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濛
摘 要:2016年,文秋芳團隊基于中國大學英語課堂,提出“產出導向法”,并構建了新評價形式“師生合作評價”,意圖通過師生合作,從評價角度,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大學英語寫作,作為產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卻一直讓廣大中國英語學習者很是苦惱。本文嘗試從理論和操作層面,討論師生合作評價在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上的運用。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師生合作評價;大學英語寫作
2016年,文秋芳團隊基于中國大學英語課堂,提出“產出導向法”(簡稱POA),并構建了新評價形式“師生合作評價”(簡稱TSCA),意圖通過師生合作,從評價角度,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該教學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理論,繼承我國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借鑒國外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精華,立足于解決我國外語教學中的普遍問題。目前POA的理論體系與實施路徑已經基本形成。前期教學研究已經顯現(xiàn),但其要求學生的產出較多,任務難度也較高,故教師在及時給予反饋方面,還有所困難。基于此,POA團隊開發(fā)了“師生合作評價”的評價模式,力圖在教學評價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育反饋效率,促進教學效率。
根據評價目的,教學評價分為三類:關于學習的評價、作為學習的評價和促進學習的評價。第一種由教師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對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情況進行評價。第二種由學生根據已有的元認知理論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第三種由教師和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跟蹤、監(jiān)控和反饋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在西方國家大規(guī)模展開,已然是教育評價和教學的主流。相當研究比較了不同評價方式(如教師反饋,同伴評價,機器輔助等)對教學的不同影響,也發(fā)現(xiàn)同作評價對外語學習有相當效果。
據此,“師生合作評價”屬于第三種,即促進學習的評價。該評價融“教、學、評”為一體,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指導和推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但文秋芳所提出的“師生合作評價”又不同于此,其不是師生評價的疊加,評價內容也要緊緊服務于教學目標,評價也從不僅僅只限于課堂,并給出了具體的教學步驟,具體來說,教師的具體工作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課前提前選出典型樣本,依據課堂目標,準備課中學生的評價材料;課中,教師主要布置評價任務,并輔助學生完成評價;課后則負責監(jiān)管學生的作業(yè)完成。與此對應,學生則需要在課前完成產出任務,課中進行評價,課后進行練習和反思。
大學英語寫作,作為產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卻一直讓廣大中國英語學習者很是苦惱。大學英語寫作受制于大班教學、課時不夠、教師無法及時反饋等多種因素,大學寫作教學嚴重制約了學生作文能力的發(fā)展。在大學課堂教學中,以老師授課、學生寫作、老師反饋為主的傳統(tǒng)寫作教學模式在目前的英語寫作教學中仍然占據上風。但這種教學效果不佳,首先,這對承擔著繁重大學英語教學任務的老師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而且即使教師花費了長時間對學生作文進行細致反饋,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不一定有所增長。雖然,目前已經涌現(xiàn)了如批改網這一類基于大型語料庫的線上批改作文的網站,但其普及型和有效性還尚待更多實踐和研究,且也不適應在課堂上進行。如此,師生合作評價也許能解決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中的一些問題。
將TCSA運用到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中,需要教師在課前讓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并挑選出評價范本,確定評價主體。在正式課堂中,教室布置評價任務,并提供輔助,課后監(jiān)督學生的狀況。這極有可能改善現(xiàn)有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目前孫曙光(2017)將TSCA運用到大學寫作課堂中,發(fā)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體驗感都很良好。同時,他也總結了幾項實施原則,建議教師要制定清晰可及的目標,并引導學生探索問題并把“評”和就“講”融合起來。
本文也認同“評”和就“講”需要融合起來。如果只是讓學生單純地批改作文,這對學生,尤其是低水平的學生必定是一場災難。且,學生也容易感到乏味。因此,教師需要做好示范作用,在學生評價任務前和后,都需要讓學生明確評價目標,確保不用層次的學生在評價中都有法可依,目標明確。在評價后,及時評講,既是對學生的評價進行一個檢驗,也同時深化學生對剛才所評內容的認識,進而,將其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TSCA既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又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兩者不可偏廢其一。
上述表明,在TSCA的教學課堂中,“評”不僅可以作為教師和學生的新互動點,同時,也能調動學生在作文課堂中,不思考,只聽課的學習狀態(tài)。但是,如何才能確保TSCA促進學生的作文能力呢?孫曙光(2017)沒有給出具體的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數(shù)據,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作者主要是在反思TSCA,一方面也極有可能是作文能力的提高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的,短短一學期可能還不能看到比較具體的提高。但孫曙光(2017)顯然從情感角度,證明了學生對TSCA是十分樂意接受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將“教師合作評價”引入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促進學生的參與,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極有可能會促進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提升。但目前還沒有想過的文章就TSCA如何影響學生的作文能力進行深入研究,這也是未來研究的發(fā)展方向。文秋芳(2016:38)“期待教師能夠通過多輪行動研究,不斷改進TSCA,使其日益完善 ”。后續(xù)研究可從此點入手。
參考文獻:
[1]Black, P., C. Harrison, C. Lee, B. Marshall & D. William. 2003.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Putting It into Practice [M]. Berkshire,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2]Stiggins,R.(2005). From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 path to success in standards-based schools. Phi Delta Kappan, 87(4), 324-328.
[3]蓋淑華, 周小春.(2013). 基于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的同伴反饋實證研究——社會文化觀視角. 外語與外語教學(2), 36-40.
[4]李雪蓮.(2016). 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及學習目標的自我管理研究. 現(xiàn)代外語(3), 399-407.
[5]孫曙光. (2017). “師生合作評價”課堂反思性實踐研究. 現(xiàn)代外語(3), 397-406.
[6]楊曉瓊, 戴運財. (2015). 基于批改網的大學英語自主寫作教學模式實踐研究.外語電化教學(2),17-23.
[7]文秋芳.(2016).“師生合作評價”:“產出導向法”創(chuàng)設的新評價形式. 外語界(5),37-43.
[8]文秋芳.(2017).“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外語(3),348-358.
[8]張文娟.(2016).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外語與外語教學(2),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