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女性法律地位的問題一直是法學研究中一個重要課題。作為人類社會總人口一半的女性,其法律地位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女性自身的權益,而且還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或者朝代文明程度和法律健全程度的體現。唐代是我國歷來朝代中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同時也是封建法律制度最完善的時期。受唐代開放環(huán)境的影響,唐代女性所承受的封建約束較少,再加上唐律中不乏對女性權益的保護,由此唐代女性享有一定的民事權利,本文主要從人身和財產兩個方面來研究唐代女性的民事權利。
【關鍵詞】唐代;女性;民事權利
一、唐代婦女人身權
(一)生命權
生命權對于人來說無疑是最基本的權利,沒有生命其他權利都無從談起。然而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控制下,女性的生命權往往難以得到保障,即便是風氣開化的唐代也不例外。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奴隸一直作為商品買賣的對象,雖然唐政府禁止南方買賣奴婢,中原的奴隸買賣也十分稀少,但仍有買賣女性為奴婢的現象存在,貞觀元年“關中饑,至有鬻男女者?!?①,還有韋丹作容州刺史,贖回“民貧自鬻者” ②??梢钥闯鲑I賣人口的現象仍然存在,當天災人禍發(fā)生時,首先被遺棄的一定是家中未成年的女兒,在一些貧窮人家饑寒交迫的情況下甚至會把女兒當作商品買賣,女性的生命權得不到保障。
(二)人身自由權
1.上層婦女的人身自由權。在唐代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上層女性生活頗為自由,可以較為自由的進行社交活動,女官、宮人、后妃等都有機會與外臣來往,比如上官婉兒“多立外第,出入無節(jié)”③。除此以外官宦家庭的婦女還可以參加或者舉辦社交聚會,如“唐代開元中,廣州都督唐昭夫人作為東道主曾設宴款待諸官夫人,次日,所屬別駕、長史等官員之妻,又輪流設宴回請都督夫人”④,但是這些社交活動也都是經由丈夫同意才能夠舉辦和參加的。由此可以看出唐代上層女性雖擁有諸多貴族特權,但由于其受封建禮教的約束更為嚴格,因此其人身自由權受到的限制也相對來說比較多,她們的社交活動大多數仍然要依附于丈夫而進行。
2.下層婦女的人身自由權。相比于上層婦女來說,下層婦女所受的禮教約束非常少,尤其又處在唐朝較為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下層婦女所享有的人身自由權是比較大的。“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車跨馬,供帳于園圃,或郊野中,為探春之宴”⑤,下層女性的出行和郊游是非常頻繁的,并且可以自由的與他人交往而不受約束。即使為人妻之后,唐代婦女的人身也還是較為自由的。她們經常外出,參與社會交往并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她們可以在家中“設宴招待女賓”⑥,或“騎馬馳騁”⑦。甚至唐朝下層婦女之間還結成了“女人社”,該組織以簽訂契約的方式成立,其目的在于一人有難時大家都伸出援手提供幫助,實為女性之間自發(fā)的互助組織。
(三)婚姻自主權。古代封建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年輕人的婚姻是要由父母做主的,唐代也不例外,但同時唐代又是個開放的社會,其婚姻也相對來說較為開放?!短坡伞艋槁伞分幸?guī)定“諸卑幼在外,尊長后為定婚,而卑幼自娶妻,已成者,婚如法;未成者,從尊長,違者杖一百?!边@一項規(guī)定說明了未經過父母同意之前所自主決定結成的婚姻受法律認可,因此作為婚姻關系一方的女性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配偶締結婚姻,享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權。
關于離婚方面的規(guī)定,唐朝雖然繼承了周禮以來“七出”的法定休妻事由,但同時也規(guī)定了“和離”,既兩愿離婚,“若夫妻不相安諧和離者,不坐”⑧,這條規(guī)定將夫妻二人置于平等的法律地位,雙方共同決定是否離婚,這無疑大大保障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權利。
二、唐代女性財產權
(一)在室女的財產權。唐代父母在女兒出嫁時一般都會為女兒準備嫁妝,而對嫁妝的這部分財物待嫁女享有財產權。而且在家族析產時,若家中還有未出嫁的女性包括歸宗女,就要預先留出她們的奩產份額。唐代《戶令》規(guī)定分家析產時,如果有未出嫁的姑、姊妹等,就要為她們預留出份額相當于“男聘財之半”的嫁奩。在古代社會,娘家為待嫁女準備嫁妝雖是一直以來的婚姻習俗,但據現存的資料,唐之前不見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唐代法律規(guī)定女兒在出嫁時可以得到“男娉財之半”的嫁資,使得嫁奩由習俗上升為法律規(guī)定,或者說由事實權利上升為法定權利,從法律層面保障了她們應該有的權利和利益。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二)唐代“戶絕”女性繼承權。唐代與其他朝代一樣在一般情況下由男性繼承家族財產,即便女性能分得一部分財產作為嫁妝,其數額也遠遠不如男性。但在本宗無男性繼承人也即“戶絕”的情形下,在室女可享有較為充分的財產權利。唐代《喪葬令》規(guī)定父母雙亡家無子嗣繼立門戶的在室女可繼承除去為父母治辦喪事所需費用以外的全部遺產。如果沒有女兒,遺產按遠近順序給近親屬,連近親屬也沒有的,收歸官有。令文中專門強調“戶雖同,資財先別者亦準此”,就是說在同籍異財的特殊團體內,女兒也享有對父母財產的完全繼承權。
在室女雖然在“戶絕”時擁有較為充分的財產權,但她們的權利并非絕對的,因為在“戶絕”的情形下,父母是可以通過遺囑來處分家產的,也就是說可以通過遺囑來讓其他親屬繼承家產,因此女兒的繼承權要收到遺囑的限制。而且在重男輕女思想的控制下一般“戶絕”家庭都會收養(yǎng)嗣子,而嗣子地位視同親子,因此一旦收養(yǎng)嗣子,那么家產便由嗣子繼承,由此在室女就會失去對家產的繼承權。可見,即使“戶絕”情況下在室女享有財產繼承權,一旦有繼子或是遺囑處分,在室女的財產權還是要被全部或部分剝奪的,這在我國古代被男尊女卑思想所統(tǒng)治的情形下,是難以改變的。
(三)唐代出嫁女的財產權。自古以來女子出嫁之后便脫離了娘家家族進入了夫家的家族,因此出嫁女對娘家的財產是不再享有權利的,對于夫家財產來說,妻子依附于丈夫而存在因此妻子對夫家的財產同樣不享有權利,僅僅能對夫家財產進行管理。但是對于妻子的嫁妝,唐朝法律規(guī)定妻子從娘家?guī)У椒蚣业募迠y,屬于妻子私人所有的財產,享有財產權。這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婦女的權利。
三、結語
唐朝因為其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先進,社會開放而呈現出了空前的昌盛的景象,相比于其他朝代來說,對女性的封建禮教限制較少,在各個方面都對女性表現出了一定的尊重和寬容,更是通過一系列法律來保障處于弱勢的婦女的權益,但是我們要認識到唐朝對婦女的尊重也并未達到男女平等的高度,僅僅是相較于其他朝代來說較為開化和寬容。在當今和諧社會的理念下,我們也應以史為鑒,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保障女性權利的實現,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注釋:
①《舊唐書.太宗紀》。
②《舊唐書》卷一九二本傳。
③《資治通鑒》卷二零九《中宗景龍二年》。
④⑥《太平廣記》卷三八六《李強名妻》。
⑤《開元天寶遺事》卷二。
⑦《舊唐書》卷四十五《輿服志》。
⑧曹漫之.唐律疏議譯注[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521.
【參考文獻】
[1] 《舊唐書.太宗紀》。
[2]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3] 《資治通鑒》卷二零九《中宗景龍二年》。
[4]《太平廣記》。
[5]《開元天寶遺事》。
[6] 高世瑜.唐代婦女[M].三秦出版社,1988.
[7] 曹漫之.唐律疏議譯注[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
[8]《舊唐書》。
[9] 仁井田陞:《唐令拾遺·戶令》“開元二十五年令”,長春出版社,1989 年。
[10]范鶯鶯:《唐代法典對女性法律地位的保障》。
[11]馮紅:《唐代法律中的女性地位研究》。
[12]翟元梅:《唐代婦女民事法律地位研究》。
[13]米瀟:《唐代上層女性與一般勞動女性法定權利差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