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形與幾何”作為小學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圖形意識和空間認知能力意義重大。由于該部分知識抽象性強的教學特點以及小學階段學生思維能力與知識接受能力的限制,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遇到了一定困難,這便需要教師積極采取措施,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采取適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策略
“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對于打好學生對圖形和基本幾何知識進行有效認知的基礎意義重大,也會對未來空間幾何知識部分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為有效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圖形與幾何”部分時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教師應積極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心理特征進行了解,并在教學過程中對問題積極加以解決。
一、造成小學生在“圖形與幾何”部分學習困難的因素
“空間與幾何”部分的知識內容具有抽象性強,專業(yè)性描述和概念定義較多的特征,而小學生因年齡原因,思維方式依舊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和對抽象知識的接受能力則相對較弱,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過多的概念性表述和數學術語,則會影響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有效理解,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困難。同時,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存在難以適應教育趨勢的實際發(fā)展需要的問題,以及由于教師教學語言的理論性過強、忽視了實踐教學活動在小學教學中的實際作用,在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使得該部分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距離越來越遠,對學生有效理解、掌握該部分知識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從而對該部分的教學效果造成了不利影響[1]。
二、小學數學中針對“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有效教學策略
為了有效加強小學數學中“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對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與對該部分知識的接受能力加以鍛煉,并以此為基礎和標準,在授課過程中對該部分的教學語言進行調整,積極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使用簡單、易懂、生動的教學語言,幫助學生理解;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該方面知識的直觀認識,應積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技術,并積極重視課堂實踐活動的作用,幫助學生在實踐和游戲過程中掌握幾何知識,具體將在下文詳述。
(一)在授課過程中調整教學語言,積極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依舊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對抽象思維內容與知識的理解與接受能力相對偏弱,教師在授課、輔導與講解的過程中應避免使用理論性過強的教學語言和過多的術語、概念性表述,以免造成學生的理解困難。在無法避免相應概念性表述的情況下,教師應在進行概念講解的過程中加強對涉及術語的及時解釋,盡可能減少相關問題的累積,從而加強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有效理解。
在對教學語言進行調整與改進的同時,教師應積極加強幾何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對生活實際積極進行觀察,從而幫助學生有效理解該部分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并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積極對生活進行觀察、了解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例如,雖然幾何圖形的理論概念普遍抽象,但小學數學教材中“圖形與幾何”部分講解到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各類常見幾何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均可找到大量原型,對此,教師可積極鼓勵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用品、文具等加以細致觀察,并通過小組討論和提問發(fā)言等方式,促使學生對觀察后得到的發(fā)現進行描述,從而幫助學生將課程中講到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加深對該部分概念、理論和基本定理等的有效認識,為以后進行該部分的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積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技術
“圖形與幾何”部分涉及圖形直觀展示的內容較多,傳統(tǒng)意義上的理論講述不足以幫助學生產生對幾何圖形的有效認識,這要求教師應在原有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教學方法的直觀性與形象性。目前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日趨普遍,而基于多媒體技術進行的展示性教學方式因其直觀、鮮明、形象、生動的特點,很適合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中加以應用。因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多媒體教學的相關知識,并積極將該技術實際運用到“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中,在幫助學生了解各類幾何圖形相關概念與知識的基礎上,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
(三)重視課堂實踐活動的作用
由于“圖形與幾何”部分需要涉及大量的制圖、繪圖、測量操作,在進行“圖形與幾何”部分的講解時,有效利用課堂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實際參與繪制幾何圖形、測量圖形參數,并開展討論的過程,可幫助學生在實際體驗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并因相關實踐活動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學習興趣、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這一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通過鼓勵學生繪制不同性質、不同角度的三角形,并通過小組討論,幫助學生總結出各類三角形的共通性質,從而加深學生對該節(jié)知識的印象和有效掌握,提升了教學質量。
在進行“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限制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在授課過程中積極調整教學語言,并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進行教學,并切實重視課堂實踐活動的作用,通過小組討論、繪圖訓練等方式,加強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參考文獻:
[1]王曉穎.關于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疑難問題解析[J].赤子(上中旬),2016(19):256.
[2]郭福英.淺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有效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15(8):120-121.
作者簡介:石洪山,出生于1964年12月,男,安徽阜陽人,大專學歷,小教高級職稱,從事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