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茵
[摘 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應只注重結果,發(fā)展性的評價能夠促使學生學習進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將評價貫穿于課堂,關注學生的非學業(yè)性評價和評價全過程,把握評語的合理運用方法,從而促使學生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關鍵詞]發(fā)展性評價;過程評價;學生主體;評價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14-0068-02
教育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應該完善相關的評價體系以提高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發(fā)展性評價在新課程要求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通過強調(diào)評價的發(fā)展作用來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態(tài)度。有效的評價體系能夠關注到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幫助教師與學生建立可靠的溝通橋梁,從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認知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學生的學習評價體系是一個較為綜合的評價體系。首先,教師在了解學生對數(shù)學內(nèi)容的認識和掌握程度的同時,不可忽略他們對這個學科的看法。其次,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除了看到學生的最終成果,更要看到他們的成長。在進行學習評價時,教師對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把握程度以及內(nèi)心狀況都要有所顧及。教師進行學習評價時,通常采用兩種方法: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定量評價是指通過星級評價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定性評價則是通過評語的方法進行評估。定量與定性兩種評價相互配合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學習評價能夠幫助教師看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提高對數(shù)學的認知水平和學習信心。為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關注非學業(yè)性評價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以上三個方面相互融合、相互貫通構成了課程的三維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效的學習評價可以很好地把握學生在這三個方面的實際情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設立一系列的獎項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例如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標準設置“合作小明星”“思考小博士”“進步小達人”等獎項。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筆者還增加了部分實踐作業(yè)的展示性評價。通過下面的情況統(tǒng)計表可以看出,進行了實踐作業(yè)的展示性評價后,學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學習也更加積極主動。
二、評價貫穿課堂教學
要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交流和互動就必須借助有效的評價體系。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教師在課堂中的評價,并且能夠迅速地對教師的評價做出反應。心理學相關研究指出,教師如果能夠?qū)W生較為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就會對學生產(chǎn)生正向激勵作用,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此外,受到教師表揚的學生還會影響其周圍的學生,形成一種帶動作用。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評價非常重要。
教師在課堂中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規(guī)劃的時候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教學難度和內(nèi)容,與具體情況相符合的教學計劃才能夠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第二,氣氛融洽愉悅的課堂氛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保持和藹的態(tài)度,采用學生容易接受的、較為生動的語言。此外,教師多使用啟發(fā)性的提問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輔助作用。第三,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看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增加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維護學生的尊嚴。例如,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即使這個觀點并不正確。第五,為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在此基礎上,筆者設計了課堂觀察表,此表旨在幫助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的同時,能更好地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
教育主張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上述方法很好地踐行了這兩個觀點。通過上述評價方法,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找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興趣的方法。
三、學生為評價主體
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都是評價體系的主體,因此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相互評價必須納入評價體系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完成自我評價以及相互評價,從而讓評價結果更為合理。此外,學生家長的參與可以讓評價系統(tǒng)更加充實和可信。為此,筆者研制出了學生數(shù)學課堂學習自我評價表和期末數(shù)學學科學生自我評價表。
四、評價應體現(xiàn)針對性和導向性
教師的評價用語必須有針對性和指導性。有的學生對于題目有自己創(chuàng)新性的解題思路,教師應該及時給予鼓勵,比如:你非常有想法;這樣解題很棒;你一定是一個喜歡思考的孩子。面對那些勇于提出與別人不一樣觀點的學生,教師可以這樣評價:你能夠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且思路正確,非常優(yōu)秀。通過一系列具有針對性、指導性的評價,不僅能使被評價的學生增強學習信心,還能讓班里形成良好的學風。
五、關注評價全過程
1.關注過程性評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過程性評價,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記錄學生的優(yōu)點,以便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既要有耐心也要有愛心,要用一種職業(yè)的眼光去觀察學生,從職業(yè)的角度去看待一切教學現(xiàn)象。
2.關注階段性評價
教師應在一個學期結束時舉行一次測試,給學生一個檢測自我的機會,同時指導學生完成本學期綜合評價表的自我評價以及相互評價。通過這種評價方式,學生能找出自身存在的優(yōu)點和缺點,從而在下一階段的學習生活中進行相應的改進。
與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不同,發(fā)展性評價更關注學生的成長歷程,通過對比學生一段時間的綜合能力得出更加全面的結論。教師進行學習評價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只有將評價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夠做出有效的分析,得出有效的結論,從而確立下一階段的教學計劃和安排,而學習評價是教育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采用合理的學習評價方法就能夠促進新課程教學的改革發(fā)展。
(責編 唐先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