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針對歷史與社會課堂導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課堂導學的意義,根據(jù)不同學習任務即新知學習型、知識梳理型、實踐探究型課堂,探索得出“以合作探究式為主的新知學習型課堂,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以問題探究式為主的知識梳理課堂,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探究活動式為主的實踐探究課堂,提高學生認識社會、關注社會的能力”的導學策略,實現(xiàn)基于學習力提升的課堂學與教結構方式轉變的有效導學課堂。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引導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調(diào)動學習興趣,提高克服困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本學科主要學習方法,切實提高學習力。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學習任務;導學策略
一、不同學習任務“導學”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把“以生為本”“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每一個教師的實際教學工作中,進一步規(guī)范教學行為,改革課堂教學結構,重建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對于課堂教學而言,較低級的就是“惟知識”的講授課堂,不教而教才是高級的課堂,換句話說,需要通過教師有效教學活動即“導”,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力,達到學習效果的顯著提高。課堂導學相比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它主張“服務于學”,它追求“會學”和“創(chuàng)學”。
不同學習任務即新知學習型課堂、知識梳理型課堂、實踐探究型課堂的“導學”是從學生學習要求和能力出發(fā),依據(jù)學情實施的有效導學活動,是真正立足學生的學的課堂。
但課堂教學現(xiàn)狀中,導學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課堂不體現(xiàn)“導”,放任學生自己學
有的課堂,教師采取簡單化的徹底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特別在綜合探究課中,這種現(xiàn)象更加明顯。在課堂教學中完全放任學生學,表面看學生自主活動積極、活躍。但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既沒有有效組織,又沒有必要引導,學生“動而無獲”,這就是課堂不體現(xiàn)“導”的問題。
2.課堂導學“導”得不適當
有的課堂,教師精心設計了許多問題和活動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活動熱鬧異常,但學生在參與活動及回答問題時卻抓不住關鍵和重點,感覺學生“啟而不發(fā)”。究其原因,教師導學設計比較瑣碎,或者開放性不夠。對于重難點沒有合理導學,就是簡單問題羅列,不能很好地啟發(fā)學生思維。這些都是教師課堂導學“導”得不恰當?shù)膯栴}。
二、基于歷史與社會不同學習任務的“導學”策略
1.以合作探究式為主的新知學習型課堂,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學建議中指出:在教學中,應體現(xiàn)歷史與社會課程的人文性、綜合性、實踐性,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方法、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
(1)七年級以合作探究式為主的新知學習型課堂,是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學課堂,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由于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烈、探究精神較強,但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因此,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以地理知識為主采用組織有效學習活動,充分激發(fā)學習動力的課堂導學實施策略。具體策略如下:①“導預”實施策略,包括學一學:本節(jié)課重點知識條目;想一想:設計有探究性的思考題;動一動:動手將本節(jié)課內(nèi)容用簡單圖示形式表示出來。通過“導預”實施,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②“導探”實施策略:設計以下導學環(huán)節(jié):“地理知識告訴你”,學生課前預習導學單相互交流使用,這里體現(xiàn)生生導學,是為了提升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地理知識我會用”,學生課中合作探究完成教師課堂布置的教學活動,包括重難點教師設計情境導學或問題導學形式,這里體現(xiàn)教師導學。這樣的課堂導策略,是基于七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及學科教學內(nèi)容的,是充分關注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導學課堂。
(2)八年級以合作探究式為主的新知學習型課堂,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導學課堂,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八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歷史與社會綜合文科學習能力基礎,但在全面、辯證分析歷史事件、人物、作用影響等具體歷史的能力方面仍有不足。因此,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以歷史知識為主采用有效學習任務布置,具體策略如下:①“導預”實施策略:課前通讀教材內(nèi)容,自己提兩到三個對本節(jié)課最感興趣的問題。②“導探”實施策略,課堂探究環(huán)節(jié)包括:將班級分成4~6人為一組的歷史學習小組,課堂首先由學習小組交流預習問題開始,小組成員的問題能解決的就組內(nèi)解決,不能解決的進入班級探究時間,由學習小組組長輪流匯報本小組未解決的問題若干,尋求其他小組的幫助,教師此時再加以必要引導和歸納;隨后教師通過知識小結于黑板并進行重難點加以補充講解。這樣的課堂導學策略使課堂從學生的歷史問題而來,在解決歷史問題時通過生生合作探究得到對歷史知識的初步認識,再通過師生合作探究形成對問題清楚的認識并明確歷史學習的正確方法,從而達到提升學習能力的目標。
(3)九年級以合作探究式為主的新知學習型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毅力的導學課堂,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根據(jù)九年級學生學業(yè)評價要求、學習難度加大的實際可以采用以問題式探究為主的導學實施策略。九年級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學習能力,面臨初中學業(yè)評價要求,學習的內(nèi)容綜合性更強,學習難度更大。因此,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以社會知識為主采用有效問題式探究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充分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導學課堂。具體設計如下:①“導預”實施策略:課前預習導學問題設計及實施,采用預習導學單,導學單以多種問題形式存在,可以是填空、選擇、簡單材料題為主,通過課前學生基礎問題的解決為課中核心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從而切實提高課中導學的有效性。②“導探”實施策略:課中分層次問題設計及實施,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的能力水平,設計梯度問題,讓學習小組內(nèi)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收獲成功喜悅。隨著問題逐步深入,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得出課堂核心知識結論,并予以歸納總結。這樣的課堂導學策略對各種學習層次的學生都是很好的辦法。它既避免滿堂灌,又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有事可做,使課堂真正成為所有學生共同的課堂,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