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而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要依靠教師的引導,導學案的運用幫助教師實踐了這一理念。導學案是課堂教學有效開展的載體,是學生開展高效學習的抓手,是教師有效調動學生思維和調控課堂的主要途徑,因此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就具有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導學案;中學生;設計細節(jié)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9-006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052
如何設計和使用導學案,這是中學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以往,我們往往從教師的角度去思考和設計導學案,忽略了學生在導學案設計和使用中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們現(xiàn)在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思考這個問題。本文將從導學案具體設計的各個方面進行說明,希望能夠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一些幫助。
一、美觀大方,簡潔明了,重點突出是導學案排版的原則
導學案的排版應該根據(jù)以下原則進行:一是美觀大方,便于學生查看的原則。字體設置應以仿宋三號字為主,行間距以固定值28磅最為合適,兩欄橫向排列。二是簡潔明了,便于學生觀看的原則。導學案的排版應該簡潔明了,盡量減少繁雜的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設置,避免學生的注意點發(fā)生轉移。三是重點突出,便于學生把握的原則。導學案應該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出。重難點應該在顯著的位置并進行標注,留出足夠的空白用于學生書寫和記錄。
二、目標明確,方法得當,預設恰當是導學案內容設計的主要細節(jié)點
1.預設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該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進行設計,應該簡練易懂,便于學生理解和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中重難點目標應該明確,最好能夠以“方法+目標”的方式體現(xiàn)。例如,“通過合作學習理解作者的復雜情感”“通過自學畫出文章結構示意圖”等。這樣的表述方式便于學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完成教學目標,便于學生明確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路徑和方法,也有利于教師把握課堂教學方法,把握課堂教學進程。
2.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只有方法選對了并且運用得當,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缺乏對教學方法的有效設計,隨心所欲地設計教學方法,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例如詩歌教學的教學方法就缺不了誦讀。缺少了誦讀,詩歌教學就乏味不堪,學生就很難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各種復雜情感。
3.教學過程預設。教學過程預設是導學案的核心部分,是通過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關鍵部分。這部分內容的預設對實現(xiàn)教學目標至關重要。要重點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預設過程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再到進一步知的原則。應該根據(jù)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按照不同教學題材內容進行設計,按照不同學習方式進行設計。
二是精選預設的問題。教師應該根據(jù)新課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預設問題。例如在《祝?!方虒W中我們設計了討論題: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誰害死了祥林嫂?這些問題的設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學生根據(jù)文本得出了很多有理有據(jù)的結論。這些結論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對文本的多層次理解,順利完成了“通過合作探究理解封建禮教對人的迫害”這一教學難點和重點。
三是預設的教學過程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重點依靠教學過程的預設,預設就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預設可以把教學目標再細化,可以把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式方法再細化。這些細化主要表現(xiàn)在預設問題的精選上,學習方式的細化上,學習結果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上。
三、學生參與,教師主導,流程規(guī)范是導學案設計和使用的必要條件
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一般應該按照以下步驟展開。
1.導學案設計。教師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初步設計導學案的內容,建議學生參與設計,尤其是學習力強的學生。
2.導學案研討。教研組針對導學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最終定稿并印發(fā)給學生。
3.導學案填寫。學生按照要求填寫導學案。要對導學案的書寫、完成時間以及未完成導學案的獎懲做出具體要求。
4.導學案檢查。教師要對學生所填寫的導學案作業(yè)進行登記、批閱、評分和獎懲。
5.教學過程再設計。教師通過對學生導學案作業(yè)的檢查分析,明確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取舍,最終確定教學過程的再設計內容。
6.課堂教學的開展。依據(jù)學生導學案的情況,課堂教學開展要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突出。
7.導學案再反思。教師要根據(jù)導學案的使用情況進行自我反思,進一步提升導學案設計的質量;學生要根據(jù)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和課堂開展情況進行自我反思,總結本階段學習的知識點,為下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進一步深入到教學的每個階段,每一個片段,每一個細節(jié)。只有這樣,導學案的價值才能發(fā)揮到最大。
參考文獻:
[1]徐秀峰.初中語文導學案教學誤區(qū)與對策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5(10).
[2]馬憲穎.論中學語文課堂上導學案的雙重作用——以《雨巷》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5).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范海民(1981.10— ),男,漢族,河北邢臺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課堂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