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晶 王春洋 王麗婷 于淑娟
摘 要:目的:使用標準化病人(SP)在健康評估教學病史采集中的應用,并進行分組分析應用效果。方法:將我校護理學生共計284名納入應用研究,并將其分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142人。對照組的學生采用課堂教學加入多媒體演示方式,觀察組使用課堂教學加入SP進行練習。在教學流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的病史采集作業(yè)成績及學生的教學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教學效果。結果:使用課堂教學加入SP練習方式的學生能夠擁有較好的作業(yè)成績,且最終教學滿意度均較對照組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標準化病人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在病史采集的熟練度,提高學生的成績,該方法具有推廣意義。
關鍵詞:標準化病人 教學質量 模擬教學
傳統(tǒng)的病史采集教學方式更多的是通過老師指導學生,與病人互相交流從而對病歷進行撰寫,但近年來由于護士學生人數(shù)較往年有大幅的上升,真實臨床練習的方式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進行充分體驗,臨床練習的機會減少,因此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通過其他方式來完成[1]。據(jù)研究表明[2],標準化病人這種教學方式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通過一種模擬或表演的形式,通過對真實臨床情況進行模擬,讓學生在真實的臨床環(huán)境下進行練習,從而充分達到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學過程中能夠對病人、教師、評估者的情況進行臨床模擬,對學生病歷采集知識技能進行加強,提高了教學質量。對此我校決定進行使用課堂教學加入多媒體對比加入SP教學方式的應用研究,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17屆護理專業(yè)進行健康評估教學的同一學年的學生共計284名,并將其隨機分組為觀察組(142名)、對照組(142名)。兩組學生年齡、成績等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2.培訓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加入多媒體教學方式。
觀察組采用課堂教學加入SP教學方式,學生對老師模擬病人進行問診,反復進行,直到學生熟練掌握。在考核過程中,對學生的病史采集進行評價,具體內容如下。
(1)宣講
首先對學生進行SP教學方法的宣講,并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對學生和扮演標準化病人的教師進行敘述,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法的不同點和優(yōu)勢進行宣傳。讓學生能夠提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提高教師的重要性認識,增強教師展開新教學方式的責任感,促使教師認真開展教學內容,從而讓SP教學順利進行。
(2)制定評分標準,確定病例劇本內容
更多選用典型病例,或其他常見病癥,避免情況較為復雜的病例,導致學生難以判斷。對病例的主訴、現(xiàn)病史、過往病史、個人病史、家族病史等進行設定,同時對患者的性格情緒等內容、與醫(yī)生交談個人情緒等內容進行設定,讓教學更為貼近現(xiàn)實,更加逼真,成功模擬現(xiàn)實中不同的情況。
(3)演練
教師在標準化病人的教學中,要準確把握患者自身的設定,并對其反復演練,同時注意更為貼近現(xiàn)實情況,讓表情、情緒等更加逼真。
(4)評價
由專人對SP教學過程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價,達到考核公平的效果,同時若老師在表演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能夠進行及時的解決[3]。
3.評價標準
對學生在SP教學中的主訴、現(xiàn)有病史、相關病史抓住重點情況幾個項目進行評分,同時注意順序,詢問內容是否完整。并同時統(tǒng)計對兩組教學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共有不滿意、較滿意、滿意三個標準,并同時計算總滿意度,總滿意度=(較滿意+滿意)/組例數(shù)*100%。
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選擇 SPSS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結果
1.病史采集作業(yè)成績
觀察組在進行最終的病史考核的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教學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三、討論
病史采集是一種能夠從患者處了解病情從而做出病癥診斷的方法,對病癥的范圍確定具有重要意義。在傳統(tǒng)病史病史采集過程中,同學主要依靠的是課堂教學結合書本同時做筆記的方法,長期以來沒有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需要尋找更好的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在長期的教學改革過程中,發(fā)現(xiàn)標準化病人(SP)就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式。
SP教學過程教師必須自身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能夠對不同情況的病人進行真實的模擬,充分發(fā)揮了指導及考核的作用,同時能夠對學生有著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熟練程度,親身熟練了病史采集的過程。但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定的不足之處。由于SP不能夠完全取代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過程,學生進行練習的時間較少,因為時間原因,只能使用典型的案例讓學生進行病史采集教學,若實際病癥情況較為復雜,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無從適應的情況[4]。
綜上所述,使用SP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提高病史采集的成績,并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教學滿意程度,具有一定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呂學軍,劉俊彥,趙維,等.標準化病人在呼吸科住院醫(yī)生規(guī)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24):78-79.
[2]范柳笛,張巖,郭小慧.標準化病人應用于醫(yī)學??圃盒T\斷學教學及考核中的調查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7,15(1):41-43.
[3]劉平輝,管英偉,孟微,等.學生標準化病人與電子標準化病人相結合在兒科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7,38(1):158-159.
[4]陳泉芳,鄒小英,覃壽明,等.標準化病人在呼吸內科臨床診斷基本技能教學效果觀察[J].蛇志,2017,29(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