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瑞娜
【摘要】課程標準對各學段的口語交際都有相應的培養(yǎng)目標,歸納起來我認為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聽的習慣和能力;二是交際
語言,如是否使用普通話,表達是否完整、有條理,語氣、語調是否適當,表達內容與角色或相關情境是否相適應;三是其他與口語交際相關的素養(yǎng),如交際過程中是否做到尊重別人,注意文明禮貌,交際過程中是否表現得自信、積極、大方,具有一定的應對能力。
【關鍵詞】交流情境;角色扮演;年齡特點;評價標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口語交際的評價涉及“說”和“聽”兩個方面。因此最佳的考試方式應是口試。命題必須預見到通過評價能正確了解到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應對能力,交流的和諧、文明程度。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chuàng)設交流情境
口語交際教學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評價也是如此。這樣一來,學生容易進入交際角色,評價的結果也更加客觀,更具實際意義。
二、讓學生充當一定的交際角色,完成一定的交際任務
在交際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學生口語交際的應對能力及交流的和諧、文明程度。下面是我在網絡上看到的兩道口語交際試題:
1.今天白天突然停電了。請想象勤儉的媽媽會怎么說,做生意的爸爸會怎么說,愛玩電腦的哥哥會怎么說。
2.家里只有一臺電視機,可是晚上爸爸想看足球比賽,媽媽想看電視連續(xù)劇,女兒想看動畫片。請你根據人物的身份和興趣特點,設想一下他們之間會怎么說。
以上兩道題類似,看似有情境、有任務,話題與生活緊密相連,但完成這兩道題,學生要充當多個角色,才能完成交際任務。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不相適應,而且我們也不是在考演員。第一題一般學生很難演好,即使能演好爸爸、媽媽這個角色,也沒有必要去完成這樣一個與自己年齡特點和生活閱歷差別太大的交際任務,除非是真的演戲。要是學生從不愛玩電腦,想要讓他扮演好愛玩游戲的哥哥這一交際角色也很難。交際角色不相適應,我們也就很難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做出準確的評價。第二道題亦是如此。
三、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口語交際是一個生活性的概念,命題理所當然應該考慮到話題的生活性,并且要貼近被評價對象的生活,這樣才能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本學期我班口語交際試題就是這樣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目:
婷婷是個乖巧的孩子。爸爸媽媽對她說:“婷婷,你要做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好孩子呀。”婷婷點點頭,這下婷婷的苦日子可就來了:周六上午學畫畫、下午學舞蹈;周日上午學書法、下午學鋼琴,有時還要學英語。婷婷苦不堪言,她不愿意這樣學習,可又怕他們傷心,只好堅持著……
你能幫婷婷和她的爸爸媽媽溝通溝通嗎?
在這樣的情境教學中學生扮演的角色與他的年齡特點與身份相適應,這樣的命題就能相對準確地了解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
四、命題的內容要考慮到不同學段的課程標準
其實,也有人用紙筆測試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可是這樣的評價結果,我們只能看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某些側面,所以我們不提倡用這樣的方式來考查學生。
口語評價的命題通常分為朗讀(背誦)和口語交際兩個部分,那么我們該如何對這兩方面進行評價呢?
(一)評價朗讀(背誦)的一般過程及要求
1.確定評價標準。朗讀的評價,在標準上我們主要考慮三個方面:一是讀得是否正確,二是讀得是否流利,三是讀得是否有感情。
2.確定命題內容。建議命題內容以教材為主。
3.擬定評價過程。評價過程要考慮到評價對象、時間、評委人員、成績記錄等方面的內容。
4.利用評價結果。評價結果出來后,我們要很好地分析、利用評價結果。
(二)評價口語交際的一般過程及要求
1.確定評價標準。課程標準對各學段的口語交際都有相應的培養(yǎng)目標,歸納起來我認為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聽的習慣和能力;二是交際語言,如是否使用普通話,表達是否完整、有條理,語氣、語調是否適當,表達內容與角色或相關情境是否相適應;三是其他與口語交際相關的素養(yǎng),如交際過程中是否做到尊重別人,注意文明禮貌,交際過程中是否表現得自信、積極、大方,具有一定的應對能力。
2.確定命題內容。剛才也提到了,我們平時的口語交際訓練都是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的,所以口語交際的評價也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因此命題的內容一定要有與交際話題相適應的交際情境,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3.擬定評價過程。與朗讀的評價一樣,口語交際評價過程也要考慮到評價對象、時間、評委人員、成績記錄等方面的內容。
4.利用評價結果。評價的目的是改進我們的教學,激勵學生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所以結果出來之后,我們要對其進行很好的分析與利用。
其實,老師們不用擔心評價結果的主觀會影響到其準確性。評價客體的主觀也不會降低評價結果的準確性,正因為有了評價客體的主觀表現,才使我們的口語評價更為準確。至于不同評價主體對學生的口語評價,如同一學生在不同老師那里接受評價,可能結果會有些差別,這就要求我們在制訂評價方案時,考慮要細致,盡可能降低這種主觀上的差異,如評價主體安排更合理,評價標準更詳細等。
參考文獻
[1]韓增琴.淺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J].語文天地,2015(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