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菊
【摘要】理性思辨是議論文的靈魂,而高中生所寫的議論文缺乏思辨性,這與語文教師平時缺少思維指導(dǎo)有關(guān)。作者從兩個方面去闡述理性思辨技巧的指導(dǎo),一是運用歸納與演繹進行抽象的推理與論證,二是運用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進行綜合分析。
【關(guān)鍵詞】議論文;理性思辨技巧;演繹;歸納;批判性思維;辯證思維
近幾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目都是新材料作文,這些材料體現(xiàn)著很強的思辨性,這也是命題者的一個導(dǎo)向,強調(diào)學生要有理性思辨能力。理性思辨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就問題發(fā)表看法,闡明道理,從而說服人。按理說,只要訓練有素,作為高中生,是可以寫出像樣的議論文的。因為一個人到了高中階段,其智力水平已經(jīng)完全可以運用語言符號來進行分析、概括、演繹、歸納、判斷和推理了??涩F(xiàn)實情況是各類考試中好的議論文很少,材料拼湊的文章很多,而用思辨來帶動材料的文章很少?;诂F(xiàn)實和寫作趨勢的要求,對高中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必然要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下面我從兩個方面來闡述理性思辨技巧的指導(dǎo)。
一、歸納演繹,環(huán)環(huán)相扣
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jù)、論證,那么論點、論據(jù)、論證的堆砌是不是就是一篇議論文呢?達·芬奇說:房子是由石頭堆砌而成的,可石頭堆兒卻不是樓房。石頭按一定的規(guī)則堆砌才能成樓房。議論文的論點、論據(jù)、論證的堆砌未必是議論文,因為它也有自己的堆砌規(guī)則。議論文是用來闡明道理的,邏輯學家們發(fā)現(xiàn):世上千般議論,萬般道理,究其根本,不過“歸納、演繹”兩種基本推理形式。歸納與演繹是寫作過程中邏輯思維的兩種方式。我以圖示的方式來解剖周國平《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一文中所用到的歸納演繹推理形式。
所謂歸納推理,就是根據(jù)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性質(zhì),推出這類事物的所有對象都具有這種性質(zhì)的推理,叫作歸納推理(簡稱歸納)。歸納在議論文中就是像圖1“分論點+分論據(jù)”平行排列的推理形式。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分支,歸納就是完整的;如果論點、論據(jù)和諧一致,歸納就是嚴密的。
所謂演繹推理,就是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fā),通過推導(dǎo)即“演繹”,得出具體陳述或個別結(jié)論的過程。演繹在議論文中就是像圖2“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推理形式。如果有三個以上的“環(huán)”相連,演繹就是完整的;如果各環(huán)的事實和理論確鑿,演繹就是完整的。只要推理過程完整嚴密,議論文就能邏輯嚴密,條理清晰,論證有力。
2015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且以作品論英雄》,就整體運用了演繹推理的形式,下面用圖示來展示它的邏輯推理過程(圖3)。
。
這篇文章的演繹過程非常完整嚴密,前后銜接連貫,所以浙江省教研室胡勤老師是這樣評價的:“文章論證環(huán)環(huán)相扣,思維縝密;整體結(jié)構(gòu)嚴謹而有序,指向一致;段與段之間曲折轉(zhuǎn)換,細密而有邏輯性,能夠吸引讀者讀下去。作者沒有依賴例證材料來堆砌文章,而是以思辨性的分析論證去帶動材料,推出觀點。分析和論述有效地將觀點和材料聯(lián)系起來?!?/p>
一篇好的議論文,其推理至少要具備一個完整嚴密的歸納或演繹過程。學生如果掌握了歸納與演繹兩種邏輯思維方式,那么就可以提高理性思辨能力。因為理性思辨能力中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求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論點與論據(jù)要有必然的聯(lián)系,論點與論據(jù)、中心論點與分論點要有邏輯性。思辨能力是長期訓練所形成的,較為抽象且復(fù)雜,與之相比,邏輯思維較為明確、簡單。因此邏輯思維訓練可被視為理性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chǔ)。語文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應(yīng)該多指導(dǎo)學生理解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運用演繹與歸納作抽象的推理與論證,讓學生多推演自己所作議論文的推理過程,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縝密。
二、批判質(zhì)疑,學會辯證
批判質(zhì)疑是一種批判性思維,而我們的學生非常缺乏這種批判意識。語文教師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也不敢多加指導(dǎo),怕學生的思想太偏激,從而限制了學生思想的深刻性與思辨性。其實這是對批判性思維的誤解。批判性思維就是為了作出判斷而進行的言之有據(jù)的反省思維。那是一種辨明或判斷的能力,是一種思辨思維,不是否定、顛覆的思維。當然,發(fā)現(xiàn)問題和質(zhì)疑是批判性思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但實質(zhì)上都是為了尋求觀點的正當性。
比如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分析到遲子建的《啞巴與春天》中的積雪有什么含義,答案是指人性的冷漠。當時有同學提出疑問:為什么不是指啞巴呢?該同學認為春風吹來了,積雪慢慢變薄直至消失,而啞巴也是在春天被人趕出小鎮(zhèn),這樣剛好對應(yīng)。當時有很多同學也是這樣想的。如果當時教師就按答案分析,學生也沒有提出疑問,這將成為很多同學的問題。后來在師生對辯的情況下,學生最終認為參考答案是正確的。我當時就表揚了提出問題的同學具有批判性思維。因為平時一直強調(diào)學生寫議論文要有思辨思維,可是“思辨”一詞是很抽象的,學生很難形象地感受到,利用這次契機讓學生知道批判性思維就是一種思辨思維。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且以作品論英雄》,先認可人品決定文品,但也提出疑問,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脫俗之人嗎?然后用莎士比亞的筆桿人品與高雅作品的不對應(yīng)來論證,得出作者的格調(diào)趣味未必與人品掛鉤,所以不必糾結(jié)人品,而應(yīng)關(guān)注作品。文章運用批判性思維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這是難能可貴的。現(xiàn)在很多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非黑即白的單環(huán)思維層次,事實上,很少有重要的問題能用簡單的“是”或絕對的“否”來回答,如果人們用非黑即白、非對即錯或者非恰當即不當?shù)姆绞剿伎紗栴},寫出來的議論文往往是一種偏見。所以批判性思維是議論文寫作中很好的一種思維方式。
議論文寫作中還有一種非常好的思維方式就是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思辨能力的一種,要求辯證地看問題,也就是以聯(lián)系、一分為二的方式看問題。階段性考試讓學生寫一篇“文化氛圍與文化素養(yǎng)的關(guān)系”的議論文,有些學生是這樣寫的:首先確定立意“高雅的文化氛圍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養(yǎng)”,接下來用了三個事例來論證觀點,每段結(jié)尾進行點題,最后一段強調(diào)觀點。文章整體結(jié)構(gòu)簡單,拼湊性很強。其實這也是一種缺乏對題目的分析能力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看待,文化氛圍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論證時可以采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這樣文章的形式、內(nèi)容都會顯得靈活了。培養(yǎng)辯證思維,防止看問題片面性,學會運用兩點論看問題。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它們既對立又統(tǒng)一。這樣看問題,就要既看到這一面,又看到那一面,不能只看一面。就像作家荻馬深思“苦難和偉大的關(guān)系”,他說:沒有人喜歡苦難,卻有無數(shù)贊美苦難的詩篇,這是不是很荒謬?其實,苦難并不總是導(dǎo)致偉大。相反,在很多時候,它毀壞了人的尊嚴,傷害了人的心靈,扼殺了天才的創(chuàng)造力。但我們也可以說,苦難成就偉大。角度不同,苦難和偉大的關(guān)系就不同。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平時訓練學生辯證思維時可以讓他們以個人變化的視角來認識事物。
三、結(jié)語
理性思辨是議論文的靈魂,思辨能力跟不上,再好的文筆、再完美的章法結(jié)構(gòu)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無本之木。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切不可把議論文寫作訓練簡單化。平時要多引導(dǎo)學生讀一點思辨性的作品,以讀促寫。另外,要進行一些理性思辨技巧的指導(dǎo),理解作文題目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運用歸納與演繹作抽象的推理與論證,批判質(zhì)疑,學會辯證。
【參考文獻】
[1]王偉娟.關(guān)于思辨的幾個問題——也談“思辨性閱讀”[J].語文學習,2015(06):4-5.
[2]鐘斌.基于反方立場的自我校準:提升論證的思辨性與周密性的有效策略[J].語文學習,2015(02):68-72.
[3]胡勤.文類、文體與作文評價[J].語文學習,20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