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芬
摘 要:激發(fā)和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興趣,對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立足課本文本,注意觀察生活,為學生提供表達思想、情感的途徑,讓作文真正有趣,真正與生活相聯(lián)系,由此達到學生敢寫、想寫、能寫、樂寫的作文教學目的。
關(guān)鍵詞:小學作文;興趣;教學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師的“老大難”問題,教師教起來費力,學生寫起來傷腦。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興趣,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jié)合最近幾年教授學生作文的實踐,認為要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就要以課本為根,注意觀察生活,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具體心得如下:
一、思想上正確認識,讓學生“敢寫”
小學生因其年齡、生理特點,具有好奇心強、樂于參與的天性。特別是低幼年段的小學生,在尚未接觸作文時,對“作文”這個概念是有一定的好奇心的,這也是容易引發(fā)作文興趣的良好契機。但是,我們在開始教學生寫作文時,往往把要求和目的定得過高。也就是說,在作文開始階段,學生尚屬“一張白紙”,我們不可能要求其寫出立意深刻、結(jié)構(gòu)完整、思想深邃的作文。剛開始寫作文,學生敢于寫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勝利。在寫出自己想法的基礎上,學生就能在這項活動中找到成就感,認為作文不難,由此產(chǎn)生作文興趣。確實,興趣是一種積極活躍的心理因素,它會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到作文教學中。
要促使學生“敢寫”,不妨先從“仿寫”做起。如同學習書法需要臨帖體會用筆一樣,在作文教學中,是可以引導學生從仿寫名家經(jīng)典段落和經(jīng)典作文開始的。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作文其實并不難,很多經(jīng)典的段落,也都是用平實簡明的話語表達出來的,學生還會在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比一比”的想法,要是自己寫,會寫得比他們好嗎?注意學生在作文中的這些細微的心理活動,在教學思想上有正確的認識,對提高學生作文興趣,是大有幫助的。
二、指導上正確引領(lǐng),讓學生“想寫”
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筆者始終注意兩點:第一,語文課本是不可多得的作文素材庫,要利用到極致;第二,現(xiàn)實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活水,要注意觀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自己看到的新鮮事物,都是提升學生作文興趣的“法寶”。
筆者使用的是蘇教版教材,在本學期執(zhí)教的三年級上冊課文里,就有很多可以挖掘利用的作文元素。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表達對兄弟親人思念的名作。在學生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筆者指導學生,以“我想對你說”為題目,分別寫出王維想對親人說什么,親人又會對王維說什么,假如給你一次機會,你想對遠方的親人說什么。因為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紛紛調(diào)動起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寫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情感很飽滿,作文片段訓練的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得到了熏陶和培養(yǎng)。
在小學作文的具體要求中也提到小學生應留心周圍事物,養(yǎng)成勤于思考、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內(nèi)容具體,情感真實,語句通順,有一定的條理。其實無論觀察什么,都會慢慢做到腦中有物、心中有感、筆下有情,就會有想把這些事、物、情寫出來的沖動,做到“想寫”。[1]
三、方法上正確運用,讓學生“能寫”
作文是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體現(xiàn)。所以,在方法上,我們往往講得很好,但效果卻不理想。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指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廣泛涉獵,厚積薄發(fā)?!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大量的閱讀才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最根本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開闊眼界,增長見聞,會有心得感受。此時教師應適當開展教學活動,例如讀書知識競賽、讀書筆記展覽等,用這些看似與作文關(guān)系不大的方法,來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提升學生作文水平。在讀書的過程中,教會學生摘錄、改寫、續(xù)寫、擴寫等方法,讓學生有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樣積累下來,對學生作文來說,就會有素材,有話說,“能寫”,學生會嘗到讀書的“甜頭”。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也是一筆無形的財富。
四、情感上正確啟發(fā),讓學生“樂寫”
引導學生“樂寫”,教師也應該轉(zhuǎn)變思想,要有換位思考的轉(zhuǎn)變。筆者在之前的作文教學中,生怕對學生的作文指導得不夠仔細,經(jīng)常是一篇作文交上來,我會認真地批改,學生作文“一片紅字”,甚至面目全非,我以為學生會認真思考為什么這樣改,能體會到我的用心良苦。但換位思考后,通過與學生的交心,筆者才認識到,這樣的修改,可能就是對學生作文興趣的無形扼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作文簡直一無是處,所以才會被批改得體無完膚,進而畏懼作文,失去興趣。針對此情況,我們應該循序漸進,對學生的作文先做到低起點、低要求,盡可能找到每一個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以表揚為主,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潛能。同時,只要是作文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哪怕文字稍微差一些,也可以在班級宣讀,鼓勵學生大膽寫,滲透給學生這樣的理念:寫作文,不過是要把自己的心里話用文字表達出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心靈的傾訴和對話。有了這樣的認識,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沒有那么多的拘束和心理壓力,效果不錯。[2]
事實證明,只要教學方式方法得當,教師善于轉(zhuǎn)變,小學生就能調(diào)動起寫作的興趣和主動性,寫出能夠表現(xiàn)生活、表達思想的優(yōu)秀作文。
參考文獻:
[1]鄧春艷,曾燕姣.新課程背景下小學作文教學的實施[J].湖南教育,2008(2).
[2]王銘.談小學作文教育理念的轉(zhuǎn)變[J].課程·教材·教法,2006(1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