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芳
[摘? ?要]閱讀思維屬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內容,全面歷練學生的閱讀思維,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有重要的現實作用。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啟動演繹機制、實施訓練遷移、創(chuàng)設專題研究,勢必能夠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思維;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06-0010-02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早已走出只重讀寫的誤區(qū),注重學生閱讀思維的塑造,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自覺追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媒體教學情境、啟動演繹機制、實施訓練遷移、創(chuàng)設專題研究等能夠有效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成功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思維、形象思維、發(fā)散思維、歸結思維,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和條件。
一、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調動學生聯想思維
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媒體教學資源,以提升教學有效性。多媒體、白板等信息技術的全面介入,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幫助。教師要注意深度解析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感知契機。如利用多媒體展示個性圖片、生動視頻、趣味動畫和文字等,可以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學生結合相關展示和介紹,對文本展開深度閱讀學習,其閱讀收獲會更為豐富。
如教學《荷塘月色》,教師在課堂教學導入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信息,并引導學生展開觀察學習:認真觀察這組圖片,結合教材文本內容,想一想朱自清看到的荷塘究竟有多美妙。如果讓你來描繪一幅月夜荷塘圖,你會從哪些視角展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深度閱讀教材內容,并自發(fā)進行討論。課堂展示階段,教師讓學生說說聯想到的內容,學生都能夠給出個性描繪。“荷塘里有挨挨擠擠的荷葉和荷花,那些晚睡的青蛙,在碩大的荷葉上面舞蹈,整個荷塘早已變成了一座大劇院。螢火蟲是最不甘寂寞的,它們挑著燈籠來回地跑,是當報幕員還是主持人呢?”……教師對學生展示的內容進行專業(yè)點評,肯定學生的想象。
教師為學生準備了豐富的圖片信息,將學生的學習思維引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學生結合作者的描寫展開個性聯想,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使其描寫的內容展示出鮮明的個性。
二、啟動演繹機制,促生學生形象思維
高中學生對課堂演繹不再熱衷,但課堂演繹對教學還是有一定輔助作用的。教師不妨讓思維活躍的學生展開課堂演繹活動,結合文本內容創(chuàng)編課本劇,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給課堂注入嶄新動力。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布設適宜的演繹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思維,并在演繹操作中讓他們形成閱讀認知。
《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自《紅樓夢》,文本涉及人物眾多,且人物形象的刻畫極為經典。教師以此展開教學:林黛玉寄人籬下,其一舉一動都極為謹慎;王熙鳳活潑干練,其一言一行都透著精明;賈母權高望重,其一顰一笑都折射出威嚴。這些人物都有極為鮮明的個性,大家自行創(chuàng)編課本劇,為人物設計個性臺詞、表情和動作,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繹活動。學生一聽要創(chuàng)編課本劇,自然有參與的熱情。小組組長組織成員進行具體操作,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經過反復多次改編彩排,學生做好了充分準備。課堂演繹開始,教師讓學生抽簽決定出場順序。學生的演繹可謂精彩紛呈,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專業(yè)點評,課堂互動和諧自然。
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演繹活動,給學生提供了難得的學習體驗機會。學生通過演繹,對人物性格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學生對課堂演繹有特殊興趣,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展開教學設計和調度,使得教法設計適當,學生形象思維得到發(fā)展。
三、實施訓練遷移,構建學生發(fā)散思維
設計閱讀遷移訓練時,教師要注意挖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為學生準備多種形式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形成學習認知。閱讀遷移訓練可以是課內外對比學習,也可以是課文延伸訓練。如果有可能,還可以發(fā)動學生自行設計課外閱讀訓練題目,這對全面提升學生閱讀素質有重要幫助。
魯迅的《祝福》是一篇小說,其主題挖掘有一定難度,教師從遷移訓練入手,為學生提供認知機會:祥林嫂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面對強大的黑暗統治,她沒有一點反抗能力。在初中階段,我們學習了一個人物——孔乙己,請大家將這兩個人物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其共性特點。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滓壹阂彩囚斞腹P下的人物,學生對這個人物的印象極為深刻,根本不用再次閱讀相關文本,便能進行對比。有學生認為:這兩個人物都屬于社會底層群體,雖然文化知識層次不同,但遭遇到的痛苦卻是一樣的。面對強大的封建統治階級,窮人只能接受被戕害的命運。也有學生認為:封建制度是制造悲劇的根源,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這兩個人物自身也有一定的問題。祥林嫂過于迷信,孔乙己過于懶惰,這也是造成他們悲劇命運的原因。
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對比閱讀機會,讓學生結合文本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使學生的學習有了明確的方向,教師的教學順利推進,這表明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恰當的。學生閱讀思維的發(fā)展需要更為廣闊的空間,而教師的延伸性設計為學生提供思維發(fā)展契機,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四、進行專題研究,塑造學生歸結思維
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專題,這是比較有個性的教學設計。所謂專題研究,是指對閱讀技能的專項訓練和研究。閱讀學習包括眾多內容,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實際進行專題研究,以提升教學針對性。語言鑒賞、文本結構、寫作特色、主題挖掘等都屬于專題研究內容,教師要注意展開拓展性設計,以拓寬學生閱讀學習視野,成功塑造學生歸結思維。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屬于古詩詞范疇,學生已經接觸過很多這方面的內容,自然有認同感。為了讓學生建立深刻的學習認知,教師為學生設計了專題研究任務:關于赤壁,蘇軾寫過詩詞,也寫過賦,請大家通過多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對蘇軾寫的這些與赤壁相關的詩詞賦進行專題研究,探尋他對這一歷史事件的基本觀點,以及他的寫作意圖。學生大多有一定的學習閱讀積累,很快就找到了相關內容,并自覺進行關聯性閱讀討論。教師深入課堂之中,與學生一起進行學術性討論,對學生提出的個性問題給出解答。經過多重探究學習,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師生達成的共識越來越多,教與學趨向和諧。
教師為學生設計專題學習任務,提出具體閱讀操作要求,使學生有了明確的閱讀操作方向,課堂教學漸入佳境。師生共同探究,進行學習討論,將閱讀學習推向高潮。教師對學生的閱讀學習起到引領作用,教師應跟進并進行閱讀指導,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更多服務和支持。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認知基礎,教師在課堂設計時需要權衡考量,以提升教學設計的契合度,激活學生的閱讀學習思維。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有創(chuàng)新思維,充分挖掘教學潛質,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學習環(huán)境。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學習行為,教師要給出更多正面干預,而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運用課堂演繹、實施訓練遷移、進行專題研究等,都有利于學生學習思維的發(fā)展。
[? 參? ? 考? ? 文? ? 獻? ]
[1]? 丁智惠.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語文閱讀思維的培養(yǎng)[J].學苑教育,2018(9):24-25.
[2]? 李杰.淺析高中語文高效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8(85):55.
[3]? 潘遠明.培養(yǎng)高中學生語文閱讀思維的措施[J].課外語文,2018(12):15.
(責任編輯 農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