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毅欣
摘 要: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財務會計崗位將被智能化軟件替代,管理會計是目前會計專業(yè)轉型的新方向。高職院校作為財務人員的主要培育基地,應了解社會需求,轉變并及時更新人才培養(yǎng)方案。以管理會計課程為例,深入探討該門課程改革的途徑與方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管理會計;課程改革;國際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0-0167-01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志碼:A
1 ?《管理會計基礎》課程內容設置分析
管理會計概念起源于美國,我國對管理會計的研究與應用起步較晚,20世紀70年代才引入相關理論,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培訓體系。目前管理會計的學習內容主要以美國CMA為權威指導,但其課程內容多且難度較大,不適合高職教學。
該課程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與財務管理實務和成本會計課程有較多重復內容。杭州萬向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成本會計課程主要是以具體的實訓案例掌握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然后進行產品成本的歸集分配,因此內容重合度不高。財務管理課程應以全國中級會計考試大綱為指導,內容以籌資、投資、營運、利潤分配等4大財務活動為主,按企業(yè)運作邏輯進行課程講解,便于學生理解。因此,可把成本性態(tài)與變動成本法、CVP分析及預算編制放在管理會計課程中,作為重點學習[2]。
教師在管理會計的授課過程中,還應注重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管理會計起源于西方國家,中文教材內容多數(shù)是從英文理論直譯而來,因此會存在語言晦澀難懂的情況。在授課過程中結合英文原文學習,一方面能幫助學生消除語言誤解,另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專業(yè)英語應用能力。在管理會計課程改革過程中,主要參考了ACCA的管理會計基礎教材,相比CMA,該教材的知識內容更適合入門級學員學習。
2 ?管理會計基礎課程改革難點
2.1 ?師資不足
雖然管理會計是高職院校的專業(yè)基礎課,也是目前會計行業(yè)轉型的新方向,但由于學科體系建設起步晚,我國管理會計人員專業(yè)都是企業(yè)高薪聘請的緊缺財務人才,高職院校師資待遇。
2.2 ?課時分配較少
管理會計基礎為32學時,課程涉及分析決策,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計算模擬練習。我國初級會計考試并不涉及管理會計內容,而是將該內容放在中級會計中,說明該課程有一定難度。高職學生對于這門課程內容的理解消化需要大量時間,用32學時學習整本教材,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只能講重點知識,或者犧牲學生練習時間,無論哪一種方式都破壞了課程教學完整性。
2.3 ?教學方式較單一
目前管理會計課程的授課方式仍然以講授法為主。這是最傳統(tǒng)、最高效的教學模式,但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長時間的講授容易分散其注意力。尤其是課程本身難度較高,長時間的講授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放棄的思想。
長期的授課經驗表明,學生對真實發(fā)生的案例解析更容易產生興趣,將知識融入案例討論得出分析結果可提升教學效果。管理會計本身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但目前本土的典型企業(yè)分析案例整理的文獻較少,教學素材匱乏。這就需要財務工作者及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在我國管理會計的不斷建設與完善過程中,將越來越多適合教學的優(yōu)秀案例與新興分析決策方法融入課堂教學與企業(yè)實踐中。
3 ?結束語
專業(yè)課程對學生有啟蒙與職業(yè)引導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時刻關注行業(yè)需求動向,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在提高學生就業(yè)能力的同時加強自身優(yōu)勢專業(yè)建設。會計是普通高職院校常年開設的課程,每年招收的學生人數(shù)較多,目前我國約有1 800萬財務工作者,且大約80%的人員從事記錄與核算工作,極易被計算機取代,加強管理會計教育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張繼德,姜鵬.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會計之友,2014(23):123-126.
[2]孫志亮.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民營科技,2017(3):211.
[3]汪飛羽,蘇寧.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教導刊,2014(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