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運用合適的方法,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力,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構建屬于個人特有的語文學習思維模式,提升整體的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差。究其原因由以下兩點。第一,有些教師的教學方法相對固化,不注重建立與學生興趣以及思維的連接,消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部分教師教學易忽視學生的學習情感以及知識的學習效果,往往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教學進度上,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度下降。針對以上情況,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轉(zhuǎn)變原有的錯誤觀念,站在更為宏觀的語文教學角度思考教學問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一、教學信息化,營造情境,提升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課在一定程度上將“躺在”書本中的知識,以畫面的形式“復活”在學生面前,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多重感官,給他們強烈的視頻侵入感,觸動學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提升吸收和理解語文知識的效率。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應將多媒體教學與課本內(nèi)容進行互補式的教學,提升整體的語文教學質(zhì)量。
例如,在講授《富饒的西沙群島》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西沙群島,并對學生說:“你們?nèi)绾芜\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西沙群島的美麗呢?”有的學生說:“非常漂亮!”有的學生說:“珊瑚的顏色紅紅綠綠的,特別好看?!苯處熆梢砸龑W生運用課本知識,詮釋西沙群島的美麗景物,對學生說:“你們描述,太單調(diào)了。每一種景物,都可以用漂亮形容,你們可以尋找課本中,關于西沙群島的描述,并嘗試學習新的詞匯,增強語言的表達力!”教師在巡場觀察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在認真地勾畫描述珊瑚美麗的形容詞,有的學生在學習陌生的成語。在學生自主學習結束后,教師提問學生:“誰可以用自己的話或是課本中的描述,說一說自己喜歡的西沙群島的一部分呢?”小韓積極地舉手說:“我最喜歡魚了,看到視頻中的魚不知道如何進行描述,因而我運用書中魚形態(tài)的描述向大家做介紹:‘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這樣比喻式的描述不僅形象,而且貼近視頻中呈現(xiàn)的魚的形態(tài)。我也學到語文比喻手法的特點,還認識了很多陌生的詞匯?!毙W語文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并巧妙地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學習文本閱讀興趣,提升整體的語文教學效率。
二、教學角色化,激發(fā)興趣,構建學習思維
角色扮演法的優(yōu)勢在于給學生一個展現(xiàn)他們的舞臺,讓他們通過表演,激發(fā)對文本內(nèi)容的思考,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度,并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形成看待事物的獨特視角,幫助他們養(yǎng)成獨立的思考習慣,構建學生所獨有的語文學習思維。
例如,在講授《陶罐和鐵罐》這部分內(nèi)容時,小學語文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他們的愛好,選擇對應的角色,并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你們要充分考慮,當時的情境,并運用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生活感悟品味其中的情景,增強表演的形象性。”教師截取其中一段進行介紹。鐵罐傲慢地說:“你敢和我碰碰嗎?”語調(diào)上揚,表示傲慢。接著說道:“你這個懦弱的東西!”語氣低沉,表示看不起陶罐。在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詢問“鐵罐”的感想。小冉積極地說:“我們不應該拿己之長與他人之短對比,進而看不起他人,而是應全面地看待他人,并將他人作為自己的一面鏡子,通過看待他人,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p>
三、教學實踐化,降低坡度,增強文本感知
有些語文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單靠教師語言的引導,很難讓學生體會文本的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實踐的方式,“重現(xiàn)”課文中的情景,并引導學生運用課本中的有效信息解決在情景中出現(xiàn)的問題,增強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力,提升其文本感知力。
例如,在講授《一次成功的實驗》這節(jié)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分發(fā)相應的道具,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課本知識,在課本中尋找解決實踐問題的理論知識,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能力。更重要是教師應和學生交流實踐體驗,讓學生將實踐過程轉(zhuǎn)化為正確的認識,真正理解文中的主旨。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給教師印象最深的是小陳的回答。他說:“在這次活動中,我意識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感受到我們應樹立集體意識和奉獻精神。這樣才能在維護集體利益的過程中,更好地完善自己?!苯處熯\用實踐法,并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在所觀、所感、所觸和所思中,增強對文本的認知。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中,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語文教學問題,并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認知以及思維習慣相符的語文教學模式,觸動學生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主觀思考,讓學生通過思考和感悟,品味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提升整體的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李學蘭.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
[2]王瑞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青海教育.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