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種常見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在問題情境引導下,學習思維得到拓展,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在小學所有學科中,數學具有最強邏輯性,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育學生不僅能夠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思考問題,而且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加強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熱愛數學的興趣。本文分析了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作用,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
作者簡介:張寶貴,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qū)教育體育局教學研究室教研員。(河南 平頂山 467000)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18-0036-02
在整個小學階段,由于數學概念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形象性的矛盾,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科不感興趣。小學數學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載體,構建愉悅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和諧教學氛圍,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把學習新知的壓力變?yōu)樘角笮轮膭恿?,使學生的思維與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問題情境概述
所謂的數學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huán)境和條件,確保順利開展各項數學教學活動。其中數學教學情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個是“情”,再一個是“境”,該模式主要對學習的數學學習情感通過外部環(huán)境進行感染和調動,其中包含的數學教學內容、思想以及方法都比較深刻,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是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為目的。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是在合理創(chuàng)設課堂數學教育預期目標的基礎上利用情景化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問題思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創(chuàng)設數學問題情境時,需要對學生當前數學認知水平和學習情況進行充分考慮,結合數學知識和教學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從而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作用
1.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構建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數學學習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而且能夠使他們對數學問題進行思索,學生在向教師尋找答案的同時,相互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共同探討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相關知識和主要價值。
2. 保證學習話題合理、準確。小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需要找準教學方向,創(chuàng)設富含生活性和挑戰(zhàn)性的數學問題,使課堂話題逐漸向數學方面聚焦,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感知數學知識的魅力,對抽象問題全面掌握,教師也可以按照生活教學的方法將數學知識融入進來,增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
3. 消除課堂教學障礙。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障礙主要包括學生心理障礙和教師思維障礙兩個方面。學生自身的心理障礙一般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有所體現,他們在學習中只聽講,不善于發(fā)言和發(fā)現問題,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不斷思考學習內容,積極提出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對其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表揚;教師思維障礙主要體現在個人教學方面,很多教師具有較長時間的教學資歷,但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總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多年經驗的積累,不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具備新時代思維觀念,運用敏銳的眼光進行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對學生要多引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肯定,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和興趣。
三、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
1. 強化教師對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認識。想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作為重要途徑,不僅能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而且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fā),同時大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通過調查分析可知,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缺乏深刻認識,甚至不了解這種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教師作為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需要強化對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理解和認識,通過自主學習、教學組交流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使教師深刻了解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方式,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滲透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師的問題情境意識不斷提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能力得到強化。
2.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數學作為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密切聯系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師應該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掌握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恰當的生活化問題情境,使課堂上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不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廣泛應用,增加其對數學知識的熟悉感,增強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最終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被充分激發(fā)。比如,在“加減”教學時,可以創(chuàng)設學生日常購物的場景,使學生能夠快速融入整個場景中,教師依次標出每個物品的單價,讓學生計算所購物品的總價格,同時根據付款數計算出找零數。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能夠對自己每天所帶的零花錢有正確的預算,同時在購物時避免上當受騙,使其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 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在小學這個年齡段,學生只對有趣、好玩、新鮮的事物感興趣。針對該特點,教師想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而將趣味性的問題融入情境創(chuàng)設中,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能使數學學習樂趣得到提高。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等都屬于學生常見的趣味性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想要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思維熱情不斷提高。教師可以將以下六種情境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一是設疑導入,二是故事導入,三是游戲導入,四是主題導入,五是復習導入,六是談話導入。在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時,教師要少融入一些裝飾,多增加一些理性,通過適當的趣味性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科學的思考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教育學生通過實踐來真正掌握數學知識。
4. 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也是重點目標之一,教師將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大家進行討論,讓學生們各抒己見,使學生自己的特長得到充分發(fā)揮,使其思維在思考與討論中充分發(fā)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時機,積極創(chuàng)設開放性情境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思考。比如,在“乘除”教學時,可創(chuàng)設班級運動會入場的問題情境,列出橫排和豎排的人數,詢問學生怎樣計算出人員總數,如果中途變換橫排人數,怎樣計算出豎排人數。這些問題并沒有統一答案,但卻能夠激發(fā)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和分析方式進行計算,在匯總完答案以后,可以讓學生分別說出自己的計算步驟和思考方式,教師將正確的計算方法列出讓學生進行對比,找出自己計算時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與完整性在集思廣益中得到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5. 創(chuàng)設探究式的問題情境。所謂探究式問題情境,主要是指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案例使學生在對數學概念及原理學習時能夠分析和探討案例,從而自行發(fā)現數學原理及結論。運用研究式的問題情境能夠將創(chuàng)造機會提供給學生,使數學原理在觀察、分析和討論中總結出來,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和智慧。
綜上所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激發(fā),而且能夠最大限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未來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 范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