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家梅
摘 要 科學課堂問題是思維的前奏、是科學探究的源泉。教學應該把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發(fā)展思維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本文從思維課堂問題導學的理念、設計出發(fā),闡述創(chuàng)設情境興趣促成“思維課堂”;科學設計有效促成“思維課堂”;創(chuàng)新設計過程體驗“思維課堂”,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同時示例優(yōu)秀的“問題導學”,不遺余力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動腦的機會,使科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促使學生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 思維課堂;問題導學;過程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4-0197-01
教學應該把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發(fā)展思維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思維的前奏,是探究的源泉。因此,科學教師在課堂上總是從“問題導學”開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構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思維課堂”。如何設計優(yōu)秀的“問題導學”,從而有效地構建“思維課堂”?需要教師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
一、創(chuàng)設情境,興趣促成“思維課堂”
(一)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和前提??茖W課堂教學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例,結合每節(jié)課的具體特點集多種情境于一體,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創(chuàng)設機會,營造一種可供學生積極探索的創(chuàng)造氛圍。如在《傳染病》這節(jié)教學課的開頭設計:“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車站遇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老同學,當時我面對著‘老王愣住了,我用手揉了揉眼睛,仔細一看,叫了聲:“老同學”,這時我們的手已緊緊地握在一起,說:“走!去茶館喝上一杯!”提問:從傳播途徑分析可能會得哪些傳染???同學們的興趣、熱情高漲,課堂也成了討論式、開放式,而教學效果也事半功倍。
(二)問題導學的科學性、藝術性直接關聯(lián)“思維課堂”的生成。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投身到“問題情境”中去,來增長智慧,提高能力。在“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教學中,將學生帶到學校草地上并告訴學生即將扮演肉食動物進行捕食。將紅、綠兩色小珠200粒撒在綠草地上當作“昆蟲”,并對同學們交代了捕食規(guī)則和時間。捕食結束后,每個同學匯報捕食到的紅、綠兩色昆蟲數(shù),并填寫表格。根據(jù)數(shù)據(jù)表格,學生很快生成了“動物的體色是否有利于保護動物的生存”的問題,這個活動肯定了生物的體色對環(huán)境的適應。
二、科學設計,有效促成“思維課堂”
(一)問題導學要體現(xiàn)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設計問題時做到心中有學生,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同時以教材為依據(jù),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層次分明。
(二)問題導學應具有探索性和科學性。如在物質的檢驗和鑒別一課小結中,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拓展性問題:問題一:常有人用假黃金(銅鋅合金)來冒充真黃金進行詐騙,你能想出哪些方法讓騙子露出真面目?問題二:現(xiàn)在有很多家庭都飲用純凈水,而有些不法商人為牟取暴利,會摻入自來水進行冒充,你可以用什么辦法區(qū)別真?zhèn)??學生通過設計方案將所學知識進行聯(lián)系,內化。
(三)問題導學的科學性有時還要與思想性相結合。教學中要巧妙地利用好本學科與多學科知識的相互聯(lián)系,在無痕中滲透德育。如在研究物質轉化規(guī)律小結時,引用于謙的《石灰吟》,于謙以石灰作自喻,表達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這首詩中還包含了與石灰相關的化學變化過程,你能寫出這些化學方程式嗎?
三、創(chuàng)新設計,過程體驗“思維課堂”
(一)導學設計要關注知識內部聯(lián)系和規(guī)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結構就是學習事物是怎樣相互聯(lián)系的,只要掌握了事物的結構,任何東西都可以和它聯(lián)系起來,從而更有意義的掌握它。如《燃燒與滅火》中的“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環(huán)節(jié)時,讓學生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需要助燃劑,比一比,誰設計的實驗方法最具有說服力。這一問題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激發(fā)了學生多方面的思維,學生的智力活動變得多樣化、豐富化。
(二)“思維課堂”是讓學生形成有效的思維方式。思維的有效方式本質是提供學生知識建構的體驗過程,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有根據(jù)地思考、多角度地思考、有深度地思考。如小實驗:點燃一根蠟燭經(jīng)一段時間后熄滅,請寫出點燃到熄滅過程中你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至少寫出四種)。學生通過觀察現(xiàn)象,認真分析,得出結論。通過這種練習,使學生深刻地領會到實踐與理論間的滲透更緊密,并拉近了距離,把對理論知識的獲得由接受學習轉向探索性學習,這樣問題的解決向縱深推進,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一個優(yōu)秀的科學教師應把構建有效的“思維課堂”作為追求目標,一定要深入鉆研教材,有豐厚的科學內涵和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并能居高臨下地分析教材,結合學生生活閱歷、認知能力,設計優(yōu)秀的“問題導學”本領,不遺余力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動腦的機會,這樣,課堂才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才促使學生個性發(fā)展,才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方式正是探究性學習的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
[1]霍益平.讓教師走進研究性學習[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