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一直認為教師是一堂課是否高效的重點,教得好即代表了一堂精彩絕倫的課,如果學生沒有學好,那就是學生的問題,往往沒有探究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隨著新課改,情境式教學的大力推廣,并以其獨特的教學特色和教學成果引起了教師的注意,針對情境式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的優(yōu)勢做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情景教學;實踐應用;策略探究
何為情境?通俗來說,就是一種氣氛、一種氛圍,將觀眾引入某種場景中,通過激發(fā)人們的思維、想象去產生聯(lián)想,體驗某種感受。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課堂上,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對象所處的年齡層等因素相結合,創(chuàng)造有趣的、吸引注意力的、緊扣主題的生活、游戲等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提升學習興趣,最終實現(xiàn)知識的吸收、融會,這就是一堂高效率的教學,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幫助。那么,情境教學都有些什么類型呢?教師在課堂上將如何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一、生活式情境教學,拉近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
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數(shù)學?將來我不做科學家的話,數(shù)學是不是就不用了?這是很多學生在碰到數(shù)學難題時的疑問,而老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貫穿于數(shù)學的課堂中,將平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引入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到掌握數(shù)學對于生活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的感受,畢竟,生活是學生最切實的體驗。
例如關于平均數(shù)的章節(jié),這在生活中經(jīng)常碰到。過年的時候,爺爺奶奶要給家里的小朋友發(fā)紅包,你們都得到多少???在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回復中,繼續(xù)問道,是不是家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得到的都是一樣多啊?家里的小朋友得到的紅包都是一樣多的,即每份同樣多,就是爺爺奶奶把手里的錢平均分給了小朋友。繼續(xù)引導學生,生活中哪些時候要平均分,我們遇到過的有哪些結果一樣的場景?生日的時候,一個蛋糕分給來祝賀的好朋友,每個人都要平均分,否則得到少的小朋友會傷心;買了一包糖果,分享給一起聚餐的同學,大家會平均分……
生活中的數(shù)學,只要肯去觀察,就能夠發(fā)現(xiàn)很多,而生活中的很多事其實學生都經(jīng)歷過,只是很少去聯(lián)想,老師通過這種情境式的創(chuàng)設,學生在動腦去聯(lián)想的同時,就是他們積極探索數(shù)學的時候,同時也加快了學生對該堂課的理解速度,這對學習效率來說也是一樣的,理解了才能應用。
二、問題式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
一堂課想要取得比較好的效果,肯定需要學生去思考,而學生什么時候去思考呢?如果教師一味傳輸知識,完全沒有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即使學生在課堂上知道了,也會隨著時間逐漸遺忘,因為這完全沒有經(jīng)過自己思考的東西,往往印象比較淡。而老師在教的過程中,適時問,引導學生去思,往往能夠讓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例如關于數(shù)學中速度、路程與時間的三者關系,可以先從提出疑問開始,學生每天早上從家走到學校要花多久的時間?如果換成跑步呢?如果爸爸開車送呢?為什么路程沒有變的情況下,大家的速度越快,用的時間越短?逐漸通過問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得出路程不變,速度與時間成反比的關系式。這比直接老師告訴學生結論更能讓學生接受并融會貫通使用,老師不斷地穿針引線,深入問題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問題式情境教學,通過不斷地調動學生思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這對學生的思維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方式,想得越多,知道得也越多,掌握得也越多。
三、驗證式情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很多時候,通過自己付諸實踐得到的結論更令人興奮并且印象深刻。例如關于數(shù)學中的統(tǒng)計與概率,教師完全可以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回家后,統(tǒng)計10分鐘內馬路上一共通過了多少輛小轎車,都有些什么顏色,每種顏色有多少輛?成人永遠無法估計小孩的動手能力多么的強,也永遠不要小看了小孩的熱情。當小朋友們帶著自己記錄的數(shù)據(jù)到課堂上進行炫耀時,澎湃的心情會對該堂課有更多的期待,通過自己驗證得到的結論也能夠更加理解。
再比如上面提到的關于時間、路程、速度三者的關系,坐在教室里面討論,還不如實際參與來得直觀。全班同學到操場上,規(guī)定3分鐘,讓一名學生直線往前走,記錄路程是多少,再叫一名同學相同的時間、起點直線往前跑,記錄路程是多少?引導學生得出時間不變,路程與速度成正比的關系式。
總之,情境教學是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核心應用,教師通過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從而得到一個高效的、有趣的、難忘的課堂,這才不負教師的使命與初衷。
參考文獻:
[1]宋雪華.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J].學周刊,2015(5).
[2]姜以法.淺析小學數(shù)學自主探究性學習[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2).
作者簡介:田淑君(1976—)女,漢族,甘肅天水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shù)學教育教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