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橙 何斯娜 陳巧瑩 陳艷
摘要:目的探討大學生反芻在完美主義與抑郁之間的中介效應。方法運用Frost多維完美主義量表、反芻思維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以方便取樣選取200名學生大學生進行測試。結果①大學生消極完美主義、反芻思維與抑郁呈顯著正相關;大學生積極完美主義與抑郁呈顯著負相關;②消極完美主義對抑郁有直接預測效應,同時,反芻思維在這一過程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完美主義;反芻思維;抑郁;中介作用
一、引言
大學生作為社會中備受廣泛關注的一個群體,其在成長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自我期待,以滿足父母或者周邊人對自身的要求,大學生對自身也會樹立一個較高的要求,更加關注自身的錯誤與他人的期待。完美主義是個體一種力求高標準地完成任務,在其過程中伴隨批判性自我評估傾向的人格特質,其分為消極完美主義與積極完美主義。抑郁是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表現為個體長時間的沮喪、悲觀和反應性降低,在學生群體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現象。研究發(fā)現,完美主義者會更容易體驗到消極的情緒,因其常常低估自己的工作質量,認為自己應該做的更好;完美主義者因給自己設立過高的標準從而提高了失敗體驗的頻率,因此會比其他非完美主義者更容易感到抑郁。國內外諸多以大學生為被試的研究表明,積極完美主義與抑郁呈負相關,而消極完美主義與抑郁呈正相關。反芻思維指個體會在遭遇失敗、喪失等負性事件后,反復思考事件的原因、給自身帶來的后果及情緒體驗的思維方式。根據Nolen-Hoesksema提出的反應風格理論認為當個體遇到抑郁情緒時會采用反芻思維和分心兩種反應風格,采用反芻思維反應風格的個體表現為會自發(fā)性地長時間關注自己的行為與思想,對當時體驗的情緒狀態(tài)可能引發(fā)的后果及原因進行長時的反復思考,而非進行有效的解決問題,這會導致持續(xù)的抑郁和引發(fā)嚴重抑郁,是一種消極的反應風格,即反芻思維會造成抑郁的持續(xù)和惡化。反芻思維作為抑郁的重要易感因素的觀點,獲得了國內外大量研究的支持。Martin提出的目標驅動反芻思維理論,認為反芻思維是一種自我管理的思維形式,因其理想中的目標無法得到實現而對未完成目標的相關資訊表現得十分敏感,持續(xù)反復思考應如何縮小現下狀態(tài)和目標狀態(tài)的差距。Frost認為在完美主義的擔心錯誤因子上得分高的個體特別有可能反復思考隨即發(fā)生的失敗從而產生消極的情緒反應。因此完美主義者更傾向于關注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差異,從而反復思考他們的失敗與對完美的追求。
結合以上分析表明,反芻思維很有可能是完美主義與抑郁關系之間的中介變量。
二、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公選課學生為被試,發(fā)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3份,有效率為91%。
(2)研究工具
①《Frost多維度完美主義量表》(FMPS中文版)
中文版的Frost多維完美主義量表包括擔心錯誤、條理性、父母期望、個人標準和行動疑慮五個維度,共27個題項。
②《抑郁自評量表》
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該量表有20道題項,采用4級評分法,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③《反芻思維量表》
反芻思維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該量表由22個題項構成,該量表分為強迫思考、反省深思、癥狀反芻三個因子。
三、結果
(1)完美主義、反芻思維和抑郁的相關分析
由積差相關得出(見表1),大學生消極完美主義、反芻思維與抑郁兩兩呈顯著正相關;大學生積極完美主義與抑郁呈顯著負相關。
(2)中介模型分析
在模型一中(見表2),假定消極完美主義為自變量,抑郁為因變量,反芻思維為中介變量。首先,探究自變量對因變量的直接效應,結果表明,消極完美主義能夠顯著得正向預測抑郁;其次考察自變量對中介變量的直接效應,結果表明,消極完美主義能顯著正向預測反芻思維;然后考察中介變量對因變量的直接效應,結果表明,反芻思維能顯著正向預測抑郁;最后同時考察中介變量、自變量對因變量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結果表明,在反芻思維加入后,消極完美主義對抑郁的直接效應雖然下降,但仍然顯著。因此,由中介效應分析可得:反芻思維在消極完美主義與抑郁之間的部分中介作用顯著,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率為46.6%。同理,假定積極完美主義為自變量,反芻思維為中介變量,抑郁為因變量,考察三個回歸方程的回歸系數是否顯著(見表3),結果表明運用sobel檢驗后發(fā)現反芻思維在積極完美主義與抑郁之間的中介作用不顯著。
四、討論
本研究表明,一方面,消極完美主義對抑郁具有直接的正向預測作用,即消極完美主義得分高的人,其抑郁的水平往往較高;積極完美主義對抑郁具有直接的負向預測作用,即積極完美主義得分高的人,其抑郁水平較低。根據Dyklnan提出了目標驅動的抑郁易感模型可知,當個體盲目的追求高標準時會產生不利于情緒情感正向發(fā)展的消極結果,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個體經歷長期重復的失敗進而導致過多的無助感從而產生抑郁易感性。這說明消極完美主義者因給自己設定過高的標準,當未完成目標時會產生強烈的負性情緒,從而導致抑郁。而積極完美主義者會給自己設置合理的標準,從而產生較少的負性情緒體驗。
另一方面,消極完美主義通過反芻思維對抑郁起到間接正向預測,即消極完美主義得分越高的人,往往會傾向于采用反芻思維反應風格來應對負性情緒,而反芻思維會引發(fā)或加重抑郁,即反芻思維得分越高的個體,其抑郁水平也越高;但是,積極完美主義不通過反芻思維這個中介變量,而是對抑郁起直接負向預測。本研究發(fā)現,反芻思維是消極完美主義和抑郁的中介變量,是一種由消極完美主義引起的并導致抑郁情緒的認知機制。根據情緒認知理論可知,個體認知評價的過程決定著情緒反應方向。在消極完美主義人格特質與抑郁的關系中,消極完美主義通過反芻思維這一認知過程,影響著個體對刺激情景的評估從而影響情緒中的認知評價過程,進而影響到個體的心理健康,因此消極完美主義者利用反芻思維對其負性事件進行反復思考從而產生更多的負性情緒。Wells和Matthews提出的自我調節(jié)執(zhí)行功能模型認為個體對反芻思維的元認知是負性情緒的來源。
反芻思維在消極完美主義和抑郁之間中介作用的研究發(fā)現具有一定的實際作用。一方面,它揭示了,消極完美主義對抑郁的影響是復雜的,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重要的是,這一中介作用的發(fā)現將有利于對抑郁進行干預??梢詮姆雌c思維人手,對反芻思維反應風格的個體進行干預可能對減弱消極完美主義和抑郁之間的聯系有幫助。為了防止消極完美主義者抑郁的引發(fā)和加重,可以在他們遇到消極情緒時對其反應風格進行訓練,例如:訓練他們減少反芻思維的行為、采取其他的反應風格(例如分心)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