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
摘要:伴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當前社會的主要發(fā)展趨勢呈現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該趨勢下開展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時,教師也應當利用現代化的教育資源,優(yōu)化信息技術知識的講解形式。而現代教育資源的有效應用,能夠促進智慧課堂的構建,實現高效信息技術知識的講解。本文以筆者的實踐教學經驗出發(fā),談談如何進行智慧課堂視域下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
關鍵詞:智慧課堂;信息技術;媒體技術;微課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1-0012
在理想的智慧課堂中,每個學生都能夠擁有一臺智能移動設備,完成聽課、記筆記等學習過程。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當前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手段不斷變革,逐步靠近理想化的智慧課堂。那么,在當前信息技術知識的講解中,教師應當如何進行課程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實現智慧課堂視域下初中信息技術知識的有效教學呢?
一、利用媒體技術,豐富教學結構
多媒體是促進智慧課堂構建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教育技術,具有操作簡便、形式多樣等特點,能夠將復雜的知識點以多種形式進行講解,豐富課堂的教學結構。在開展初中信息技術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多樣性講解知識,豐富課堂教學的場景,讓學生在多變的課堂教學形式中,始終保持對課堂的關注度,從而逐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數據收集與編輯》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知識的講解。在課堂中,教師先使用多媒體當中的視聽技術,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收集與編輯的過程,讓學生能夠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初步理解本節(jié)課的知識。緊接著,教師使用框架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數據收集、數據處理以及數據錄入和編輯等知識,讓學生能夠從整體上認知本節(jié)課的知識,從而更好地把握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隨后,教師再使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數據收集與編輯》這節(jié)課的細致教學,讓學生在不斷變化的圖片和信息技術知識中,保持對課堂的注意力,促進數據收集、數據處理以及數據錄入和編輯等知識的有效教學。
可見,基于智慧課堂的視域下,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教師能夠利用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的結構,促進學生在多變的教學情境中,提高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認知效果。
二、使用微課技術,促進自主學習
微課也稱為“微型視頻課程”,能夠引導學生在短時間的視頻觀看中,完成對某個知識點的認識。在智慧課堂視域下進行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重點知識以微課的形式進行講解并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觀看視頻的形式,實現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認識和學習。
例如,從教材當中的知識安排來看,“對聲音進行簡單的合成”是《音頻獲取與加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基于上述內容,教師進行微課視頻的制作,并在微課當中進行聲音簡單合成方法的細致講解,同時根據當前初中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注意力維持程度,將微課的時長控制在15分鐘以內。隨后,在課堂中,教師將提前制作好的微課視頻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觀看,學生在觀看中能夠初步認識到對聲音進行簡單合成的方法。接下來,教師再對聲音簡單合成的方法進行教學,由于學生已經提前認知這一內容,因此能夠迅速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從而提高“對聲音進行簡單合成”過程的認識。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微課技術對促進智慧課堂的構建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技術,促進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三、應用交互技術,實現有效交流
數字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們之間的交流形式也隨之改變。在開展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現代交互技術,優(yōu)化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形式,促進雙方之間的交流,從而提高智慧課堂視域下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初識物聯(lián)網》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終端交互的形式,促進知識的有效教學。在課堂中,教師首先給學生講解物聯(lián)網的概念以及物聯(lián)網的特征和關鍵技術等知識,讓學生對物聯(lián)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其次,教師向學生提出“你認為物聯(lián)網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利用現代資源,實現線上交流,從而完成思想的共享。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利用現代資源,完成“舉手”“回答問題”等過程,聽取學生的答案,實現有效的交流和互動,深化學生對物聯(lián)網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認識。
顯然,在智慧課堂視域下開展初中信息技術知識的講解,教師能夠利用現代交互軟件,實現課堂中的有效交流,促進信息技術知識的講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總而言之,初中信息技術智慧課堂的構建,并不是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開展初中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繼續(xù)分析教材當中的信息技術知識,結合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知識的講解方法,并應用在實踐教學中,逐步實現智慧課堂下高效信息技術課程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石寅霞,喬愛玲.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體驗式學
習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8(9).
[2] 楊 晨.中學信息技術智慧課堂研究分析[J].中小學電教,2018(5).
[3] 李 瑞,張家華.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初中數學探究性課堂的構建
及案例分析[J].中小學電教,2017(Z2).
[4] 祝智庭,彭紅超.智慧學習生態(tài):培育智慧人才的系統(tǒng)方法論
[J].電化教育研究,2017(4).
[5] 龐敬文,張宇航,王夢雪,樊雅琴,解月光.基于微課的初中數
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5).
[6] 潘凌云.信息技術智慧課堂的構建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
2015(5).
[7] 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領教育信息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J].中國教育信
息化,2014(9).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躍龍中學 ? 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