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
摘要:古詩詞的學習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情感和志向得到升華,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做好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以學生為根本,圍繞古詩詞的情感、背景、措辭、手法等展開教學。本文主要討論了導入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以及不同的應用方法對于學生的促進作用。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導入
課堂導入是指用簡潔的語言、動作或情境來拉開整節(jié)課的序幕,教師應利用合理的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被教學內(nèi)容所吸引,從而投入學習。古詩詞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的教學難點和重點,不少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認識并不全面,加之教師單純的要求背誦而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更加反感。好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致,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導入、問題導入、故事導入等刷新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認知,對古詩詞的學習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的導入就算是成功了。
一、情境導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在進行情境導入時需要做好情境的創(chuàng)設,選取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視頻、圖畫,或是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進行導入,以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情境導入可以使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中,從情境中感知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感情流露,并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這種感官的直接刺激能夠滿足學生不同感官的學習需求,不僅是學生的頭腦中被作者的感情所洗禮,同時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也能沉浸在作者的詩詞或是作者描繪的場景中。
例如,在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導入:在唐代詩人中,王昌齡是最為正直的那一個,不過,也正是因為他這種正直的性格,才冒犯了當朝權(quán)貴,導致他一直奔波在被貶官的道路上,但正直也讓王昌齡收獲了難能可貴的友誼,每當收拾好行囊,要踏上貶官之旅的時候,詩人們就紛至沓來,非要給他送行不可。要去嶺南了,孟浩然就為他寫下《送王昌齡之嶺南》,要去江寧了,岑參寫下了《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被貶去龍標,雖然王昌齡身邊沒有朋友,但卻收到了來自遠方的李白的信件,也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qū)ν醪g的人物性格有一定的了解,還能了解李白和王昌齡的感情,為學生學習整首詩做好感情基調(diào)的培養(yǎng)。
二、問題導入,吸引學生主動學習
問題導入中的問題并不是指教師向?qū)W生提問,而是以疑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學習,并通過學習來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種通過問題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欲望的方式能夠使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成功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又能促進學生繼續(xù)學習。
例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讀一讀《天凈沙·秋思》這首散曲,哪些是押韻的?韻尾是什么?”進行導入,學生可以直接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韻尾,因為這首散曲比較押韻,有些學生的朗讀過于輕快,沒有考慮到作者的情感流露。教師可以提問:“有人說《天凈沙·秋思》帶給人的感覺是悲涼、哀傷和傷感,你能從中找出具體的文字嗎?若你覺得這不是它的感情基調(diào),你能從中找出證明你的論點的字詞嗎?”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尋找論據(jù),有助于學生自主投入學習,教師問題導入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三、故事導入,增加學生對古詩詞的認識
古詩詞的作者背景介紹是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必經(jīng)之路,但單純的講解難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將作者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的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整理成小故事,包含完整的情節(jié),也就是通過開篇、發(fā)展、高潮的形式為學生講解,提高學生對于寫作背景的了解程度和對作者生平的認識。
例如,在講解《次北固山下》時,教師可以講解一個三國時期的故事進行導入:在三國時期,孫權(quán)的母親曾在甘露寺接見了劉備,看他器宇不凡,很是中意,便痛快將女兒許配給他。劉備一不小心就抱得美人歸,而北固山,因為故事中的甘露寺正好建在自己身上,居然也一不小心就成了一座萬人登訪的名山。然而時過境遷,到了唐朝,北固山的名山光環(huán)漸漸褪去,只能終日寂寞地佇立在長江畔,等待著近日來的第一位游客。這個故事的講解目的是使學生對于北固山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認識,以北固山的視角進行講解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能夠使學生對本詩產(chǎn)生更深的了解欲望。由于本詩是在詩人的角度進行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導入故事的鋪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本詩改編為北固山視角的白話文,以山的視角來看待人,提高學生對于整首詩的理解和感知。
總之,導入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古詩詞課能否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關(guān)鍵,也是一堂課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教師應該明確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從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入手,逐漸使學生學會全方位的看待和欣賞古詩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梁小蘭. 以趣為師,以物傳情,以法導學——淺談中學古詩詞教學[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9(11):17-19.
[2]李東輝. 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新課導入方向[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1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