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
摘要:小學英語高年級的語篇都比較長,對于缺乏英語語境的小學生來說,光靠課時短暫的時間理解語篇、背誦語篇,并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語篇,難度較大。合理、有效地運用思維導圖,能在無形中降低語篇學習難度,幫助小學生在基本掌握語篇知識的基礎上,內化知識,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篇。
關鍵詞:思維導圖;語篇教學;小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4B-0054-03
牛津小學英語高年級教材中,語篇都比較長。小學生要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做到會讀,能背誦、復述,并能靈活地運用語篇知識,難度較大。尤其是新市民家庭,父母基本幫不了孩子的學習,這些孩子在背誦和靈活運用語篇知識方面,更是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那么,怎樣提高學生學習語篇的效率,幫助學生靈活運用語篇知識呢?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指出,思維導圖通過文字圖示將人們的想法“畫出來”,從而使信息能更有效地輸入或輸出大腦,是簡單有效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方法。毫無疑問,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有條理地梳理語篇,理解語篇,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語篇,內化語篇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篇知識。這在無形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促進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關系,增強了英語學習的愉悅性和融洽性,從而提高了語篇教學的效率。
一、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語篇
1.繪制思維導圖,初步了解語篇內容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有預習的能力,但是預習效果不可控。教師不知道學生預習了沒有,預習到什么程度。因此,在布置學生預習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關鍵詞,如:在布置Holiday fun一課的預習時,可以拋出When、Who、Where、What這幾個特殊疑問詞,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語篇的初步理解,繪制簡單的思維導圖,找出所提供問題的關鍵短語或句子。不理解的生詞、句子、語法點,可以圈出來,方便上課時重點聽講,更好地理解。學生在根據(jù)關鍵詞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對語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2.借助思維導圖,理清語篇脈絡
課前,學生根據(jù)提示語繪制了初步的思維導圖。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語篇的第一段或最難的一段,提煉關鍵詞、關鍵句,理解文本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邊講解,邊一步一步地示范如何繪制思維導圖。完成這個文本段落的學習后,教師讓學生拿出預習時繪制的思維導圖,對照完善。剩余的語篇段落,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仿照教師示范的方法與步驟,在思維碰撞中,找準重點詞句,完成思維導圖,理清語篇脈絡。
實踐表明,學生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基本完成這項任務,而不再是看著長長的語篇,覺得無從下手。
3.借助思維導圖,嘗試復述語篇
朗讀是英語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之一。學生能夠熟練地朗讀語篇,但往往只是機械地朗讀,對語篇的重要詞句并不理解,更做不到能流利地復述語篇。英語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只有大膽開口,把書本的句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提高交際能力。有了思維導圖,就如有了一部云梯,學生會敢于表現(xiàn)自己。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完整地、流利地復述整個語篇。后進生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選擇部分內容進行復述,降低了學習難度,增強了自信心,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二、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拓展語篇
1.完善思維導圖,豐富語篇內容
教材中的語篇一般只有一條主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維度拓展語篇,豐富語篇內容。
還舉Holiday fun的例子。文中只提到劉濤去了外灘,沒有提到劉濤是怎么去的、在外灘做了些什么。外灘是我們熟悉的地方,很多學生都去過。這時,教師可根據(jù)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遷移舊知,豐富故事內容。如:How did Liu Tao go to the Bund? Were there many people? Did he take any photos? Did he see beautiful ships on Huangpu River? 語篇中只提到麥克去農(nóng)場摘了橘子,釣了魚。在三年級On the farm 這一課,學生已學到農(nóng)場上有pigs、cows、ducks等動物,也知道農(nóng)場上有apple trees、pear trees、orange trees等果樹,學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發(fā)散提問:Did you see any pigs on the farm? Were there any apple trees on the farm? Did you pick any pears? 等等。
融合舊知的發(fā)散性問答,不僅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語篇內容,還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了橋梁。語篇內容的拓展也使得故事更加完整,更加貼近學生的認知。
2.借助思維導圖,輕松掌握拓展后的語篇
英語學習,要基于語篇,更要高于語篇。學生能熟練復述拓展后的語篇,用自己的語言靈活表達出來,才算是基本掌握所學內容。拓展后的思維導圖,重點詞句清晰,內容豐富,學生可以采用多樣的形式進行鞏固,比如:可以與同桌一起以問答的形式鞏固;也可以小組合作,復述自己最喜歡的一段內容;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獨自靈活地復述新舊知識融合的語篇故事。
思維導圖將語篇信息轉換成重點、難點突出,富有個性的網(wǎng)狀圖,學生的學習潛能被很好地激發(fā)出來。實踐證明,這樣的語篇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學生思維開闊,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表達所學知識。
三、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綜合運用語篇知識
運用思維導圖,不僅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語篇,復述、背誦語篇,豐富語篇知識,提高語言運用技能,還可以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英語課外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1.借助思維導圖,口頭創(chuàng)編新的語篇
語篇的學習,最終要讓學生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如學習了Holiday fun這一課,學生習得了劉濤和麥克National Day的活動安排,會熟練地說“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 How was your holiday? Why did you…? Did you go…?”等句型。學生除了要在書上特定的語境中熟練運用這些重點句型,還要學會在新的語境中,或者是生活的情境中熟練運用這些標識和句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如:How was your winter holiday? How was your weekend? How was Spring Festival? 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創(chuàng)編新的語篇。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力無窮,創(chuàng)意無限,創(chuàng)編的新語篇精彩紛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創(chuàng)作思維導圖,提升英語課外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是對課堂學習的一種有效補充。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提升英語課外閱讀能力。經(jīng)過課上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體驗,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能夠獨立創(chuàng)作思維導圖,對重點、難點的提煉更加準確、熟練。一段、一段地進行解讀,逐步完成思維導圖,原本陌生的、有難度的語篇,感覺簡單了許多。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自主學習,分析和理解課外閱讀材料的能力不斷增強。
3.研究思維導圖,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小學英語要求高年級學生能根據(jù)語篇內容進行仿寫,內容不少于五句。英語學習基礎一般的同學,能寫出書中的基本句型已經(jīng)很不錯了。有的學生一看到寫話就發(fā)愁,只能寫兩三句,甚至空著不寫。有了思維導圖,學生在寫作時通過研究、挖掘思維導圖,學會了從多方面對作文進行構思。作文語句通順了,內容充實了,語法錯誤也相對減少了。學生養(yǎng)成了思考的習慣,提高了寫作的質量,增強了寫作的自信,不再覺得寫作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語篇教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一簡單、高效,富有多樣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工具,能夠提高英語語篇教學的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更自信地學習與創(chuàng)造,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越遠。
責任編輯:丁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