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貫穿于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始終,同時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探究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有效策略,廣大教師也嘗試了各種教學方法。為此,本文將從探究式閱讀教學方法出發(fā),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伴隨著語文學習的深入和新課程改革的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引入了許多新方法、新思路。同時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逐漸成熟,對他們進行閱讀教學要不同于小學生和初中生。將探究性閱讀教學方法運用到高中語文閱讀的課堂中,是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以及鍛煉學生探究能力、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對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認識
探究性閱讀,顧名思義,重點在“探究”二字,探究即探索研究?!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教學的實施建議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見探究性學習在語文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探究性閱讀就是以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為基準,以課本為基礎,結合教學材料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閱讀或者合作探究閱讀。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發(fā)現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收集資料,學會根據問題有目的地整理和歸納有利于解決問題的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思考,最終得出自己的閱讀成果。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行了探究活動,讓自己產生了問題意識,鍛煉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為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了基礎。對于未解的事物,人們會產生疑問,而這種疑問會促使人們產生想要探究的愿望,因此探究是人的本能,而將探究運用到閱讀教學中,是符合人類認知過程的。帶著問題去閱讀,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學會自主閱讀,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為更加良好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在高中探究性閱讀教學中,首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這種閱讀教學方法,教師要將學生擺在首要位置,積極鼓勵學生在閱讀課上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合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閱讀。其次,要發(fā)揮探究的作用,要注重探究的過程。教師要極力排解學生的畏難情緒,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探究,要注重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讓學生最終感受到探究帶來的成就感,這對于提升閱讀教學效果有促進作用。
二、運用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探究性閱讀教學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方面,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學生要根據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閱讀、梳理和思考,通過質疑來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另一方面,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活動形式主要是獨立探究和合作探究,雖然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合理的引導,但是關于問題的產生、提出,選用何種方法研究,以及后期整理探究成果并提煉出觀點的這些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的還是學生。獨立探究和合作探究相比難度稍大,這是因為合作探究中成員數量更多,相比獨立探究來說能夠啟發(fā)的探究點也會更多,并且學生需要負責的部分也相對更少。不管是獨立探究還是合作探究,都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在探索思考中得到思維上的提升。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
進行探究性閱讀教學,實際上就是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學生進入高中階段,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與之前相比也更加成熟,通過在閱讀課堂上進行探究教學和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學生面對不同的閱讀材料能夠獨立探究或是合作探究,甚至在不依靠教師的情況下完成自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對于學生日常的閱讀和考試都有極大的提升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探究與以往的閱讀教學模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探究性閱讀教學鼓勵學生占據主體地位,在閱讀中學生要有話語權,課堂不再是教師單人的舞臺。這種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配合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當探究性閱讀教學良好地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的課堂時,對師生雙方來說是互相促進的過程,既讓學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也讓教師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趨勢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鼓勵學生學會探究性學習,而讓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探究和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與水平也是閱讀教學的任務,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探究性教學符合當今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新型閱讀教學方法。具有探究能力的人,思維更具有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語文教學就是為了將學生培養(yǎng)成能夠探索研究的人。運用探究性閱讀教學方法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應用能力和實際能力,為學生今后發(fā)展的各種可能提供了可能性。
三、高中探究性閱讀教學開展的策略
(一)積極營造探究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適合探究的情境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比較呆板,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無法徹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探究性的閱讀教學方法則與之相反,能夠較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居于首位的便是教師要積極營造適合探究的環(huán)境,合適的探究環(huán)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有了探究的興趣,才能針對具體的閱讀材料去產生疑問、發(fā)現問題,只有學生對閱讀材料產生自主的探究,才表明學生的探究閱讀是真正開始了。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能夠根據閱讀材料合理地發(fā)掘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營造了適合探究的環(huán)境后,還要積極進行探究情境的建設。教學情境具有學科性、生活性、形象性、問題性和情感性的特點。因此對于探究情境來說,首先,在學科性上探究情境必須要凸顯語文學科的特點;其次,在生活性上探究情境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貼切的事物更能與學生的內心情感產生共鳴;再次,在形象性上設立的探究情境要是感性的、形象具體的;最后,在問題性上探究情境要包含問題才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情感性上飽含情感的探究情境能夠打動學生的內心。只有做到以上這幾個方面,才能讓學生迅速帶著激發(fā)起的探究興趣進入文本,與文本進行更深刻的交流與對話。
(二)突出學生在探究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要想更好地實施探究性閱讀教學,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學生在探究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聆聽學生對文本的見解,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探究性閱讀中,教師對學生來說主要起輔助作用,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合理展開研究,學生在整個探究性閱讀活動中才是占據著關鍵地位的人。在教學中,教師大可不必著急切入文本,可以在正式閱讀之前圍繞作品主題、作者等相關信息,給學生補充作者背景、寫作背景等資料,教師要學會利用資料引導學生去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對于學生來說更容易與作者感同身受,產生自己的見解與想法。探究性閱讀教學需要在一個能夠各抒己見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教師只有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充分調動課堂氛圍,同時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在聆聽學生的思考與見解時,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看法,要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跳躍性思維??傊?,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減少自己的講解時間,要將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增加學生思考和發(fā)言的時間。學生在踴躍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也鍛煉了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學校教學采用班級授課制,這種模式下一個班級的學生數量會比較大,而學生經過小學、初中的語文學習后語文基礎各不相同,語文成績會呈現出參差不齊的情況。如果沒有合理采用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效果甚微,特別是對于學生個體差異明顯仍然采用同一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其實是不利的,甚至會挫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個體差異出發(fā)來考慮和選擇以何種方式進行探究性閱讀。同時在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探究活動中,雙方的互動是必要的,因為這對師生都是互惠互利的。對教師來說,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與想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并且收集資料以便于今后的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來說,師生間的互動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存量,擴大知識面,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聆聽他人意見的耐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延伸拓展,及時進行反思總結
語文教學僅僅依靠課內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探究性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對于學生來說課本上的閱讀材料是有限的,課本外的知識卻是無限的。首先,根據課本內容讓學生進行課本外的延伸探究,能夠讓學生收集到更多的資料,有助于學生充分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把握文章傳達的深層次含義。其次,可以補充相應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延伸閱讀。課外讀物對于學生來說有助于擴展他們的閱讀視野,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yǎng),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有積極作用,還能讓學生對文學閱讀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有了充足的內在動力,那么學生對文本的探究興趣就會大大增強。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課后及時進行自我總結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及時的總結反思能夠讓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全盤梳理。通過梳理,教師能夠檢查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有疏漏、教學過程是否靈活多變、是否存在教學失誤、選擇的探究方法是否合理以及教學效果如何等問題,這樣在今后的探究性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夠根據之前的經驗與不足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過程,選擇更加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探究性閱讀是進行閱讀教學的一種良好方法,而想要將它落實到語文教學中則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與探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營造探究的環(huán)境與氛圍,善于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探索性閱讀,不斷地反思總結教學中的不足,才能運用好這種閱讀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唐姣艷,唐永紅.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內涵及其思維特征探析[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2).
[4]袁芬花.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
[5]鮑慧莉.淺析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5(05).
作者簡介:王夢倪,女,1994年生,土家族,揚州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