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訓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課程設計充分考慮學生自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自學以視頻教學為指導,學生完成小任務為主導方式;課程組織以任務驅動為主要模式,任務完成結果考核可量可評,其結果呈現(xiàn)同步上傳在線開放平臺;課堂管理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為組織形式,優(yōu)選討論結果以彈幕形式出現(xiàn)課堂,增加課程的外延和內涵;課程考核可量可評,強化競爭機制,其競爭結果可同步查閱。
關鍵詞:自學環(huán)節(jié);任務驅動;小組討論;競爭機制
近幾年,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較多,例如學堂在線平臺展示總收錄課程為1485門,這方面也產生了較多的經驗。例如形式1以ppt為主要形式展現(xiàn),講解人與PPT切換,更加清楚展示重難點,教師進入畫面,展示了與課堂近似的課堂體驗,同時配以字幕,令視覺聽覺同時進入學習者的腦海,加深了學習效果。形式2以文本+講解者同步展現(xiàn)在畫面中,配以字幕,在知識點較多的時候,切換到純文本的形式。這種形式,學習者可同時采用視覺觀看文本,聽覺聽讀文本,和講解者本人畫面的講解動態(tài),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但是,這些課程更側重理論課程建設,針對實訓課程在線開放課程較少,例如學堂在線中實訓課程為56門。
高職學生,由于其偏愛動手,對理論學習興趣較低,以及高職學生的培養(yǎng)模式中,對于實訓課程十分重視。如本校學生一學期在校學習20周,其中有4~6周為實訓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要的理論課程都配備相近的實訓課程。實訓課程對于學生的學習、技能掌握有著重要意義。
本文研究者以房屋建筑構造與識圖綜合實訓課程為例,借鑒實訓課程授課經驗、理論課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經驗及已有建成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給予實訓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進行一些探索。
一、課程設計充分考慮學生自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自學環(huán)節(jié)以視頻教學為指導,學生完成小任務為主導方式
(一)自學環(huán)節(jié)設置的必要性
實訓課程內容中的存在大量的為實訓服務的基礎知識儲備,這些知識,不做引入,學生的實訓環(huán)節(jié)將基礎單薄,漏洞較多,實訓環(huán)節(jié)不夠扎實,如果教師以理論知識的形式進行引入,將占用大量課堂時間,且以視聽形式為主要表達形式,其結果將此知識此段時間上成理論課,沒有達到實訓課程的效果和目的。課程設計者需將此部分內容以實訓預習的形式,將較簡單、易操作的基礎知識,設置成為自學環(huán)節(jié)。為保證自學環(huán)節(jié)良好的學習效果,自學環(huán)節(jié)時間分配需引入到課堂內,以較少的時間分配,占據(jù)課堂時間,以保證自學環(huán)節(jié)、基礎知識的有效鋪墊。
例如,建筑樓梯為建筑的主要構件,樓梯為一個重要的建筑構造實訓環(huán)節(jié)。其中學生對樓梯的基本認知知識較淺顯,學生通過自學的形式,就可以完成本部分的內容。但是,本部分如果不做基本知識導入,學生將很難更加深入的學習實訓主要內容,樓梯施工圖的繪制。
(二)自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形式以視頻教學為主,以任務驅動為形式
實訓課程中可將基礎性、較簡單、易操作的知識內容設置成視頻教學,以學生完成相應任務為驅動形式,使學生通過自學完成這一部分知識,達到對后期復雜教學知識的鋪墊。視頻能夠協(xié)助學生學習,學生也可以反復學習,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任務驅動能夠有效的檢驗學習效果。
例如樓梯的認知,可以采用視頻的教學的形式展示學習的內容,其視頻內容展示為樓梯的認知與測繪,其任務為完成本校一部樓梯的認知與測繪。學生可以邊看手機視頻,按照手機視頻展示的操作過程及任務操作,完成實訓預習任務,就像執(zhí)行一個小任務一樣。這樣,實訓自學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的參與度較高,且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生學習樂趣也多。
二、課程組織以任務驅動為主要模式,任務完成結果考核可量可評,其結果呈現(xiàn)同步上傳在線開放平臺
(一)課程組織以任務驅動為主要模式
實訓課應貫徹教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同步完成。為了使教學做這一環(huán)節(jié)形成一個有序的結構,實訓課程組織應以任務驅動為主要模式,即每一個實訓環(huán)節(jié)為一個完成的任務形式,其包括明確的任務目標,可靠的任務手段,執(zhí)行方法,達成結果可量可評。
例如建筑立面綜合實訓,我們的教學安排分三步,參照建筑實體繪制建筑立面草圖,測量建筑立面的相關數(shù)據(jù),繪制建筑立面施工圖并標注。此次實訓任務非常明確,學生執(zhí)行起來也比較輕松。我們也可以將建筑立面綜合實訓安排成為在網絡中尋找一些建筑立面,并用建筑美學原理進行分析。針對??茖W生更愛動手,較難理解抽象理論學習,這種實訓題目范圍廣,答案彈性,無法量評,其實訓效果就大打折扣。
(二)完成結果呈現(xiàn)同步上傳在線開放平臺
任務驅動便于組織者將實訓的內容、知識分割成為一個知識組團,而任務完成者便于掌握這個組團,并實現(xiàn)組團內知識的掌握。這就要求組織者較好的將知識設計成為一個任務,且此任務有完整性,且任務的體量大小,有可操控性,不至于任務過大難以實現(xiàn),任務過小不滿足要求。
例如,當學生完成樓梯踏步的認知后,即學生測量了踏面寬、踢面高及計算了樓梯角度,找出防滑措施,且均有同步的照片拍攝。學生一旦完成此小任務,就可以將拍攝的照片及實訓結果提交到平臺,且其它學生可同步查看。
三、課堂管理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為組織形式,優(yōu)選討論結果以彈幕形式出現(xiàn)課堂,增加課程的外延和內涵
(一)小組為管理單位好處多
實訓過程是一個大量知識點凝聚在一起,轉化成為一個有具體形狀、成果的一個過程,靠個人的能力,較難更好的完成這個任務,需要幾個人的力量共同完成。小組更容易將知識點從實訓任務中提煉出來,使實訓的內容更加飽滿,組內可相互借鑒學習,能夠使實訓內容得到更多的附加值。小組學習便于管理,等于小組內已經將簡單、淺顯、粗略的問題,在小組討論中消磨掉,也便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思考能力。教師只需要解決教師層面的一些,共性的難點、重點問題,可以節(jié)省時間。
例如:帶實訓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組人員以5~7人為宜,能夠較好的完成此次實訓任務。超過7人,小組完成任務過程中就有人閑置,小于5人,實訓任務完成人員配備不夠,分工難明確。如實訓測繪過程中,兩人拉尺子,一人讀數(shù)記錄,一人繪圖,一人拍照,他們共同討論,如何安排分配,如何完成實訓任務,其實訓效果比單人實訓完成任務好。
(二)討論結果以彈幕形式出現(xiàn)課堂,增加課程的外延和內涵
學習過程中,每組將討論過的有見解性的問題及答案,以彈幕的形式提出呈現(xiàn)在課堂,其它同學可以看到相關內容,可以補充其它人的思維,增加知識的內涵及外延。由于,問題是小組討論過優(yōu)選的知識點,且凝聚這一個組別的知識,既可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又可增加學習內涵。
例如常規(guī)教學樓建筑的樓梯形式為等跑雙分樓梯,學生小組討論中可以提出,樓梯的形式有哪些?回答是:單跑直樓梯、旋轉樓梯等,并配圖說明。此問題的提出,明顯提高了本次實訓安排中的常規(guī)樓梯的認知。內容在平臺彈幕一條條傳過去,既增加了平臺畫面感,又增加了學習氣氛,又增加補充和延伸了此次實訓的內容。
四、課程考核可量可評,強化競爭機制,其競爭結果可同步查閱
(一)細化考核更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潛能
實訓教學以完成任務為驅動,任務是否能夠被完成,學生的個人能力非常重要。實訓教學中常用的優(yōu)良中差四級考核標準過于粗略,很難客觀反映出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采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或1234等12級考評,更能客觀的反映出學生學情、學習潛能之間的差異。當各科實訓課目都如此設置,真正優(yōu)秀的學生品質才能凸顯出來。
例如建筑平面圖的繪制的評分標準:主要房間教室、次要房間衛(wèi)生間、交通聯(lián)系樓梯的繪圖標準是否滿足建筑制圖規(guī)范,測試學生繪圖的認真程度10分。其尺寸是否測量正確測試學生測量的認真程度,分值10分。其尺寸標注、標高標注、圖名標注,房間名稱標注、指北針標注等測試學生制圖規(guī)范,分別為10分、5分、1分、1分。當考核較細,可量可評時,再加以12級考評的方式,能夠真實反映學生對此次實訓的效果。
(二)競爭結果同步查閱更能調動學習積極性
當學生考核競爭結果同步呈現(xiàn)在在線平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同步查詢其它學生的學習結果,這種對比,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學習能力,這種呈現(xiàn)方式能夠激勵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fā)學生們學習潛能。
如上所述,實訓小任務及大任務的完成,同步上傳到平臺,學生之間針對學習的競爭性能夠被激發(fā),如同打游戲執(zhí)行任務時,大家之間的相互競爭感一樣,這樣可以在老師不督促的情況下,學生自行追趕其它完成任務較快的學生,化被動催學生成為學生主動追趕學習。如果學生的積極性仍然不高,教師可以完成任務又快又好的同學作為榜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五、總結
研究者從課程設計充分考慮學生自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課程組織以任務驅動為主要模式、課堂管理以小組為單位、課程考核可量可評四個角度探討了實訓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一些策略。
參考文獻:
[1]顧至欣.高職學生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體驗研究——以南京旅游職業(yè)學院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9(2).
[2]李穎.高職院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探索與實踐——以高職鐵路客運組織課程為例[J].陜西教育,2019(4).
[3]孫康.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翻轉課堂”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新挑戰(zhàn)——以武漢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改革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5).
項目:陜西省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課題,立項編號SZJYB19—108
作者簡介:鄭英(1980),女,講師,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教師,從事建筑教學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