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春
人們常說,簡單的生活不過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照顧好了這七件事,再平淡的日子也能過得幸福。由此可見,醬油在中國飲食史的位子舉足輕重,鮮美佳肴少不了它,家常廚房里更是缺它不可。不論是紅燒、醬爆、涼拌,還是上色、入味、增香,醬油對于一道菜的味道往往能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面對家家戶戶至少一瓶且復購率極高的醬油,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種類信息,下面的醬油十問,希望能幫你撥開迷霧,在認清醬油的基礎上,更好的挑選和使用。
早在西周,老祖宗們就已經(jīng)研究出來了“醬”,只不過那時,他們的醬并不同于我們現(xiàn)在的醬油,而是使用魚、蝦、肉等剁碎之后發(fā)酵而成。因此,當時的醬只供皇家使用,普通老百姓是用不上的。東漢時期,老百姓們發(fā)現(xiàn)用大豆也可以制造出味道相似的醬,真正的醬油釀造就此開始。我們現(xiàn)在吃的醬油的釀造方式,就是從古代那個時候一步步傳下來的。釀造醬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和小麥,此外,還需要一種神秘魔法——米曲霉。醬油釀造的第一步就是“制曲”。將大豆浸泡高溫蒸熟,小麥高溫烘焙后剁碎,兩者混合均勻添入米曲霉,這個過程就叫制曲。這樣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將其倒入大缸,加鹽水發(fā)酵,原料中的蛋白質(zhì)和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隨著時間遞增逐漸發(fā)生微妙的變化。所以也可以說,醬油就是時間的產(chǎn)物。好醬油除了需要好的原料,更需要時間的滋養(yǎng),慢慢等待。
選擇釀造醬油。市面上常見的醬油分為釀造醬油和配制醬油,配制醬油是在釀造醬油的基礎上添加了味精、植物蛋白提取液等制成的調(diào)味醬油,品質(zhì)更差一些。
選擇高鹽稀態(tài)發(fā)酵工藝。醬油釀造分為“高鹽稀態(tài)”和“低鹽固態(tài)”兩種,完全和咸淡沒關系,只是制造工藝上的差別?!案啕}稀態(tài)”釀造原料為大豆和小麥,“低鹽固態(tài)”只用脫脂大豆蛋白和麩皮。前者的釀造時間也更長,品質(zhì)更好。
氨基酸態(tài)氮越高越好。國家規(guī)定,醬油根據(jù)氨基酸態(tài)氮分為特級、一級、二級和三級。每100毫升醬油中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0.80克為特級,≥0.70克為一級,≥0.55克為二級,≥0.40克的為三級。
市面上經(jīng)常能看到不同價格區(qū)間的醬油,從十幾到幾十不等,甚至一些好醬油需要花費上百元。價格更貴的醬油究竟貴在哪兒?1.釀造時間長。市面上普通醬油的釀造時間基本在三個月到半年左右,而一瓶真正好的醬油很可能釀造了3年、5年,甚至10年之久。隨著時間遞增,醬油的風味變得更加醇厚,味道富有層次感,嘗起來也更鮮甜。2.傳統(tǒng)工藝釀造。所謂傳統(tǒng)工藝,就是不用工廠的生產(chǎn)線生產(chǎn)。仍舊照古法,在醬園內(nèi)的上百口大缸內(nèi)日曬夜幕。在土地的滋養(yǎng)以及缸內(nèi)豐富的微生物群體作用下,釀出的醬油更有滋味。3.無添加。在釀造醬油的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劑。4.頭抽。在醬油釀造好之后,經(jīng)常會先舀出一部分,剩余的醬油加鹽繼續(xù)釀造。而先舀出的這一部分,就是頭抽。頭抽醬油濃度更高,味道也更加醇厚,風味足。
生抽和老抽是中國南方城市對醬油顏色深淺不同形成的通俗叫法,顏色淺者為生抽,顏色深者為老抽。后來傳至全國,成了大家普遍對醬油的分類叫法。生抽實際上就是通過正常工藝釀造出來的普通醬油,顏色淺,可在不改變食物顏色的同時調(diào)味,適合蘸醬、涼拌、腌制。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礎上加入了焦糖色,于是顏色更深,適合上色、紅燒和燜燉。
烹飪醬油和佐餐醬油有何區(qū)別?醬油按照國家標準,必須在外觀上標明是烹飪醬油或佐餐醬油,兩者有很大差別。佐餐醬油可以直接生吃,作為蘸醬或涼拌都可以,衛(wèi)生指標更嚴格。烹飪醬油需要在烹調(diào)食品的過程中,經(jīng)過加熱后食用,衛(wèi)生指標沒有那么嚴格,菌群含量也更高。
烹飪醬油和佐餐醬油不能混用。由于烹飪醬油和佐餐醬油功能不同,規(guī)定的衛(wèi)生指標不同。如果長期把烹飪醬油當佐餐醬油使用,對人體的腸胃系統(tǒng)影響很大。
注意醬油加入菜肴的時間。做肉類菜,如燜燉、紅燒等,醬油要早加;而炒菜的時候,醬油反而要在出鍋前不久再加,防止醬油中的糖分焦化變酸。
烹飪醬油不能直接入口。烹飪醬油需要在加熱后食用,未加熱的烹飪醬油還會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菌群,直接入口會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不利影響。
實際上,醬油膏雖有醬油兩個字,卻更類似于蠔油。千萬不要以為多了一個“膏”字,醬油膏就比醬油更珍貴,這里的“膏”字只是代表濃稠度。醬油膏實際上是在釀造醬油的基礎上加入了淀粉或糯米粉、砂糖、鹽等濃稠劑,提高粘稠度,口味也更偏甜。此外,醬油膏大多是作為蘸醬、淋醬直接使用,而極少用在烹飪上。
在烹飪中,鹽和醬油的作用是不同的,許多菜為了實現(xiàn)更好的口味,經(jīng)常會鹽、醬油并放。食鹽普遍用來去除異味和提高咸度,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增加鮮味。但若和醬油的提鮮效果比,則并不在一個等級中。醬油的主要釀造原料為大豆,在釀造過程中由于有大量微生物和酶的參與,風味更加獨特有余味,口感也更加豐富。此外,醬油中雖本身有一定的含鹽量,但鈉含量仍舊不高,但若長期用醬油代替鹽,則會減少人體內(nèi)必須的鈉含量供應,也會增加高尿酸及高血壓的風險。
醬油雖易保存,可若保存不當還是會十分影響口感。那么醬油到底該如何保存呢?
開封前,放在陰涼處即可。
開封后,放置位置仍舊要保持低溫,建議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倘若保存環(huán)境溫度較高,醬油顏色容易變深,雖對品質(zhì)影響不大,卻容易稀釋掉風味。
每次使用過后,一定要將醬油瓶的蓋子蓋緊,避免受到空氣中水氣影響。關于醬油有沒有一次性了解很多呢,趕緊對照著掌握的這些應用到生活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