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友
摘 要:目前,我國的新課改在不斷的完善,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過程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生的基本特點組織教學活動,要讓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他們主動學習。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能夠對語文這門學科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高效課堂 策略
引言
如今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普遍偏低,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自己的教學目標不夠清晰。在過去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下,教師更重視學生的成績,輕視了基礎的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同樣也忽視了學生價值觀和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的培養(yǎng)。第二,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很多教師依然在用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第三,在課堂教學中,還有很多教師采用整節(jié)課灌輸知識的方法,沒有給學生自己探究知識、學習知識的機會,使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方式對于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都有負面影響,讓學生不想學習,不愛學習。因此,就當前小學語文的現(xiàn)狀,建構高效課堂勢在必行。大致方法策略如下。
一、通過預設,提升課堂的靈性
一些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機智靈活地處理各種細節(jié)上的問題,那是因為這些教師在教學前都做了各種預設。首先,預設學習的氛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的是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教師在備課時要學會根據(jù)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趙州橋》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趙州橋的圖片、視頻以及一些文字性的介紹,讓學生對趙州橋不再陌生,從而縮小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其次,預設教學重點。每一篇文章都有學習的重點以及難點,重點在于教師如何去重視細節(jié)上的設計,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同樣以《趙州橋》這篇課文為例,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的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在設計上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有什么好處。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取知識,從而鍛煉自身的思維,這時候學生的見解是深刻的,并且充滿靈性的。
二、通過營造良好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才會表現(xiàn)出更強烈的探究欲望,表現(xiàn)出更加持久的學習動力,所以高效課堂的建設,首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的培養(yǎng),可以從一幅畫一首音樂,或者是一個小故事開始。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將課堂導入以新穎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學生。如在教學課文《鯨》時,我先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鯨”字,讓學生議論,猜猜教師的用意。大家熱烈地討論:“老師的大字寫得漂亮?!庇械恼f:“鯨字有魚旁,但鯨不是魚?!庇械恼f:“因為鯨是最大的動物?!睂W生興趣濃厚,都在猜教師的用意。借此機會,教師可以跟學生們充分地就動物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將獅子、老虎、大象等都羅列出來,讓學生們排練一下,看看從大到小該怎么排列。通過這樣的小活動,學生的興趣異常濃厚。他們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觀點,而且還迫不及待地講述自己的理由。通過這樣的小活動,我們也發(fā)現(xiàn),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動物的關注也是非常多的,所以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德育理念,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關愛動物,珍惜地球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良品德,這也是素質教育給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提出的具體要求。所以通過趣味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這也是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必經(jīng)之路,是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設的良好途徑。
三、改進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方式
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方式并不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改變固有的傳統(tǒng)思想,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當前沉悶無趣的小學語文課堂,變成更有積極性、主動性和趣味性的創(chuàng)新型小學語文課堂。這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更加新型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在課堂實踐中,因為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發(fā)展都不成熟,教師可以采用針對小學生特點的措施進行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是以語言和漢字為基礎的學科,往往要通過語言的多樣性來激發(fā)小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思考,因此,教師必須靈活應用教學方法,通過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多樣化,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課堂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F(xiàn)如今,最常見的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是情境教學方法,教師可妥善運用這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四、優(yōu)化課堂提問,打造高效課堂
為了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打造高效率的課堂,優(yōu)化課堂的提問是極其必要的。設計問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設計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并且目的性要明確,同時還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吃透教材,以教材內容為出發(fā)點,明確每一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內容。設計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性,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到學習中,這樣他們才會主動地學習并且思考,才能夠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其次,所提的問題要適量,且難易適中。在課堂上,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還需要經(jīng)過不斷的篩選,不能隨意選擇問題。與此同時,提的問題不能過多,這是因為一節(jié)課僅有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不可能解決過多的問題,且問題太多學生就沒有思考的空間,這樣也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另外,提問的內容太少,學生參與的機會就少,那么就回到原始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了,同樣也是難以提升課堂的效率,學生也無法消化這些知識。最后,提問的對象是所有的學生。
結語
通過以上所述,教師可以通過提高教學目標的明確性,改進教學方式,轉變課堂角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讓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使學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獲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健康良好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也能更高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羅士琰,宋乃慶,王雁玲.基于實證的小學語文閱讀素養(yǎng)研究:內涵、價值及表現(xiàn)形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
[2]王志軍,溫小勇,施鵬華.技術支持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研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