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花
摘要: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就在于學生自始至終的參與,這也是“參與式”課堂的核心理念。小學生的性格和年齡決定了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參與學習的時間有限,教師必須設法吸引他們的眼球,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及配合下高效率的完成當堂授課任務。本文基于小學數學教學,對“參與式”課堂的構建提出了幾點可行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實踐
引言:
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聽課狀態(tài)不佳,參與度不高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構建“參與式”課堂的目的就在于打破這樣的教學困境,使單一化的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與學生的內心需求以及年齡特點相一致。無疑,這需要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進行顛覆性的改革。在此之前,教師應把握好以下原則。
一、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教學形式多樣
只有在每一次的課堂學習中都能獲得不一樣的愉悅學習體驗,學生才能長期保持學習的興趣。教師必須改變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借助如今已經普及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和多元的教育理念,打造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堂,體現出教學形式的多樣。
(二)面向全體學生
“參與式”課堂的構建并不針對某一部分學生,而是倡導全體學生的參與。教師在教學中很容易傾向于一些學習能力強,成績優(yōu)的學生,忽略部分學困生。其實,學困生才是最需要參與課堂,獲得提高的[1]。因此,教師必須照顧到全體學生的不同基礎和需求,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二、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
(一)組織趣味性教學活動
“參與式”課堂的核心在于學生的主動參與,而不是在教師的強制要求下被動參與。而想要獲得學生的主動參與,必須在課堂中融入一些學生喜愛的元素。小學生本身具有好動的天性,教師如果能夠為他們提供這樣一個盡情釋放天性的空間,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那么必將在吸引學生參與的同時,激發(fā)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圖形的運動》為例,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有關旋轉的知識,尤其是旋轉的中心、角度和方向,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競賽的方式開展課堂練習活動,盡可能地將練習的趣味性和開放性提升。這樣學生才能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比如,在課前準備三個顏色不同的風車,粘貼到黑板上,分別組成男生隊和女生隊。首先是女生隊選擇第二和第三個風車,此時男隊隊員背對黑板,當女隊完成旋轉之后,男隊則與第一個沒有旋轉的風車對比之后,將第二和第三個風車旋轉的要素說出來[2]。這樣,采取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練習,將課堂的重點知識游戲化,既能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又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實施層次化教學
上文中也提到,“參與式”課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但一些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在課堂上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理應采取分層教學法,將課堂上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進行分層,為不同的學生量身打造出特色化的學習模式。例如,在低年級的計算教學中,為基礎能力較差的學生設計基本的計算填空題:①一雙筷子有__根;②我們每個小朋友有__根手指頭;③汽車有__個輪子。而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則設計練習題:我們班有A、B兩組,A組有8人,B組有6人,將A組的__個學生調到B組之后,兩個小組的人數相等。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則需要設置具有較強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練習題:河里總共有5只小鴨子,每只小鴨子都抓到了1條小魚,請問總共抓到了多少條小魚?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各自的目標下完成任務,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課內外活動相結合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對于我布置的一些課下實踐任務完成積極性更高,在第二天的課堂討論中表現的更加活躍,于是深深的認識到了將課上和課下的活動相結合,對于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起到的有效作用。設計一些實踐性的課外任務,能夠將學與用相結合,在增強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折線統計圖》時,為了確保課堂練習的實踐性,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選擇針對性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借助所學的折線統計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讓學生在課下對自己和身邊年齡段不同的人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進行統計,并結合調查和收集的數據來繪制折線統計圖。這一實踐性的練習任務,對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模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學生能更好地在實踐中掌握數學理論知識和生活問題的關系,促進學生基于數學視角去思考和發(fā)現生活中的問題。
(四)落實總結與評價
小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有限,在參加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教師把控好課堂,發(fā)揮好引導者的作用,使學生在學到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了解自身的長處與不足,不斷提升自我。在實施“參與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在給予學生一定自我空間的基礎上,還應當重視落實總結與評價工作,幫助學生認清自己在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表現是否到位,有無進步,從教師的賞識和肯定中獲得學習的動力。為了做好總結與評價工作,教師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記錄學生出現的問題,以及與之前相比呈現的進步。同時,在學生參與完成教學活動,或提交了學習成果之后,教師需要針對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做出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整堂課的知識點。在課程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針對之前所作的有關學生情況的記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做出點評,重點要鼓勵學生發(fā)現自己的進步,引導學生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長處。同時需要針對大部分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講解,盡量降低學生重復出現相同錯誤的可能性。
例如,在教學《方程》時,學生需要了解方程的概念,并能夠利用方程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掌握不同方程的解法,順利完成計算。在應用“參與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對“方程”相關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學生在應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的思維方式。在完成教學活動后,教師幫助學生再次梳理與方程有關的知識點,特別是需要突出方程在日常生活中具備較強的實用性。在課程的最后階段,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做出點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本節(jié)課的表現是否展示出了自身的真實水平,并及時發(fā)現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幫助學生進步[3]。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方法有許多,教師只要從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智力發(fā)育特點以及心理特點出發(fā),采取他們喜聞樂見的多樣化教學手段,有效突破傳統教學的桎梏,就能夠讓學生重新審視數學這門學科,愛上學習?!皡⑴c式”課堂的成功構建對于幫助學生打下扎實基礎并促進以后的學習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因此應成為每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日前.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3):116.
[2]鄒強.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12):286-287.
[3]武墨超.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J].知識經濟,2016(13):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