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方文化中dragon,中文譯為龍。在西方國家文化,龍總是和一些不好的寓意聯(lián)系上,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象征著死亡恐怖,戰(zhàn)爭和殺戮,與中國文化大不相同,可以說是邪惡的象征。反觀中文的“龍”,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標志,中國人因自己是“龍的傳人”而倍感自豪驕傲。中國“龍”在神話當中,常常與繁榮昌盛,富貴榮華聯(lián)系在一起。本文將介紹從文化起源,文化象征和文化含義等方面來介紹中西文化中“龍”的不同寓意及其原因。
關(guān)鍵詞:龍;中國;西方;文化差異
社會語言會將自己的文化反饋在詞匯中。不同的語言有其共性,也有其不同。特別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熟悉并了解這些文化差異是必要的。中國“龍”和西方“龍”自然也有其異同。中國龍是中國文化的象征。與西方龍一樣都有延伸的意義。但是兩者是十分不同的。中國龍是存在于中國古代神話里的神秘生物,有蛇的身體,魚的鱗片,鹿的角。在民間是吉祥好運的象征,代表風調(diào)雨順。同時古代帝王也以龍自稱,九五至尊。與皇帝有關(guān)的一切都能與“龍”這個意象相關(guān)聯(lián)。而西方的龍在神話和故事中,是一種長得像蜥蜴的神奇動物,有著翅膀和爪子,甚至口中能噴出火。在其他字典中也有著這樣的描述,龍是神話動物,其形象或是帶著巨大翅膀的蛇,或是有頭冠和巨大爪子的蜥蜴。其形象經(jīng)常與巨蟒,翅膀,爪子,蜥蜴這些冷血恐怖的意象相關(guān)聯(lián)。
一、 文化起源
中國龍的起源。源于神話,龍是多種動物的“結(jié)合體”,并且具備其所有動物的能力。關(guān)于“龍”的釋義:長形,有鱗,有角的神異動物,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作雨。在考古學,歷史學和人類文化學中,“龍”起源于蛇和巨蟒的形象,并最終成了“龍”的圖騰。因為其代表的力量能操控云雨,人們開始祭拜龍,并將它奉為至高無上的存在。這種崇拜延續(xù)至今并成了中國獨一無二的文化存在,深深影響了中國的宗教,哲學,政治,文化,藝術(shù)和社會風俗等等。
西方龍的起源。dragon起源于拉丁語,本意為巨蟒。西方人民對于龍根深蒂固的印象最初來源于《圣經(jīng)》。在中世紀,龍就已經(jīng)代表了邪惡。在《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中,魔鬼撒旦就是龍的形象。可以說《圣經(jīng)》的影響有多大,人們對于龍的邪惡印象就有多深。繼而在后續(xù)的西方文化和神話故事中,有不少的主人公就是因屠龍而出名,被稱之為“屠龍英雄”。而“龍”代表反面邪惡力量。
二、 文化象征
在中國封建時代,作為皇帝的象征,將天地間至高無上的一人稱為:“真龍?zhí)熳印?,或用于稱呼關(guān)于皇帝的東西,比如:龍顏,龍體,龍袍等等。在古代漢語中,比喻杰出的人物。比如《隆中對》中有一句“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其文化象征代表著人們對“龍”的尊敬和崇拜。而西方龍的文化象征可以說是完全相反。在西方文化中,龍代表邪惡,暴力,戰(zhàn)爭等血腥和恐怖。在《貝奧武夫》(最早的一部英國文學作品)中,妖怪哥倫多(Grendel)在國王設(shè)宴當天出現(xiàn),捉食了一名戰(zhàn)士,主人公貝奧武夫與之搏斗,并將其砍殺。其中哥倫多就是噴火巨龍的形象?!秺W德修斯》,《崔斯坦和伊索德》等等作品中,其情節(jié)一般無二,歷經(jīng)艱險最終屠龍,摧毀了邪惡力量。
三、 文化含義
中國龍的文化含義。龍總是代表著正面,積極向上。中國有一句俗話“鯉魚躍龍門”,意思是平凡的人可以通過“躍龍門”來達到富貴顯赫?!褒堥T”代表著通往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叭酥旋堷P”用傳統(tǒng)的意象“龍”和“鳳”來代表出類拔萃的人。這里的“龍”指非凡的人。龍有負面的文化意思,但是用法很少。“老態(tài)龍鐘”,指的是一個老年人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便。
西方龍的文化含義。殘酷,暴力,血腥。西方的龍指向殘暴的人,特別是女人。比如:“Her mother is a real dragon.”“I will starve him to death, the son or a dragon.”與龍相聯(lián)系的詞組或句子大都是貶義的。古希臘神話中“Dragons teeth”代表著憎恨和戰(zhàn)爭的起源。“To sow dragons teeth”意味著摧毀一切。甚至龍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旗幟中成為戰(zhàn)爭的象征。在西方的文化中,龍一直是邪惡的怪物形象,但其也有正面積極的含義。西方龍是非常智慧,善于言辭,代表知識,力量,忠誠的守護者。在神話中,赫拉克勒斯是希臘神話的英雄,他的父親宙斯想讓他永生,天后赫拉卻不喜歡他,要求赫拉克勒斯必須先完成十二項可怕的考驗。其中第十個考驗是偷走巨龍拉冬看守的金蘋果。巨龍拉冬有一百個頭,日夜守候在金蘋果樹下,幫夜神的女兒看守果樹,忠心耿耿從不睡覺。赫拉克勒斯為了對付他,煞費苦心,最后請別人催眠了拉冬,才殺死拉冬并偷得了金蘋果。而在另一個希臘神話金羊毛的故事中,也有一條看守寶物的龍。英雄伊阿宋為了拿到圣林中的金羊毛,讓愛人美狄亞祈求睡神斯拉芙,并請來地獄女神,才使一直警惕的龍警衛(wèi)昏昏欲睡。接著伊阿宋又把魔液灑在龍的眼睛里,令它昏迷不醒,才拿到了金羊毛。不過這條龍比較走運,沒有被殺死。
四、 東方龍和西方的異同點:
(一) 相同點
無論是東西方的龍都是存在于神話故事和傳說中的。其形象都基于某種動物或多種動物的結(jié)合。中國龍種類繁多,勝于西方龍。大體有青龍、應(yīng)龍、虬龍、蛟龍、螭龍、云龍、盤龍、行龍、金龍等諸多分法。其中火龍和西方龍都能夠飛,并能口噴火焰。在文化含義中,也有相似處,智慧,狡猾,巨大。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把“dragon”譯為龍的原因。
(二) 不同點
中國龍和西方龍的形象是不同的,中國龍有蛇的身體,魚鱗,鹿角等等,沒有翅膀但是能騰云駕霧。然而西方龍更像是一種巨大的蜥蜴帶著巨大的翅膀。兩種形象大相徑庭。但同時又深入人心。在這里可以借助圖片理解,會更加的直觀清楚。在中國,龍代表好運,繁榮昌盛,人們相信龍可以帶來好運,豐收。所以常常與美好的意象聯(lián)系在一起。在中國,特別是古代,人們將那些智慧的人稱為龍的兒子。古代官員身穿官袍,也會以龍修飾。在西方,龍是黑暗,邪惡的。在神話故事中總是被英雄所屠殺,甚至與惡魔撒旦聯(lián)系在一起,是個非常負面的形象。若用來指人,其人必定是尖酸刻薄,嚴格殘暴。
五、 總結(jié)
文化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不同的信仰,價值觀,不同的思考模式,文化影響下,我相信受西方教育影響的人是十分無法理解為什么中國父母總是希望他們的孩子可以成為“龍”。而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人亦然,我們無法理解西方國家不喜歡“dragon”的原因。這篇文章只能淺顯地去分析英語中的“dragon”和漢語中“龍”的字面和文化含義。我想在這之后還有很多需要我們?nèi)ド罹康奈幕愅?,這種跨文化交流在學習語言以及東西方文化中是至關(guān)重要的。
作者簡介:
林江玲,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養(yǎng)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