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輝
摘 要:學具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運用,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還有助于提升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效益。而以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推手,以高效的課堂教學為舞臺,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便會得到持續(xù)不斷的提升。鑒于學具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和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自制學具引領學生預習、探究、運用、拓展和鞏固新知等。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圍繞上述幾個方面,淺顯論述學具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學具;小學數(shù)學;有效運用
學具,是相對于教具而言的。教具是輔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的工具,而學具則是輔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的工具。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讓學生合情合景、恰如其分地運用學具,那么,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就會更加透徹,對于相關知識的運用就會更加熟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學習效益也就會得到持續(xù)穩(wěn)步的提升。
正因為學具對于提升小學數(shù)學學習效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生要在緊緊圍繞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恰如其分地運用學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進而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下面筆者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淺顯論述一些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學具的策略。
一、以自制學具為契機,預習新知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蓖瑯樱A習對于學習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能夠扎實做好預習工作,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益自然也會大幅提升。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小學生如果僅僅憑借自身的能力進行課前預習的話,其預習效果必然也不太理想。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預習效益,教師的引導不可或缺。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引導學生預習的方式是布置一些預習作業(yè)。這樣,通過讓學生一絲不茍地完成這些預習作業(yè),他們的預習效益就會得到大幅提升。在某些時候,教師也可以通過布置一些自制學具的家庭作業(yè)來提升預習的實效性。
舉例來說,在教學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位置與方向”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利用卡紙制作一張簡易“羅盤”。學生在制作簡易“羅盤”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認清“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還能夠認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讓學生辨別方向的練習題。教師可以特別要求讓學生利用簡易“羅盤”去完成這些練習題目。相比于讓學生直接去辨別方向而言,簡易“羅盤”的運用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準確地辨別方向。
顯而易見,教師布置的自制學具的預習作業(yè)不僅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完成預習作業(yè)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以完成這些預習作業(yè)為契機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濃厚興趣。
二、以自制學具為助手,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重溫與新知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還需要借助于一些與新知內容相關的學具。離開了與新知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學生對于新知內容的理解就會淺嘗輒止;離開了與新知內容相關的各種學具,學生對于新知內容的理解就會障礙重重。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巧妙地運用學具不僅能夠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還能夠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相比于教師苦口婆心式的講解而言,學生親歷知識生成過程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比如說,在教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自制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具,如一些牙膏盒、禮品盒、包裝盒等都可以用來制作學具。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學具真切地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12條棱長、8個頂點和6個面。
同樣,在推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推導。當然,有些教師可能認為在教育信息化時代,與其費盡周折地利用各種學具,倒不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因為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所以也有助于學生更為準確透徹地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相比于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而言,利用自制的學具,學生能夠更為真實地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學生的學習效益也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正是因為學生以自制學具為助手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所以學生對于新知的理解程度就會不斷加深,課堂教學重點和難點也就會被全面突破。
三、以自制學具為舞臺,運用新知
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最終目的。唯有在恰如其分地運用新知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更全、更透、更深地理解新知。為了引領學生更為準確無誤、靈活自如地運用新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巧妙地利用自制學具。
自制學具就好比是教師引領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新知的一方舞臺。立足于學具這方舞臺,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就會更為準確透徹,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運用就會更加靈活自如。
有鑒于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等讓學生巧妙地利用自制學具運用新知。
還是以教學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位置和方向”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恰當?shù)乩米灾坪喴住傲_盤”完成各種需要辨別方向的練習題目。那么,學生的自制簡易“羅盤”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說到底,學生的自制簡易“羅盤”就是一個用卡紙制作的小圓片,在這個小圓片上面按照方位順序依次標注“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等八個方位。學生在完成一些需要辨別方向的練習題目時,只需要首先確定北面。然后,學生將簡易“羅盤”的北面與練習題目的北面重合。這樣,各種練習題目中需要辨別的方向就會一目了然。當然,這個簡易“羅盤”自始至終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當學生利用這個簡易“羅盤”完全熟悉了八個方向之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徹底丟掉簡易“羅盤”這根“拐杖”準確無誤地辨別方向了。
由此可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以學具為舞臺,學生就能夠更為靈活自如地運用相關知識,據(jù)此提升學生的新知運用能力。
四、以自制學具為橋梁,拓展新知
對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而言,拓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拓展為契機,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就會發(fā)生顯著變化。課堂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也正是教師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優(yōu)秀學生依靠教師的引領以及憑借自身的努力就會逐漸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鑒于拓展延伸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和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合情合景地利用自制學具拓展新知。從這個角度來看,自制學具就宛如引領學生拓展新知的一座橋梁。
比如說,在教學“千克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托盤天平讓學生認識千克。因為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托盤天平是一個新鮮事物,所以利用托盤天平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千克”能夠切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鑒于學生對于托盤天平的強烈好奇心,教師還可以布置一項制作學具的作業(yè),即讓學生在課后自制一個簡易天平,并利用簡易天平進一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學生自制簡易天平的過程如下:學生可以用兩根木條,一根作為橫梁,一根作為支柱。在橫梁的正中間,學生可以釘一個小釘作為指針。為了確保簡易天平的準確度,橫梁正中間的小釘必須要與橫梁垂直。之后,學生可以順著支柱的正中畫出一條垂線。緊接著,學生可以把橫梁的中點和支柱的上端釘在一起,但切不可釘死。因為倘若釘死的話,橫梁就不能夠圍著支柱轉動。最后,在橫梁兩端距離中點等距離的位置懸掛兩個大小相等的圓盤,并使小釘和垂線重合。這樣,一個簡易天平就做好了。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布置一項作業(yè),即讓學生利用自制的簡易天平稱量家中的一些物品。學生在利用簡易天平稱量各種家用物品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能夠更深層次地認識重量單位千克,還能夠更寬范圍地拓展相關數(shù)學知識。
自制學具在小學數(shù)學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中的巧妙運用不僅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還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拓展延伸新知的濃厚興趣。
五、以自制學具為重錘,鞏固新知
根據(jù)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學習者如果不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的話,那么,學習者的學習效益就會每況愈下、不如人意。因此,學習者為了提升學習效益,及時復習鞏固是不可或缺的。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與指導學生運用自制學具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相比于其他的復習方式而言,學生利用自制學具復習的過程更加趣味盎然、富有成效。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學生利用自制學具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相關知識。當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利用自制學具復習鞏固相關知識,教師必須要圍繞教材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等精心設計復習作業(yè)。
還是以教學“位置和方向”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一個“東南西北”的玩具,這個玩具其實上也就是一個學具。在這個“東南西北”玩具的每個面上都寫著各種不同的人物名,這些人物名有的是學生喜歡的正面人物,如孫悟空、喜羊羊、武松等。當然,這些人物名中也有學生討厭的反面人物,如灰太狼、白骨精、高俅等。在玩這個游戲的過程中,當學生有幸抽中自己喜歡的人物時,他們就會興高采烈;當學生抽中自己不喜歡的人物時,他們就會悶悶不樂。不過,這些都是短暫的。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還是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的。尤為重要的是通過讓學生玩這個游戲,學生能夠扎實地復習“位置與方向”相關的知識。
從這個角度來看,自制學具可以看作是教師引領學生復習新知的一記重錘。正是因為自制學具的恰當運用,才使得學生復習的實效性得到了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自制學具預習、探究、運用、拓展和鞏固新知等。自制學具在這些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的合理運用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以自制學具為支撐,以濃厚興趣為推手,小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也會得到持續(xù)不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常文斌.學具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17):160.
[2]曹需芬.淺談學具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