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波
摘要: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走彎路。而讓學生在學習之前進行有效的預習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還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同學生由于理解力以及接受力的不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每位學生的情況進行認真的研究,并且找到適合學生的預習策略,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掌握預習方法,從而提升預習能力,最終達到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闡述了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預習策略;有效預習
隨著新課程教育的不斷深化以及改革,目前教育教學的方式已經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教學活動作為課堂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需要教會學生基本知識內容,還需要讓學生學會如何預習,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的預習與否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同時關切著教師的教學壓力。大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并不怎么重視預習,從而增加了教師教學過程的難度,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理解也難以深入理解。
一、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于預習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僅具備強烈的好奇心,而且好勝心也非常強,小學數學教師則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這些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這些來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從而使得學生的預習興趣得到激發(fā)。由于預習與學習質量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在預習方面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喜歡上預習。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將一條木頭鋸成3段需要花費30分鐘,如果將其鋸成6段又要花費多少時間?”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則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模具,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接著教師便讓學生通過模具進行思考,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則請教教師或者同學。待學生們討論得差不多的時候,教師則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演示一下操作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在思考以及學習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并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預習的有效性。
二、加強師生活動,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
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每位學生的性格以及愛好與學生進行互動。在課堂預習的環(huán)節(jié)中,由于每位學生的差異,在思考問題時會出現不同的問題,而教師則需要在這個時候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幫助學生梳理預習的思路,并且讓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將自己的問題通過紙筆寫下來,教師則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情況,當發(fā)現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則進行解答。待到學生都預習完畢的時候,教師則可以將問題全部收上來,接著再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來回答學生的疑問。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聽到其他同學的疑問,還能使自己的疑問得到解答,從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三、注重評價對學生的預習情況
在學習預習之后,教師則可以從學生的預習效果、方法等方面入手,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評價。預習評價不僅能夠使得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還能讓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來進行教學。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采用教師與同學之間的評價,同學與同學之間的評價以及學生自評的方式來開展評價。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則需要對學生更加尊重,并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以及自身的成長,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好奇心最強,且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則需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因為學習的質量將會與課前預習情況直接掛鉤,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從而使得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且有效的預習習慣,最終使得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趙潔.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預習的有效性[J]. 陜西教育, 2011(12):47.
[2]呂文歡.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J]. 新課程學習, 2014(10):83.
[3]范信花. 讓“預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活”起來[J]. 吉林教育, 2017(22):75.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大坪鄉(xiāng)南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