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知識面比較廣,要想學好語文,不但要注意平時積累,還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文本學習培養(yǎng)閱讀理解和分析探究的能力。所以,一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只顧說教,而是要以生為本,注意啟發(fā)引導,開放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以生為本;預習;設問;探究
眾所周知,語文知識面比較寬,短時間的積累和學習可能無法在考試中顯出成效,所以很多同學都喪失了學好語文的勇氣。其實不然,學好語文一方面是要在平時做好積累,另一方面就是要在課堂上,以教材學習為例掌握語文理解和思考方法,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就要求一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不能繼續(xù)照本宣科,大包大攬,而是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學情整合教學內(nèi)容,引導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和體驗,完善對語文知識的認知理解,提升綜合分析和運用技能。為此,我就借本文結合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上以生為本,提高課堂認知速率。
一、 設置導案,牽引自主預習
人們認知熟悉的事物,比陌生的事物更容易。高中語文課堂容量比較大,知識面也比較寬,如果沒有課前預習,課堂直接聽課學生思維就顯得忙亂。所以,為了讓有限的課堂時間實現(xiàn)最大知識效能。我們要設置導學案牽引學生在課前進行針對性的預習,預習過程中找出重難點內(nèi)容,為課堂針對性聽課做好鋪墊。
就拿同學們感覺學習吃力的文言文來說。如果學生課前做好預習,那課堂上就能節(jié)約基本的閱讀、理解等時間,讓課堂傾向于對重難點知識的探索上。為了提升學生預習的針對性,我們可以設置啟發(fā)性的預習導案。比如,《燭之武退秦師》這樣的先秦古文,比較難理解,我們一定要設置好預習導案,讓同學們在課前先解決基本知識,發(fā)現(xiàn)知識難點:1. 閱讀課文,結合工具書理解生詞的含義:①通假字:不知(“知”同“智”),秦伯說(“說”同“悅”);②函(hán)、氾(fàn)、佚(yì)、縋(zhuì)、闕(jué)。2. 熟練閱讀文本,總結并結合其他文言文說一說“于、者、而”這些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3. 閱讀過程中是不是會發(fā)現(xiàn)一些句型和現(xiàn)代漢語不一致?歸納出其中的判斷句、倒裝句和被動句,分析這些特殊句式的基本特點。4. 將預習時遇到或想到的其他問題做好筆記,便于課堂提問或討論……
通過這樣的預習導案,讓學生預習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能通過預習掌握基本的知識,為下一步深入討論做好預備。
二、 設問啟發(fā),鼓勵自主思考
問題能驅動學生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教學過程中我們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進行整合,在知識的關聯(lián)處和轉折點設置問題,便于吸引同學們思考知識節(jié)點之間的聯(lián)系,完善語文邏輯思考能力,全面提升綜合語文素養(yǎng)。
以經(jīng)典散文《荷塘月色》教學為例。教學大綱對我們的教學要求是:熟練掌握字詞句,學習本文經(jīng)典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體會文本情景交融的描物達情技巧。這些內(nèi)容都無法通過灌輸提高學生認知。這就需要我們通過關鍵設問來驅動學生按圖索驥、深入探究:1. 仔細閱讀文本,發(fā)現(xiàn)哪些句子是寫景的?哪些句子是抒情的?2. 總結文章運用的經(jīng)典修辭手法,嘗試寫幾個類似的擬人、通感或比喻的句子;3. 反復揣摩本文描物狀景的手法,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對我們的寫作有什么啟發(fā)?……
設問啟發(fā)的問題不能太多,但是每一個問題都要切中肯綮。這樣才能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才能通過思考和討論將具體問題分析透徹,學習到本文景物描寫的經(jīng)典手法,提升語文表達技能。
三、 合作探究,指導自主探索
目前高考語文綜合分析能力題型越來越重視,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取長補短,完善自己對語文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語文課堂上,我們結合實際情況以“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為原則搭配5人左右的討論小組。讓同學們在組內(nèi)通過分工合作節(jié)約課堂時間,拓展課堂容量,達到取長補短的教學目的。
以《燭之武退秦師》教學為例。先秦文言文中的虛詞是教學的重難點,一個人單獨分析,肯定不能全面。所以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組織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展開討論和分析。
(一) 設置任務
(1)閱讀本文,摘錄其中的文言虛詞,先分析其在句子中的意義和作用,然后再根據(jù)用法進行分類。(2)參照分類,回顧之前學習的其他文言文中的同一個虛詞,看看意義是否一樣,如此對比理解,易于加深印象。(3)嘗試總結在考試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總結自己常見的理解誤區(qū)。
(二) 合作過程
(1)組長先根據(jù)每位組員的知識特長進行分工,先讓組員分擔比較擅長的知識點分析;(2)完成第一次探究后,再互換角色,這樣通過交叉體驗,便于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3)筆記員記錄學習成果。
(三) 學習成果展示,師生互動評價
這樣開展合作探究,便于學生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來分析問題,從而拓展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容量,從而為有限的課堂時間提供最大的認知速率。
四、 總結
總而言之,要想學好語文不但要注意積累,還要掌握語文邏輯和思維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能以文本為例,啟發(fā)和引導同學們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究。只有這樣才能契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才能吸引同學們積極參與到語文知識的生成和互動中來,完善積累,提升理解分析和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曉娟.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應用之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1.
[2]楊春霞.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J].新課程導學,2017(7).
[3]張玉群.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外語文,2017(06).
[4]顧小蘭.提高討論實效性,實現(xiàn)課堂高效率——淺談提高高中語文課堂討論實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4(34):88.
作者簡介:
吳淑芳,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