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曉燕
【摘? ? 要】在新課程背景的影響下,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也有所改變,教師在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他們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來營造一個更好的初中語文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語文內容,并且便于進行記憶。本文主要針對目前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課堂? 研究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03
在目前大部分教師和學生的眼中,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是枯燥乏味的,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同時,學生也對初中的學習有著片面的理解,所以,很難保證初中語文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這個問題上,教師就要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便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一、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對于一些有趣、奇怪的事情仍然會感到更加好奇,會有學習的興趣。相同的道理,在語文學習方面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它的閃光點,找不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就很難培養(yǎng)出學生自主學習動力,在語文學習方面會產生一種阻礙作用。這種現(xiàn)象在目前大部分的教學課堂中已經普遍出現(xiàn),教師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找到學生失去興趣的原因所在,然后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來應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
(二)課文的背誦效率低
眾所周知,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要求背誦的課文,然而數(shù)量太多,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找不到背誦的方法,背誦起來就會有困難,背誦的效率也會大大地降低,這個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是有很大影響的。很多學生認為語文的課文就是死記硬背,自己沒有對于背誦課文的一套技巧和方法,這也是在背誦過程中教師不希望出現(xiàn)的情況。
(三)沒有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初中生都沒有一種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無論在什么時間段,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都不高,不僅對于他們的語文學習方面,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一種阻礙。總之,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必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
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效率的方法與策略
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雖然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根據(jù)以上提出的最有代表性的三大問題,我也提出了相對應的有效解決措施,希望教師可以用來參考教學。
(一)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在學習方面有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產生了對于某一樣東西的積極性才會產生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我認為以下幾種教學方式的改善,都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所幫助。
1.改善教師的教學語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決定了學生的聽課效率。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很多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比較單一,枯燥乏味,會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困倦、想睡覺的情況,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難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要采用新型的教學語言,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吸引他們的學習注意力。
其中,在教學語言的改善過程中,教師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喜歡有趣的東西是人的一種通性,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變得生動有趣,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老師吸引,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語文的學習效率,所以,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是提高他們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方式。
2.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也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自己學習的一種能力。當學生將自己作為課堂中的中心人物之后,他們就會將課堂的學習也作為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所以就會提高學習的緊迫感,進而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對于語文的學習積極性。
(二)提高學生背誦課文的效率
背誦課文也是需要技巧與方法的,并不是死記硬背,所以,教師在學生背誦之前要教給他們背誦的技巧與方法,以便讓他們對于要背誦的課文記憶得更加深刻。在我的教學經驗當中,我認為背誦課文一個很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學生首先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內容,然后熟讀幾遍,在閱讀上沒有障礙之后就從頭開始,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的進行背誦,將每一個段落都背誦得滾瓜爛熟,最后連接起來進行記憶。最好在晚上睡覺之前能夠默背一遍,第二天就能記憶得更加深刻。
(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
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以便更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效率。學生要養(yǎng)成一個自主學習的習慣,這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課前預習,二是課堂聽,三是課后復習,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體現(xiàn)的最大,他們的學習效率也就最高。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做的是熟悉課文的大致內容,將需要背誦的段落提前熟悉,然后盡量分析出作者的寫作含義,在課堂聽講過程中,跟隨著老師的步伐,熟悉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不會的問題,在課堂聽教師講過后能夠得到解決。最后是課后復習,學生要認真背誦需要背誦的段落,對于老師講解的內容及時鞏固復習,加深印象。逐漸地熟悉這些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不知不覺中就會養(yǎng)成一種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自主學習比老師的講解效率會更高,同時,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為語文的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能力是需要在習慣中養(yǎng)成的,所以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而要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好方式就是慢慢的幫助他們養(yǎng)成一個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不要一味的認為語文學習就是枯燥單一的,不需要技巧與方法。而語文的學習也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摸索,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不斷提高自己對于語文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達到最終的學習的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要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為學生提供最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