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業(yè)
【摘要】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地運動、變化、發(fā)展之中”,這句高中《生活與哲學》課本中耳熟能詳?shù)鸟R克思主義唯物論觀點,非常契合2020年山東全面實施的新高考方案。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一門兼顧育人和學科知識的思想政治課更需要因時而變。因此,筆者從思想政治課的首要任務出發(fā),探究高中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方向及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發(fā)展趨勢
新時代高中政治課的教學改革與深入發(fā)展要始終牢記思想政治課程使命,深刻把握學科教學過程中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在高考改革過程中找準思想政治課的歷史定位,充分吸收新時代教育方式變革中信息化建設的有益成果,使其因時而變,推陳出新。
一、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政治學科教學的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3·18全國思政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蔽覀冎铝τ谥袊厣鐣髁x教育事業(yè),就應該理直氣壯地辦好思政課,這是每一位政治教師應有的自信,也是每一位學校領導應有的政治覺悟。青少年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需要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來引導人生之路。因此,要促使青少年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思想政治課的地位無可替代,思想政治學科教師責無旁貸。
黨的教育事業(yè)始終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不斷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不斷學習“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使學生不斷深化認識當代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以及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將自己的人生理想根植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把報國之情、強國之志貫穿于實踐之中。
二、在學科教學過程中不斷促進高中思政課革故鼎新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微博、微信以及各種新聞客戶端等便利的資訊平臺推動人們價值觀的多元化,因此,在當代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思想領域的指導地位,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青少年將自身理想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時代下思想政治課就要在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上不斷革故鼎新,符合時代要求,迎合時代潮流。
教育理念的革新就是要把高中思想政治課從原來以學科教學為任務、以服務高考為中心的理念轉變成以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為中心。只有全面落實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保持本心,保證思想政治課的關鍵地位。教學設計的革新就是由原來的課堂內的學習逐步延伸,課內課外相結合,讓政治課不僅有課堂理論的學習,有社會實踐的過程,使學生在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兩者相結合的過程中真正做到明理入心。教學方法的革新就是要轉變單一純粹課堂理論教學為多樣化、多層次教學,促進思想政治課堂的信息化建設。高中時期的青少年正處于“三觀”確立的關鍵階段,各種新思想、新知識的接受速度快,因此,在課堂上不僅要創(chuàng)新授課方法,利用新教學工具如幻燈片放映、實物展臺等,將影音、圖片、實物等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將晦澀的理論通過多種形式傳達給學生,提升學生上課的興趣;還要不斷探索社會實踐方式以深化理論學習成果,在社會服務、參觀展覽、社會行動等各種實踐活動中不斷豐富“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
三、在高考改革大潮中思想政治課要牢筑學科實踐應用根基
在我國各個省份的高考改革過程中,探索新高考制度要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個體的自覺選擇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釋放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保障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高考改革過程中,政治學科在不同的省份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總體上呈現(xiàn)“被拋棄”的趨勢,政治學科成為學生“最不愿意”選擇的學科。山東省改革則是全國為數(shù)不多堅持“3+3”模式的地區(qū)。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山東考生政治選擇比例僅在35.34%,而老文綜(政治+歷史+地理)占比16.7%,則成了高中考生最受歡迎的組合選項。在政治這一學科遇冷的情況下,老文綜成熱門選擇,這種在組合選擇上的強烈對比則反映了當前家長和學生存在的功利心態(tài)。
面臨嚴峻的高考改革新形勢,高中政治教學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首先,要在高中教學改革過程中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要注重高中階段的政治學習與大學階段的政治相關專業(yè)之間的銜接,讓高中政治與大學相關專業(yè)之間真正存在遞進式上升的關系。最后,政治學科還要以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為導向,讓學生在人生道路選擇中有明確的職業(yè)傾向,讓選擇政治學科的學生不再有“選擇了政治,以后能做什么”“為什么沒有政治相關的職業(yè)”等問題,以至于教師無法明確回答或僅僅是“大學里的必修課”或“對考研政治有幫助”等閃爍其詞的尷尬境地??傊?,就是讓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在高考改革大潮中更加明確實踐應用,讓其成為真正特色鮮明、實實在在、有廣泛民眾擁護的基礎性學科。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學中信息化課堂建設
在人們的傳統(tǒng)印象里,思想政治課堂是“一人一書一黑板”的枯燥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伴隨著時代和教學設備的進步,政治教師已經開始嘗試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將視頻、音頻、圖片展示給學生,不僅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還創(chuàng)設了更加符合實際的學習情境,讓教師對學生的理論傳授更直觀化、生動化。多媒體技術在思政課堂上的實踐應用,豐富了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變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成為提升課堂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對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優(yōu)化具有重要作用。
構建信息化課堂要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發(fā)揮多媒體課件、思想政治學科資源庫等當代信息技術優(yōu)勢。首先,多媒體課件的地位毋庸置疑,是教師傳輸知識的直接手段,與學生直接接觸,關系到信息化課堂構建的成敗。因此,思政教師在制作課件時要厘清課件與課本的關系,豐富、翔實課件內容展示的同時將深奧的理論內化于心。其次,要為思想政治教學建立優(yōu)質資源庫。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紛繁,涉獵極為廣泛。因此,教師就要充分利用當代信息技術優(yōu)勢,既要注重政治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又要體現(xiàn)教學資源的時代性,幫助學生在深入理解理論的同時,注重對時政熱點的解讀,學會知識遷移。最后,思想政治課堂更應該以開放的姿態(tài)歡迎新的信息技術在思政課堂的廣泛應用實踐,如即將到來的5G時代為VR課堂探索提供可能性,未來的思政課堂或許能通過虛擬課堂技術參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思想政治課堂的未來變化提供了無限可能。
五、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必須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币虼?,思想政治課始終是引導青年學生立志、愛國、奮斗的關鍵課程,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思想政治課改革發(fā)展的指導方針。新形勢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更要堅守初心,以開放的心態(tài)面對當前高考改革,不斷從實踐基礎和信息化技術應用方面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注入新的發(fā)展活力。
【參考文獻】
侯尾添.新課改下優(yōu)化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9(20):39.
洪定.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9(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