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要:故事往往具有生動的情節(jié),有趣的故事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經過無數的嘗試之后,現在的教學效果有了顯著的提升,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本文通過幾個方面來介紹一下故事教學法的教學優(yōu)勢,希望借此能增強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小學教育朝著專業(yè)的方向繼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故事教學;教學方法
小學生年齡尚小,正處于好奇心很強的階段,他們對世界上的各種新鮮事物都會感到十分新奇。在選擇故事的過程中要注意盡量選取與本堂課程相關的故事,讓故事和學習內容緊密相聯,可以讓抽象的課堂內容變得具體化,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快,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用故事來建立生活和學習之間的關系
從古至今,語文課都是教學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由于課程內容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所以教學方法的隨意性大一些。教師們可以從生活中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一定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將語文學習和生活見解結合起來,給學生一個身臨其境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自我提升,促進小學生在聽,說,讀,寫上的進步,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加入趣味性的小故事,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課堂學習,而且有利于學生日常的生活習慣的改善,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引導自主學習。故事中可以涉獵一些名人傳記,結合課程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從內心接受人物主題。在課前提前布置好課堂內容,讓學生對將要進行的課堂內容有一個基礎的了解,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上課時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自己查找資料來獲得一定的自我認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簡單分析一下每個單元所涉獵的內容,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的書籍,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的模式增進同學之間的和睦關系。
二、用故事教學法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一)聽故事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聆聽,認真的聽故事可以鍛煉小學生的聽辨能力。在備課時,可以對自己準備的小故事進行設計,設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的簡單問題,在聽過故事后,對學生進行提問,考察學生的聽辨能力。學生聽過故事后,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畫面,經過整理和提煉來回答教師的問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學生沒有經過聽力的鍛煉就被迫開始理解文章內容,這種方式從側面也降低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降低了學習效率。通過聽故事,學生可以進行適當的總結,將聽與思結合起來,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說故事
任何語言都是以交流為主要目的,語文學習也是一樣,通過說故事,可以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聽故事的方式進行一段時間后,學生對故事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自行準備相關的故事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教師在設計授課環(huán)節(jié)時,可以讓學生分組準備,讓學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交流,回答問題時通過討論互相配合,在互動中體現出故事教學法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故事趣味性,同樣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境,讓故事教學法的優(yōu)勢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三)讀故事
從小學中年級的教育開始,就逐漸加入了閱讀理解,在閱讀理解的教學中,讀故事是非常重要的。僅僅依靠課堂的知識是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增加課外閱讀的閱讀量。相對于富有哲理性的讀物來說,故事性的內容就顯得簡單易懂,本身具有很強的情節(jié)性,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聯想,因此,將故事作為教學題材,具有更高的教育意義。學生在進行故事的閱讀時,首先要將生僻字圈出,進行理解,再進行全文的通讀,將文章的六個要素找出來,從而在教師的幫助下理解文章的主旨。如此反復進行閱讀理解的訓練,日積月累,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三、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表演故事
通常人們都會通過語言來講述故事,但還有一種方法可以更形象地講述故事,即表演故事。例如,在教學們“農夫與蛇”這個寓言故事時,我會讓學生分別扮演農夫、蛇,通過表演,讓學生親身體會農夫被騙的感受和蛇說謊時的心理活動,這樣比生硬地對照課本講故事來得更加生動、更加形象,學生在觀看表演的歡快氣氛中,自然而然地記住并理解了課文所講的內容。又如,教師在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時,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實地觀察樟樹,讓學生親身感受課文中所描述的樟樹的真實樣貌以及特點,然后順勢引導學生一起閱讀課文中與宋慶齡、樟樹有關的故事,根據課文中的故事,讓學生分別扮演宋慶齡、樟樹、蟲子等角色。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觀看表演很自然地將課文記住并理解了宋慶齡和樟樹之間的聯系,從而產生了更多新的想法和學習體會,這些想法和體會來自課文內容又延伸到課堂之外,一內一外之間,通過教師合理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眼界得以開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非常老練的駕馭能力,要知道在恰當的時機、恰當的地點引入恰當的故事。
四、指導學生圍繞課文進行故事創(chuàng)作
童話寓言故事的內容情節(jié)往往具有豐富的想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考童話寓言故事進行故事寫作。寫作是一個創(chuàng)造過程,需要豐富的想象力,而小學生正是想象力豐富的時候,因此,教師不應給學生設置太多限制,而是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創(chuàng)作,只要主題明確,語句流暢就可以。對于學生的奇思妙想,教師應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體會到寫作的成就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引入各種故事,鼓勵學生自己收集或創(chuàng)作故事,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開展故事講述、故事表演等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故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方法,不斷增強故事在課堂中的教學作用,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時春玲.巧用故事活化課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3(12):20-20
[2]唐可青.巧妙運用故事活化語文課堂——小學語文故事的教學方法探究[J].教師,2015(21):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