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玉珍
【摘要】本文針對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率低下的現(xiàn)狀,根據(jù)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技能薄弱的情況,分析結果教學法和過程教學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局限,關注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應試需求,通過具體的教學實例分析,探究結果教學法和過程教學法在農村初中英語話題寫作教學中的優(yōu)效融合。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話題寫作;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
一、引言
寫作是英語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之一,也被公認為掌握難度最大的一項技能,對于英語基礎知識和寫作技能薄弱的農村初中學生,更是難上加難,學生普遍存在極為嚴重的寫作焦慮,寫作教學效益底下。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英語學科考試大綱(英語中考考綱)中的24個話題項目,貼近生活,切合學生的交際和應試需求,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是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切入點。本文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探討如何將結果教學法和過程教學法優(yōu)效融合于農村初中英語話題寫作教學,提高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益。
二、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行使用的初中英語教材中,大多不設置專門的寫作教學內容與課時,寫作多數(shù)情況下僅作為一個單元(模塊或話題)的學習小結,以一個任務甚至一個寫作題目的形式呈現(xiàn)。以筆者已在農村初中使用近10年的仁愛版教材為例,教材以話題為主線,每個單元圍繞主話題分設3個Topic的教學內容,每個Topic中Section A、B為聽說課,Section C為閱讀課,Section D為閱讀加語法與語言知識小結,每個Topic的教學建議為5課時。寫作雖然沒有被完全忽略,但只在每個Section C的最后一部分及Section D的Project部分以題目或任務形式呈現(xiàn),如,仁愛教材八年級Unit 3 Our Hobbies的Topic 1 Section C最后一部分為“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how to make a class book. Then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ideas.”,Section D Project部分為“Survey the people around you about their hobbies and report your survey result to the class”,受內容與課時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教師幾乎千篇一律地采用作業(yè)的形式處理寫作部分內容。
由此可見,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大多不重視、甚至忽略英語寫作教學,“作文命題+語言改錯”式“成品”寫作占據(jù)了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陣地。教師給學生一個命題,學生課后完成“成品”,教師采用批注、面批、評分或集體評講的方式對“成品”進行評價,重點關注詞匯、句法、語法、標點等語言知識的評析。這對于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薄弱的農村初中學生,無疑是雪上加霜,學生寫作焦慮嚴重,寫作教學效益底下。
三、結果教學法與過程教學法的優(yōu)勢與局限
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體裁教學法和寫長教學法是目前使用較為廣泛、較具影響力的英語寫作教學法,從理論依據(jù)及實施模式來看,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相對適用于初學者,也是現(xiàn)行英語寫作教學的兩大主流。
結果教學法源于行為主義理論,認為“寫作是一項積極的行為養(yǎng)成與固化的過程,只有不斷地予學習者以刺激、反應,才能熟能生巧。語言知識決定寫作的質量,所以寫作教學也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詞法、句法以及銜接手段的正確使用入手”(Pincas,1982)。結果教學法以教師為中心,實施過程一般分為“講解范文,分析特點”“控制性練習,總結句式”“指導性訓練,模仿寫作”“自由寫作”“批改作文”五個環(huán)節(jié),自下而上,把語言形式(語言知識)置于首位,特別重視范文的模仿學習,強調詞匯、句式的準確性;強調主題句與段落的組織結構;強調作品的整體質量(合乎語法的作品)。因此,結果教學法遵循從易到難的學習規(guī)律,有利于夯實基礎,適合于語言基礎薄弱的初學者,并能在短時間內顯現(xiàn)效果;但學習方式以模仿式機械操作為主,忽視思維及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過程教學法基于認知主義理論,認為寫作是一個循環(huán)式的認知過程,是一個積極的思維參與和社會經驗交互的過程。過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交際技能為目標,實施過程一般分為預寫、草擬、修改、定稿四個環(huán)節(jié),自上而下,把語言內容置于首位,強調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性,包括思想的產生和組織,重點關注思維和寫作的過程,有利于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長遠發(fā)展;卻不夠重視作品的質量,忽視學生的應試需求,而且實施過程過于重視反饋和評改,需要多稿生成,耗時費力,實施難度大。
四、結果教學法與過程教學法有效融合的話題寫作教學實例分析
教無定法,受現(xiàn)行教育評價機制限制,一線教師必須尋找“夢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與長遠發(fā)展)與“現(xiàn)實”(應試需求)的平衡點,教學應該基于考試,而又必須超越考試。具體到英語寫作教學,教師需要抓好學生的寫作動機、語言基礎、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平衡點,采用以上單一的一種教學法顯然無法滿足。因此,因材施教,探究兩種方法在教學中的優(yōu)效融合意義非凡。本文將以筆者執(zhí)教的基于仁愛版教材自主整合的Hobby話題寫作課為例,闡述如何將結果教學法和過程教學法在話題寫作教學中有效融合,因材施教,聚焦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提高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益。
1.創(chuàng)設話題情景,激活情感與動機
“作文命題+語言改錯”式“成品”寫作最大的缺陷是使語言脫離了生活,脫離了語境,脫離了功能,學生沒有交際欲望,沒有可延伸的寫作動機。結果教學法從“講解范文,分析特點”入手,過程教學法從預寫(審題-頭腦風暴-閱讀-記筆記、列提綱)入手,同樣缺少了語境的創(chuàng)設,機械式的“為寫作而寫作”。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寫作材料的選擇要與學生水平相當,貼近學生生活,有趣味性和一定的真實性(教育部,2012),Hobby話題寫作完全符合以上要求。筆者以自身的hobbies介紹視頻短片導入新課,隨后圍繞“What are the teacher's hobbies? Why? What about you? ”三個問題組織師生互動,并有意識地進行文化品格的滲透,如:“It's a very good hobby. Do you want to be a … when you grow up?/ Keep going, I think you can be a very good … in the future. ”筆者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導入話題,通過師生互動創(chuàng)設話題情境,激發(fā)學生交際欲望,拓展話題,喚醒語言,并進行文化品格的熏陶,自然流暢,學生的情感與動機有效激活。
2.豐盈語言,寫前語言知識與技能訓練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知識不是由認知主體被動獲得的,而是其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構建的。圖式理論也指出,在語言理解中,信息的接受者運用語言知識來分析,整合話語時采用的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加工模式。英語基礎薄弱的農村初中學生最主要的寫作焦慮是“不知道用英語如何表達”,胸無成竹。因此,自下而上的結果教學法適用于寫作教學的初始階段,重點關注語言的準確性,教師要主動為學生提供從詞到句到段的語言素材,同時加以必要的方法和技能的指導。
在此階段,筆者設計了頭腦風暴式的預習反饋和游戲競賽式寫前控制性、指導性寫作訓練,將過程教學法中預寫部分的“頭腦風暴”和結果教學法的“控制性練習,總結句式”及“指導性訓練”有機融合。課前,筆者歸納出學生已學過的關于Hobby話題的常用表達法與句式,作為預習任務,給出中文,讓學生轉換成英語,課堂上以頭腦風暴形式進行預習反饋。然后將話題相關的語言知識設計成單項選擇、完成句子、翻譯句子及小小短文填空等不同難度的競賽任務,涵蓋詞匯、句式、段落和行文結構的訓練及指導。頭腦風暴式的預習反饋,幫助學生儲備好充足的語言素材,從根源處消除學生的寫作焦慮,延續(xù)寫作動機;以游戲競賽方式開展寫作前的控制性及指導性訓練,玩中學,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幫助學生做好寫前的語言及心理準備。
3.以讀促寫,訓練思維與能力
依據(jù)圖式理論,在語言的理解中,信息的接受者在運用非語言知識時采用的是自上而下(up-bottom)的加工模式。在學生做好了充分的語言形式(語言內容)準備和必要的技能訓練后,學習進入了較高階段,此時,自上而下的過程教學法應占據(jù)主導位置,重點關注語篇的意義構建、結構構建以及話語表現(xiàn)構建。語言的習得需要反復的語言材料輸入,閱讀能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也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可以通過有指導的、科學的閱讀積累詞匯,儲存句法和語篇知識,學習遣詞造句和布局謀篇。
在此階段,筆者設計了“以讀促寫”“自主審題”“集體審題”的學習活動,將結果教學法的“講解范文,分析特點”和過程教學法的“預寫”“草擬”有機融合?!耙宰x促寫”部分設計了一篇描述主人翁集郵愛好的由來、原因及由此而萌發(fā)(下轉第17版)(上接第16版)的未來職業(yè)追求的閱讀文本,以短文填空的形式進行第一次的文本閱讀,再一次關注語言形式的正確性,同時強化中考題型訓練。然后再讀文本,回答問題,既提升了細節(jié)閱讀、提取信息的能力,更是寫作要點和寫作框架的首次植入。同時,再次融入文化品格的熏陶:“Every life is a boat, the dream is the boat sail.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Our hobby can be our dream and our future job. ”
閱讀任務后,筆者以閱讀文本為范文,引導學生分析其語言特點、語言內容、結構模式和修辭特點。隨后出示課堂寫作任務,帶領學生閱讀寫作任務,先自主思考、自主審題,然后集體審題,師生互動勾畫寫作思維導圖,列好寫作提綱。如此操作,既是寫作技能的指導,也是思維品質的提升訓練,對于基礎薄弱,長期缺乏寫作技能指導的學生非常必要。
4.自主寫作,積極評價
評價反饋即“讀者給作者提供的輸入,其目的是為作者修改自己的文章提供信息”,因此評價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結果教學法評價方式相對單一,只要求教師以學生的一稿作品為最終成果,修改、批注、評分,不利于學生能力和思維的再提升。過程教學法特別關注反饋和評價,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在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價中進行“反饋—修改”的循環(huán)往復,多稿生成,關注語言的交際功能,關注學生的能力、思維再提升,但耗時較多,難于長效開展。
學生完成自主寫作后,筆者出示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從“Clear main points、Wonderful language、Fluency”三個方面進行作文評價,課后學生修改潤色各自的作品,提交定稿。集體評價以積極評價為主,保護學生寫作的主觀能動性,也可考慮加入小組互評,費時不多,操作性強,能很好地解決過程教學法耗時和結果教學法評價單一的局限,更適合于初中學段教學,另一方面,在評價過程中,學生作為閱讀者去評價他人的作品,習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寫作能力的再次升華,更是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遷移與提升。
五、結束語
從本質來看,寫作活動是一種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不同的語言形式來組織、表達個人思想的能力培養(yǎng)過程。英語寫作教學的成效取決于能否根據(jù)學生寫作動機、語言基礎、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因素優(yōu)效地設計學習活動,引領和幫助學生在茫茫腦海中尋找、發(fā)現(xiàn)、發(fā)展語言形式;在信息分析、歸納中,發(fā)現(xiàn)思想,拓展思路,學會判斷和評價,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各種寫作教學法各有利弊,如何揚長避短,因材施教,提高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最大效益,關鍵在一線教師認識與理念的轉變?!澳サ恫徽`砍柴工”,我們必須深刻理解英語寫作教學的意義,不能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將寫作教學簡單化成“作文命題+語言改錯”式操作,要加強理論學習,結合實際,反復實踐,努力探究優(yōu)效的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解決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益底下的現(xiàn)狀。
本文的教學實例是筆者通過反復的實踐探究,把結果教學法和過程教學法有機融合,初步形成的一種較為適用于農村初中英語話題寫作課堂教學的操作模式,在實踐過程中初見成效,但也許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之處,僅盼能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一線教師關注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
參考文獻:
[1]康霞.英語寫作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7.
[2]蘭良平,韓剛.英語寫作教學——課堂互動性交流視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3]周道鳳,顧小燕,馬友.當代英語寫作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
[4]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袁晶.在以讀促寫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編) ,2019(4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