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君
摘要:詞塊是語言使用者在語言輸入和輸出過程中頻繁使用,有利于提高語言生成能力的語言單位。本文主要介紹詞塊的輸入途徑和訓練方式及最終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效果探究。
關鍵詞:詞塊;輸入途徑;詞塊訓練;英語寫作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一目標。只有培養(yǎng)學生學會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才能最終形成運用語言于生活實際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它的形成是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綜合體。然而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詞匯后,表達能力卻沒有相應的提高。學生寫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中式表達、文章內容貧乏、詞塊運用不多、不會使用連接詞等。實際上,很多學生比較熟悉獨立的單詞的詞意和拼寫,但真正進行寫作時卻束手無策。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在積累英語詞匯時,割裂了詞與詞的有機關聯(lián),沒有建立“詞塊”的概念,學習中沒有注重“詞塊”的積累,大腦詞庫中也沒有足夠的“詞塊”的儲備。
詞塊(lexical chunks)是語言使用者在語言輸入和輸出過程中頻繁使用,具有特定語義和結構并以固定或者半固定的形式存在,有利于提高語言生成能力的短語、固定搭配、習慣用語或句式。詞塊教學法(lexical approach)的創(chuàng)始人Lewis依據詞匯內部的語義聯(lián)系和句法功能,將詞塊分為四類:①多詞詞塊(poly-words)如“l(fā)ook forward to”“by the way”等使用時不能改變其形式的“固定短語”;②高頻搭配(high frequency collocations)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What’s up?”等多數不可改變形式的諺語、格言和社交公式短語;③慣用話語(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如“a week/month/year ago”“have breakfast/lunch/dinner”等具有固定語用功能“固定或半固定單詞詞組”;④句子框架和引語(sentence frame and heads)如“I think that”“It seems(tome)that…”等為整個句子提供框架的詞匯短語。
Becker認為語言的記憶和存儲、輸出和使用并不是以單個的詞為單位,詞塊才是人類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
一、詞塊在寫作前的輸入途徑
如果大腦詞庫中沒有足夠的詞塊儲備,學生在寫作輸出時信息搜索過程就會變得不順暢,搜索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詞匯和單調的語法。這些支離破碎的信息由于缺少有效的整合,同時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就可能造成漢式英語句子的出現(xiàn)且文章內容貧乏。因此,在平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詞塊教學理論,有意識地進行詞塊輸人,具體的詞塊輸入途徑可以以話題為線索幫助學生強化詞塊的儲備。
(一)以課本單元主題為中心詞的詞塊儲備
高中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要熟悉與其規(guī)定的24個話題相關的英語文化知識,并能就這些話題進行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英語教材中每一個單元的語言材料都是圍繞一個話題編排的,因此,教師在每一個單元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識別和習得與該話題相關的有用的新詞塊,并在每一個單元學習結束之前幫助學生歸納儲存本單元話題的相關詞塊,例如人教版M5U2 The United Kingdom學完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描述國家或地區(qū)的詞匯,如:
掌握這些詞塊有助于學生在表達相關內容時豐富詞匯,增強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性。
(二)以日常生活中的話題為主題的詞塊拓展
從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來看,文章命題越來越生活化,越來越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內容以校園生活為主,給了考生以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思維更注重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文章的故事性增強,英語寫作趨向于語文化。如:“構建和諧社會”“農民工孩子入學問題”“電視節(jié)目要求發(fā)短信參與”“浪費問題”“學生學習壓力大問題”等。以下是根據高三學生學習壓力大為中心話題所進行的詞塊拓展。
1.學生承壓情況說明所使用詞塊:
2.減壓必要性所使用詞塊:
3.針對上面詞塊,構建以下句子框架:
以話題為線索幫助學生學習相關詞塊不僅可以提高其語言形式上的正確性,還可幫助學生儲備相關的文化知識方面的素材和觀點。
二、詞塊在寫作中的訓練方式
(一)頭腦風暴,促進語言輸出的豐富性
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國創(chuàng)造學家A·F·奧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fā)表的一種激發(fā)性思維的方法。它來源于美國英語詞匯“brain storming”,《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對此的解釋是:“A hay ofmaking a group of people all think about sth at the same time,often inorder to solve a problem or to create good idea.”有點類似漢語的“集思廣益”的意思。如:
(二)多形式練習,保證語言輸出的準確性
1.詞塊改錯。根據學生作文中的常見錯誤,編寫一些針對性的詞塊改錯練習,有助于學生及時改正錯誤,提高學生查找和學習重要詞塊的能力。
2.詞塊填空??梢允菃卧~填空也可以是控制性和半控制性的句式框架填空。利用填空形式開展詞塊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擴大學生的語塊儲備。如填“增加信心”這一詞塊時,學生除了想到增加“increase”這個單詞之外,還可以聯(lián)想到其他的相關詞,如improve,add to,promote,stimulate,strengthen,motivate等等。
3.詞塊聽寫。有利于學生主動記憶、積累詞塊,為今后的寫作做好進一步的準備。
總之,學習詞匯不能孤立的記憶單詞,一定要在搭配中進行記憶。
(三)欣賞自然語言,提高語言輸出的地道性
我們知道自然真實的語言對外語學習的作用,但將學生完全暴露于自然英語語境中,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英語教學中還難以普及。在這樣的條件下,教師唯一能做到就是盡可能地把英語自然語言呈現(xiàn)給學生,通過開展閱讀英文原著、觀看原版電影或電視節(jié)目以及收聽英語廣播等具體途徑增加自然語言的輸入,也可為學生選取多樣的課外閱讀材料,并鼓勵學生將一部電影或一個訪談節(jié)目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穩(wěn)定結構記錄下來,然后進行詞塊化處理,加以消化吸收儲存?zhèn)溆谩?/p>
三、提取詞塊構建語篇框架生成語篇
在掌握理解并記住大量固定、半固定詞塊后,熟悉這些詞塊的形式和用法可以加快語篇的組織的速度。有了事先預制好的語篇構架,學生只需要根據寫作任務將相關的信息填人到詞塊的空格處,這樣一篇語言得體、行文流暢的作文就完成了。例如:
總之,語塊集語法、語義和語境于一體,有利于學習者對語言的輸入、記憶、存儲和輸出。教師應充分挖掘詞塊的潛能,把詞塊教學運用到寫作中,在掌握和記憶了大量目標語言的詞塊后,學生運用語言的熟練程度就會得到加強,從而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 of ELT andthe Way Forward[M].Hove,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199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陳則航,王薔.以主題意義為核心的詞匯教學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