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花
[摘要]如何提高農(nóng)村初中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一是教師必須要以身作則:二是制定科學有效的閱讀計劃:三是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四是借用影視媒體:五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六是巧用、活用教材:七是融入時代元素,與時俱進:八是通過檢查,將落實閱讀進行到底。
[關鍵詞]農(nóng)村初中生;閱讀名著;興趣
名著是不管經(jīng)歷了多少歲月的洗禮,終將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視為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劉白羽說:“每一部名著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背踔猩绻苷J真地閱讀名著,就可以不斷增長他們的見識,陶冶他們的性情,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名著對青少年學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為此,《新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的學生的名著閱讀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边z憾的是,由于科技的發(fā)展和多媒體的普及,很多學生早已淪為手機和電腦、電視的奴隸,早已對名著失去了閱讀的興趣,農(nóng)村初中生尤為突出。目睹這些現(xiàn)象,作為一名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師,有責任去改變這一現(xiàn)狀。那么如何做才能提高農(nóng)村初中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呢?
一、教師必須要以身作則
《新課程標準》提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作為語文教師,要完成這個使命,必須做要以身作則,做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因為教師如果沒有博古通今的本事,沒有豐盈的閱讀貯備,沒有高深的文學素養(yǎng),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去閱讀名著呢?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語文老師,不僅要大張旗鼓地宣傳閱讀的好處,還要時刻做好閱讀名著的榜樣。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旁征博引,好詞佳句信手沾來,全身洋溢著才氣,學生定會佩服得五體投地,定會從教師身上深刻地體會到閱讀的價值?!坝H其師,信其道”,慢慢地,學生們也會愛上閱讀的。
二、制定科學有效的閱讀計劃
初中生有沉重的升學壓力,閱讀名著要協(xié)調(diào)好與文化課學習的關系。統(tǒng)籌有序、科學有效的閱讀計劃,不僅可以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而且可以促進文化課成績的提高。教師要告訴學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要引導學生制訂好每天、每日、每月的閱讀計劃,計劃明確了,任務明了,學生就會逐步完成規(guī)定的閱讀要求。這樣日積月累地閱讀下去,潛移默化中就養(yǎng)成了閱讀名著的好習慣,實現(xiàn)文化課學習與陶冶情操共“齊飛”的理想效果,保證好閱讀名著的效益。
三、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
名著,大多都是厚厚的大部頭書,學生看著這些厚厚的書,往往會望而生畏。很多時候,迫于壓力,他們不得不閱讀而已。即使閱讀,很多時候也是有口無心地去閱讀。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讓他們敷衍了事和走馬觀花地看下去,不如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諸如朗讀、摘抄、批注等?!敖淌菫榱瞬唤獭?,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就容易達到閱讀名著的目的。當學生學會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去閱讀名著時,學生就仿佛擁有了無數(shù)把打開名著大門的鑰匙,能夠自如地進出名著,領略名著異彩紛呈的風景。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他們也才愿意花時間去閱讀名著。
教會學生做筆記?!安粍庸P墨不讀書”,讓學生做筆記是閱讀名著的最為有效的方法。名著中美侖美奐的場景,磅礴有力的排比,精彩絕倫的比喻,酣暢淋漓的議論……要求學生能摘抄的盡量摘抄,這樣能舉到一箭雙雕的作用,既代表學生閱讀時有所收獲,又代表學生為日后的閱讀和引用資料做積累。當然,也可以給學生在自己購買的名著上直接做批注或是寫感受,批注也好,感受也好,可長可短,完全憑自己的喜好去做。持之以恒地做筆記,持之以恒地去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運用自如,因為厚積才能薄發(fā)。
教會反復閱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泵?,只有反復地去閱讀,才能真正品味出其中蘊藏的內(nèi)涵。茅盾說:“讀名著起碼要讀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讀完,這好像在飛機上鳥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讀、細細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結構;第三遍就要細細地一段一段地讀,這時要注意到它的煉句煉字。你讀了一本名著,經(jīng)過半年或幾個月再拿來讀的時候,你從前的心得,一定會有所修正,否則就是沒有進步?!惫湃艘舱f“舊書不厭百日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边@些都充分說明了反復閱讀名著的重要性?!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只有反復閱讀,才能品味出名著中主人公形象的豐滿、語言的精妙、人情的復雜等,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中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教會學生創(chuàng)新與辯證地閱讀。能接受各個時代洗禮的名著,才能真正經(jīng)久不衰。只有批判性的繼承,才是從本質(zhì)上傳承了文化。所以,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創(chuàng)新與辯證的閱讀習慣,任何一部名著都有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特定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一些名著多多少少都有些局限性,我們要以辯證的、發(fā)展的眼光正確地去看待,如果只是單純地全盤去吸收,這樣的閱讀絕對沒有任何意義。例如:如何看待《三國演義》中的英雄史觀和“忠義”思想?如何理解《水滸傳》中的暴力與兇殺色彩?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挑戰(zhàn)權威,敢于突破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賦予閱讀以新的含義,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而且能養(yǎng)成學生辯證看問題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辯證的思維。
四、借用影視媒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列寧說:“在一切藝術中,最重要的就是電影”,教師充分利用影視等媒體,帶領學生觀看影視作品,是引導學生由愛“看影視”到愛“看名著”的拓展,在影視和名著中不斷提升學生文化品味能力,這是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的最有效的方法。
現(xiàn)實中不難發(fā)現(xiàn),當某部電視劇在多個電視臺熱播時,初中生們便爭搶傳閱與之相關的書籍。如《平凡的世界》《西游記》《三國演義》等電視連續(xù)劇播出后,名著《平凡的世界》《西游記》《三國演義》帶動了相關書籍的流行。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上《智取生辰綱》這篇課文時,筆者先給學生觀看連續(xù)劇《水滸傳》中與之相關的情節(jié),然后再引導學生去閱讀《水滸傳》原著,并要求學生將影視作品與名著進行對比,找到它們的異同點,學生很快就把握了梁楊志、吳用等人物的性格特征,體會了作品的思想感情,這不僅提高了學生鑒賞名著的能力,而且也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此外,教師還可以電視專欄來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如央視科教頻道的“百家講壇”極富影響力,特別是易中天的《品三國》。我曾利用“百家講壇”,引導學生多讀《三國演義》,多品《三國演義》。在《品三國》中,易中天把曹操說成可愛的奸雄,引起了學生的一片熱議:曹操奸毒無比什么時候可愛了?學生就這個問題吵得面紅耳赤,筆者利用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引導學生到《三國演義》中為自己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依據(jù),進而展開爭論。這樣學生就迫不及待地鉆到作品中去尋根問底,學生品嘗到了爭論的甜頭,體驗到了閱讀的樂趣,就逐步形成愛讀名著的良好氛圍。
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為了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志,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教師要經(jīng)常開展形式多樣且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興趣的有效的活動:(1)編寫課本劇,組織表演:先給學生從課本中選取便于表演的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然后再給學生根據(jù)表演需要自由組合,分角色進行表演。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極受學生的喜愛,如《智取生辰綱》《皇帝的新裝》《楊修之死》等(2)辯論賽:針對初中生愛表現(xiàn)的特點,教師可以就某部名著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或某個情節(jié),以辯論賽的形式展開爭論,表達自己的見解。如“我看唐僧”“我看孫少平”等,有正方,有反方,圍繞名著中的人物展開辯論,通過他們的辯論,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3)征文比賽:學校每學期可以舉辦一次讀書征文比賽活動,并列出學生閱讀的范圍。要想獲獎,學生就得認真閱讀原著,這樣,學生不僅有壓力而且又有動力,為寫而讀,為寫而讀,讀與寫相輔相成,既滿足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又預防學生毫無目標地亂讀。(4)定期開展名著知識競賽:新課程標準中指定了不同年級必讀的名著書目,我們可以分年級進行名著知識競賽,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閱讀指定的書目,從而有效避免學生老是被教師牽鼻子走的尷尬局面的出現(xiàn)。(5)開設閱讀課:每個學期開學初,筆者要求學生每人一定要購買每冊語文課本所列出的必讀名著,每周周四晚開設一節(jié)閱讀課來閱讀名著,以推動學校大量閱讀名著的開展。
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和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六、巧用、活用教材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是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教師在授課的同時,可以把這些課文作為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的切入點,以便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現(xiàn)版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用了一些名著的精彩絕倫的片段,如《楊修之死》《智取生辰綱》《香菱學詩》等。講解這些課文時,教師要讓學生讀懂,讀透,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三國演義》中的“智”、《水滸傳》中的“義”、《紅樓夢》中的“情”,以點帶面,實現(xiàn)由片段品味到整部閱讀的轉(zhuǎn)變,實現(xiàn)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
如講解《楊修之死》時,筆者和學生根據(jù)課文所寫的:雞肋事件、改建園門、分食酥餅、語破奸心、告發(fā)曹丕、教植斬吏、代作答教、失利葬修共八件事來分析了楊修恃才放曠、鋒芒畢露的性格和曹操陰險奸詐、心胸狹窄的本性,告訴學生:生逢明君、處盛世可以露鋒芒;生逢昏君、處亂世則要圓滑,保全自己的道理。隨后問學生:“曹操真是心胸狹窄,沒一點氣量嗎?若沒氣量,他怎能統(tǒng)一北方?我們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斷,且判斷要有依據(jù),請同學們自己到《三國演義》中去獲取答案吧!”一句話吊起了學生的胃口,掀起了學生爭搶閱讀《三國演義》的熱潮。
七、融入時代元素,與時俱進
初中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對新鮮事物尤其是時代流行的元素更是充滿好奇心。教師若能抓住這一點來引導,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如自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學生們都不斷地去買《生死疲勞》《蛙》《紅高粱家族》等莫言的長篇小說來看,并加入到“人性尊嚴的呼喚”的核心思想討論研究中去。雖然由于閱歷的局限,學生們的討論有些膚淺,但他們的閱讀量卻迅速飛漲起來,而且又能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進行閱讀,效果相當明顯。在這大數(shù)據(jù)時代,學生能輕而易舉地獲取各方面的信息,知識面寬泛,教師唯有與時俱進,唯有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方能在指導學生閱讀名著時源源不斷地注入時代流行元素,以認同感激起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在閱讀中成長,在激勵中奮發(fā)。
八、通過檢查,將落實閱讀進行到底
沒有檢查,就沒有執(zhí)行力。學生們還沒有掌握閱讀方法及他們閱讀名著的興趣尚未激發(fā)出來之前,教師的督促和檢查一刻也不能放松。因為在開始閱讀名著的時候,面對厚厚的大部頭,學生們往往會感到困難且有些力不從心,他們極容易打退堂鼓。這時候,教師就得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檢查制度,以制定督促學生,扶持學生一把,讓學生有信心堅持不懈地閱讀下去,直到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萌發(fā)濃厚的閱讀熱情。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檢查的方法可以是檢查讀書筆記和課前三分鐘的讀書匯報制度,持之以恒地檢查和督促,學生定會收獲滿滿。
林語堂說:“讀書可以開茅塞、除鄙見、博學問、廣見識,養(yǎng)性靈”;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傊?,筆者相信,只要教師們用功用心用情,竭盡所能地提高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定能讓名著閱讀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加油站”,定能讓名著閱讀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