愛玩,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便可立足于教材,開展數學游戲活動,主要目的不是引導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喚起幼兒的興趣,只有對學習數學知識感興趣,才能增強學習動力,進而主動參與到游戲中探究知識,探究中積極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思考力,邏輯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二、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幼兒園數學活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景,積極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例如,在小班數學活動《熊熊超市》中,為了讓孩子認識數字1、2、3和感知其意義,老師創(chuàng)設了情景活動:買餅干。教師扮成熊大伯,幼兒扮成小青蛙到熊大伯的面包房買小餅干,通過小青蛙認識票上的數字2,并說出來,然后選擇相應數量的小餅干,和讓小青蛙邊吃邊說:吃了1個,再吃1個,共吃了2個(用同樣的方法學習1和3)的情景活動的創(chuàng)設,讓孩子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新的知識,最終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依據幼兒興趣,讓數學活動游戲化
幼兒比較喜歡玩游戲,對游戲非常感興趣,依據幼兒的興趣和心理特點,數學活動游戲化,從而激發(fā)幼兒主動投入到游戲之中,由被動的狀態(tài)轉為積極參與,促使幼兒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還提高幼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例如:在小班認識數字1、2、3的活動中。為了鞏固孩子們對數字1、2、3的認識,教師組織了一個集體游戲:青蛙回家。全體幼兒扮演“小青蛙”,教師出示數字卡片1(2、3)幼兒邊看教師出示的是哪張卡片,同時念兒歌:“小青蛙。呱呱呱。圈圈1(2、3)是我家,撲通一聲跳回家?!庇變壕吞M寫有1(2、3)的圓圈中。讓孩子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
(三)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活動,引發(fā)幼兒主動思考
幼兒園學前教育內容中的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為了幫助幼兒輕松理解和掌握知識,便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設計生活化的數學活動,如在小班數學感知4的形成活動中,老師設計了生活化的情景活動:娃娃起床。通過“娃娃要起床了,我們一起來幫助小娃娃”的游戲口吻,給娃娃穿衣服,邊給娃娃穿衣服邊說:1件衣服添上1件衣服是2件,2件衣服添上1件衣服是3件,3件衣服添上1件衣服是4件,用同樣的方法,給娃娃扣紐扣、梳辮子、系鞋帶(穿鞋帶孔)學習并鞏固抽象的數學知識。并提醒孩子們在自己做時也可以邊做邊數。由此可知,可以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生活設計數學活動,便于幼兒輕松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充分體現出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非常重要[2]。
(四)尊重幼兒思維特點,準備合適的數學操作材料,促進主動探索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邏輯性而幼兒思維卻以具體形象性為主,這需要以作用于事物動作的足夠經驗和體驗為基礎,并從類似的多種經驗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構起來。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應該結合活動的要求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選擇最佳的操作材料,以孩子為中心,促進孩子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使操作材料在數學活動中發(fā)揮最大效應。
(五)以合作為主設計數學活動,提高幼兒合作能力
目前,幼兒園幼師要注重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設計以合作為主的數學教學活動,便可立足于教材設計合作學習任務,促使幼兒主動相互合作、相互協(xié)作和交流,共同努力合作探究數學知識,從而活躍教學氛圍,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同時,在合作活動中幼兒相互取長補短、相互學習,逐漸改進不足之處,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幼兒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不同的教材內容,布置不同的合作任務,引導幼兒合作探究知識,在互相合作中積極溝通和協(xié)商,主動歸納和整理教材中的知識點,總結知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在合作探究中積極解決遇到的問題,學習中不再過于依賴幼師講解,更加主動合作總結知識,轉變了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充分調動起合作的主動性,進一步提高合作能力和探究學習的能力,最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3]。
總結
總之,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需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落實建構主義理論,精心設計數學活動,“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不僅活躍教學氛圍,還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讓幼兒主動探究和成為學習的主體,進而消除厭煩感,“尊重和保護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學習品質”,讓孩子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王聰.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實踐[D].河南師范大學,2017
[2]凌曉俊.建構主義理論視野下的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黃瑾.社會建構理論視野中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