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獻程
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在體育教學中要進行德育工作,使體育教學成為提高學生素質的一條渠道,這也是當前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多年來的體育教學經(jīng)驗,教師要使德育工作在體育教學中得到具體落實,作者認為體育課的課程設計至關重要。
一、利用情景教學進行德育工作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找準教材中知識技術的傳授與德育的結合點,既要與學生的認知過程緊密聯(lián)系,又要與不同學生的實際密切相關。在采用情景教學時,教師要明確地告訴學生游戲內容、規(guī)則等相關事項。如“穿越叢林”的游戲教學,開始時教師要利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演習前知道叢林道路的崎嶇以及林中的種種障礙,明白過程的艱辛,并且要有嚴明的紀律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最后通過戰(zhàn)勝大灰狼的情景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團結互助、不怕犧牲等優(yōu)秀品質。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也學到知識技能,同時又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利用環(huán)境熏陶學生,進行德育教學
體育課教學主要在室外進行,受自然環(huán)境影響較大,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熱,風吹日曬,恰恰是對學生意志品質的考驗,能提高他們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如跑道畫得均勻筆直、體育游戲的場所設計美觀、器材擺放的整齊有序……能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和感受,從而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的獨特設計,科學合理的安排,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友愛互助的人際環(huán)境,能使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技能,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德育教學要注重實踐性
在小學的體育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能把體育課堂教學變成單純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只有結合教學實踐進行具體化、形象化的教育引導,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如很多小學生一遇到困難就要“打退堂鼓”,長跑是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極好的方式。當長跑到一定的階段,學生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動作不協(xié)調,胸悶等一系列現(xiàn)象,即出現(xiàn)“極點”,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出現(xiàn)呼吸均勻,動作協(xié)調的穩(wěn)定狀態(tài),即出現(xiàn)“第二次呼吸”。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闖過“極點”后出現(xiàn)“第二次呼吸”這一過程,其意志品質的“質變”才有可能產(chǎn)生,并通過反復實踐,不斷擴大和鞏固質變效果,使學生知道遇到了困難,只有自己堅持下去,才能突破困難取得勝利。
四、德育教學要激勵競爭和抓住時機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采用激勵競爭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語言激勵、體態(tài)暗示、榜樣示范等手段,激勵先進,鞭策落后,調動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運用激勵競爭法時,一方面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勝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個性,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又經(jīng)得起失敗的考驗;另一方面要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因為任何競爭都是有條件的,都必須在規(guī)則范圍內進行,否則將會受到懲罰,以此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同時,教師要及時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教學中,每個班內都有一些調皮的學生,這些學生教師不喜歡,同學看不起,他們自己也常常背著自卑的包袱,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對這種學生,教師要善于捕捉他們心靈深處的閃光點,適時地加以啟發(fā)和引導來促進其轉化。
實踐表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內容,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體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的迫切需要。教師通過體育教學能夠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品質和銳意進取的意志品質。因此,小學體育教學要緊緊圍繞“育人”這一目標,始終站在“育人”的角度,認真?zhèn)湔n、深入研究教材,將德育內容有效融入整個體育教學之中,做到寓教于樂,使學校體育在德育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日)松井三雄.體育心理學[M].楊宗義,張 春,譯.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5.
[2]劉清黎.體育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