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鶯
摘? 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生動的語言搭起一座學生情感與音樂溝通的橋梁,使學生在演唱時與音樂產生強烈的共鳴。本文就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同時探討啟發(fā)學生思考,鍛煉發(fā)散、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方法,結合教學實踐的體會展開論述。生動、有趣、形象的語言描繪是上好音樂的主要媒介。
關鍵詞:音樂教學;教學情趣;創(chuàng)新思維;自主評價
音樂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鍛煉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要陣地之一,應該得到音樂教師的高度重視。這就要求我們執(zhí)教者要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方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自覺參與的意識,使音樂教學鮮活生動,富有吸引力。
一、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1.教學的素材更加廣泛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是用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一臺鋼琴的教學,對音樂的背景、以及難點的描述只能靠老師,而言語總不如圖片、聲音,視頻來的具體形象,借助多媒體則可以把文本、視頻、聲音、動畫、圖片等多種媒體形式有機融合在起來,實現自然有趣的課堂導入,以學生易懂或有共鳴的方式開始,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
例如:音樂教材第一冊歌曲教學《大?!?,對于大海,生活在內陸的學生很多都沒見過,對大海的寬廣與博大沒什么感受,為此,我通過使用多媒體電腦,播放一段視頻,淡藍色寬闊的海面,無數揚著白帆的漁船去打魚,紅紅的太陽冉冉升起,它的影子例映在水中,漁船滿載而歸,悠揚、舒緩的音樂和諧地配合著,大海浪濤以及海鷗翱翔等的情境,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就體會到歌曲的意境,在多次這樣的學習中,再引導學生把耳朵和心靈帶去聽音樂,使學生知道美滲透在生活的所有方面,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反映審美意識,教師再引導使學生進行有意的、積極的觀察,并發(fā)揮想象。
2.教學的形式更加多樣
音樂教學有其獨特的學科特點,音樂本身就是一個綜合體,具有眾多的藝術形式,其表現形式、演唱方法、創(chuàng)作手法也各異,同時它本身也有豐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國民歌來說吧,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風俗、語言、舞蹈等等,許多文化都滲透于音樂中。在教學中只用語言、圖片顯得那么無力,難以表達復雜的音樂內容,而運用多媒體教師可以把所要的資料加以制作,以體現主題的形式展現,如PPT,Flash等,讓學生直觀的體會,這樣既真實又自然,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歌唱技巧的同時,也認識音樂的內在情感、民族精神。
3.教學的效果更加突出
根據中小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營造良好氛圍,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而且還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學效率.小學生的思維、想象力的極為活躍的,有時候也漫無邊際的,這需要老師的善加引導,而引導最好的方法就是興趣。
二、音樂課堂中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
1.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有所不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把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給予他們充分的想象空間,發(fā)揮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此,我們的新課程做出了較大的變革,一改過去的做法,不再要求課文重點、要掌握的知識要點以及背景知識等,教師可以靈活的擬定教學目標。音樂課堂教學在發(fā)生變化,不再是知識點的灌輸,而是回歸音樂的本質,以愉悅、輕松的形式提高素養(yǎng),增進知識。
2.以興趣為導向,激發(fā)創(chuàng)新
音樂教育不是知識點,技能的教育,但在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高綜合素養(yǎng)過程中又離不開知識點,與音樂表現技巧。通過正確的音樂教育逐步建立起對高雅、健康的興趣和愛好,這其中必然包含著表現技能和欣賞能力的逐步提高和發(fā)展,然而,教師應該很好的分清主次,情感教育、審美提高是音樂教育的主旋律。
如在欣賞民樂《百鳥朝鳳》時,根據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可以用畫畫、表演、講故事的方式表現自己對這部音樂作品的理解,結果有的學生畫了一幅百鳥爭鳴的熱鬧場面;有的學生走到講臺前,把黑板擦當作驚堂木,繪聲繪色地講起森林里兩只鳥兒“吵嘴”的故事,這些都是通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來的,自然而又富有創(chuàng)意。
3.注重過程考核,自主評價
新課程對于音樂教學考核非常的自由,在過去的教學評價中往往以行為目標作為判斷的尺度,而行為目標是結果取向的,它只注重學習結束后橫斷面評價,而忽略整個學習過程,往往就是期末學生上臺演唱一首歌曲、一段簡譜,或者完成一張枯燥無味的試卷,這些方法過于單一、評價面過窄,不能恰當的、全面的反應學習效果,對學生、家長也是一種錯誤的引導。
自主評價注重學生的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評價包括學生自評互評,以“快樂參與”為主線,以“班級音樂會”為載體,學生的吹、拉、彈、唱等多樣的形式,以輕松、活潑的氣氛享受音樂學習過程,營造學生自由、輕松的氛圍,以及充分展示才藝的平臺,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在輕松、自由的空間里表現自我,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主性,激發(fā)思考,促進學生個性思維的發(fā)展。
三、小結
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實踐全面素質教育理念,恰如其分地運用新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鍛造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為其它方面的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穆佳.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10:98-99.
[2]李曉暉.學校音樂教學創(chuàng)造表現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J].藝術百家,2010,S2:406-408.
[3]鄧亞麗.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33:248.
[4]徐勤波.基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探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5:251.
[5]顧永東.在思想政治課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