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文化交際在中俄兩國的政治、經(jīng)濟交往中不可避免,兩國文化不同,導致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禮貌用語的語用失誤,稱呼語的語用失誤就是比較常見的類型。本文主要對中俄稱呼語的語用差異進行分析,揭示不同的文化背景對稱呼用語的影響,使人們能夠在跨文化交際中避免語用失誤,促進交際順利進行。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稱呼語
引言
最早提出語用失誤概念的是英國語言學家J·THOMAS,他在《論跨文化語用失誤》一書中將語用失誤定義為:不能理解“表達之意義”。筆者認為,語用失誤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語交際中,由于說話方式或表達方式的不同,或者一方對另一方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了解,在跨文化交際中發(fā)生誤解,影響交際效果。
本文主要對禮貌原則視角下中俄跨文化交際中稱呼語的語用失誤進行分析,對稱呼語的語用失誤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中俄稱呼語的語用差異,促進中俄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一、俄漢禮貌原則
俄語中的“вежливость”一詞在《словарь по этике》中被解釋為:禮貌是一種道德品質(zhì),對于擁有這種品質(zhì)的人來說,尊敬他人已經(jīng)成為其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同其他人交往時的習慣舉止方式。Формановская Н.И.認為禮貌還包括為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待人接物客氣、有分寸。
中國文化認為,“禮”是區(qū)分人與動物的標志,仁、義、禮、智、信更被奉為儒家五常,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禮貌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中國的“禮”提倡謙虛,講究的是恭敬、辭讓。
二、俄漢稱呼語的語用失誤分析
1.代詞性稱呼語
在中俄的跨文化交際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代詞性稱呼語的語用失誤就是第二人稱代詞“ты”和“вы”的語用失誤,下面通過以下幾組對話我們來了解下“ты”和“вы”的正確使用方法:
A.—Послушай,моя пери,—говрилон. Ведь ты знаешь,что рано или поздно ты должна быть моею,—от чего же только мучишь меня?(Лермонтов)
“你聽我說,我的小天使!既然你知道你早晚是我的人,干嗎還要折磨我呢?”(萊蒙托夫)
B.—Вы мне гадки,отвратительны!—закричала она,горячась более и более.(Толстой)“我對您感到厭惡、嫌棄!”她大聲喊叫,越來越激烈了。
由上面的對話我們可得知,在俄語交際中,“ты”通常用于稱呼親近的、熟悉的人,或者對方是下級或者晚輩,表達親昵,或者在非正式場合使用。而代詞“вы”通常在正式場合使用,或者對方是長輩、陌生人、不太熟悉的人、讓自己不滿或生氣的人。
2.名詞性稱呼語
(1)親屬間稱呼語的語用失誤
如果是稱呼家中的長輩,在漢語中我們也通常會稱呼為大姨、二姨、姑姑、大叔、二叔等,而俄羅斯人通常只稱呼тётя、дядя,;對于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稱呼中俄都一樣,只是在俄語中外公外婆也和爺爺奶奶一樣稱為дедушка和бабушка。在俄羅斯也可以直接稱呼長輩的名字來表達不是很親密的關系,但是在中國這是非常不禮貌的,中國的文化非常講究尊敬長輩,直呼長輩的名字是萬萬不可的。
還有一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在俄羅斯一些年長的人習慣稱兒童或者青年為сынок、дочка,就是孩子、小姑娘的意思。當我們中國的年輕人和一些俄羅斯的中老年人關系比較親近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會這樣稱呼你,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解該稱呼語的含義,這樣才能避免誤會,因為在中國,如果被非血緣關系的人稱為兒子、女兒,我們會認為對方有侮辱我們的意思。
(2)職業(yè)及職位的稱呼語語用失誤
在漢文化中,為了表示對陌生人的尊敬禮貌, 在稱呼陌生的長輩時可以直接稱呼他們的職業(yè),例如護士、醫(yī)生、司機、服務員等,但是俄羅斯人通常不會這樣稱呼,他們通常會將女性統(tǒng)稱為девушка,無論他們年輕與否,如果你在街上稱呼俄羅斯的老奶奶為бабушка,她一定會非常不高興的。俄羅斯人通常會用господин來稱呼男性。
對于職位的稱呼語,中國人通常習慣于在職位前加上姓氏,例如李老師、李醫(yī)生等。而在俄羅斯是不可以直接稱呼人們的職位的,一些初學俄語的同學經(jīng)常會套用漢語的思維習慣來稱呼俄羅斯人,如:учитель,у меня вопрос. Продавец,дай мне меню.。通常在俄羅斯用名字和父稱的形式來稱呼別人是比較禮貌的稱呼方式。
(3) 專有名詞稱呼語語用失誤
在漢語的語用習慣中,我們喜歡稱特別熟悉的朋友為“老”……“小”……。例如:年長的人經(jīng)常稱鄰居、朋友為老王、老李等,但是在俄語中千萬不可以在姓氏面前加“老”來表達親切之意,例如:старщ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如果是關系比較好的朋友,直接稱呼他的名字或者昵稱就可以了。
結(jié)論
稱呼語是建立人與人之間聯(lián)系的必要手段,恰當?shù)姆Q呼語是交際順利進行的前提。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禮貌準則,造成了稱呼語的語用差異。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我們應該充分了解對方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選擇正確的稱呼語,避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沖突,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 1983(4):91-112.
[2]王麗莎.禮貌用語在中俄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9.
[3]陳延剛.稱呼語在中俄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研究[J].文學語言學研究,2016.
(富麗瑤,遼寧大學,遼寧沈陽,1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