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溪
摘 要:高中歷史教學的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真實的表達自身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對學生興趣的了解,掌握學生內心的真實動態(tài)。本文就將簡要分析高中歷史課堂中情感教育的主要策略,以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情感教育;主要策略
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教育學還有心理學已經成為兩個密不可分的部分,這種關系也會體現在高中歷史的教學活動中,這是高中歷史教師們一直所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不過想要真正地促進情感教育還有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就需要從根本的地方改變學生的態(tài)度,也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就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簡單地分析一下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與學習動機培養(yǎng),從而為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提供自己的一些建議。
一、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教育與學習動機培養(yǎng)的具體內涵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會涉及到很多的內容,所以在高中歷史的學習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如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會很多,無法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像這樣的小問題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才可以更好地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高中歷史教師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歷史人物和歷史背景的關系,然后再把這其中的情感轉化成對祖國還有社會的認同,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出他們個人的情感。因此教師一定要更好地挖掘教材,讓學生在學習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時候,能夠很好地調動自己的情感,這樣才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這種方法也是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方法。
二、高中歷史情感教育的有效路徑探索
1.故事教學法,激發(fā)學生歷史情感
教學中需要融入真情實感,使用具體生動的歷史材料或者實物,并輔之情感色彩濃厚的語言,影響學生,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強烈的情感共鳴。教師需要給學生講授一些能引發(fā)人情感的故事。譬如岳飛英勇抗擊金兵、戚繼光蕩平倭寇、林則徐力排眾議虎門銷煙等這些故事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報國熱情。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述抗戰(zhàn)英雄、抗美援朝英雄,英雄故事的融入能讓學生真摯的情感得到激發(fā)。
高中歷史教師開展情感教育的時候需要引入鮮明的情感內涵,讓學生能深刻體會歷史內容的情感因素。譬如,甲午海戰(zhàn)中我方戰(zhàn)船上的所有將士浴血奮戰(zhàn),為保衛(wèi)國家領土拼死一搏。
2.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的情感教育資源
歷史教材是學生進行學習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第一手資源,是歷史知識的重要載體,也是情感信息的載體。對歷史教材里的每一個歷史事實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其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情感教育資源。歷史教材不僅有重要人物事跡的記載,也有通過記載歷史事件來弘揚民族精神的情感信息,這能夠有效增加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因此,如果要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就要深入地對教材進行鉆研,將其中蘊藏的情感教育資源挖掘出來,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剖析解讀,讓學生明白其中的情感意義,凈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
3.運用多媒體技術,再現歷史情景
現代社會在不斷發(fā)展,多媒體信息技術也逐漸被廣泛運用在教育領域,它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視覺和聽覺的表達途徑。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可以很好地再現歷史情景,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根據圖文結合的課件,將枯燥難懂的知識點簡明化和直接化,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的情境能夠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里感受歷史,觸摸文化的脈搏,激發(fā)學生了解圖文背后歷史的欲望,活躍和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學習“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qū)的殖民統(tǒng)治”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當時的影片和影視資料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感受當時殘忍的歷史真相,將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罪孽記在腦海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這樣能夠有效地完成歷史學科的情感教育目標。
4.直觀教學
每個國家都有帶有自身特色的德育資源,這些資源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有效資源,教師要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將情感融入其中,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教師可以將各種真實的歷史影視資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舊時期中國的積貧積弱,了解當時中國受列強侵略的屈辱,從而對當今中國的富強有更深刻的體會。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過程中參觀各種遺址和紀念館,使學生能銘記歷史。在參觀活動結束后組織班級座談會,鼓勵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討論,探究歷史人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探究歷史事件對中國發(fā)展的作用,通過直觀的展示使學生了解中國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愛國主義思想,通過動情的講解和直觀的影視資料,讓學生參與不一樣的歷史學習活動。
5.表演情境中的情感教育
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引起學生的共鳴。而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可以更加貼近歷史,幫助學生實現情感的帶入。例如,在講解高二歷史必修3中《“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內容時,考慮到單純講解各家思想觀念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無法幫助學生體會當時文人的思想碰撞激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完成表演情境的創(chuàng)設,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扮演儒家、道家、墨家等學派的代表人物,各自研究各自學派的思想觀念,目的在于游說由教師扮演的“帝王”。采用該種方法,能夠對當時歷史狀況進行演繹,幫助學生區(qū)分各學派的思想觀念,并且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迅速發(fā)展的原因。而在爭論中,學生也能產生文化交流激情,產生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強烈自豪感,繼而實現情感的升華。
6.實物情境中的情感教育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更要實現知識的拓展,通過合理引導幫助學生將歷史中非情感因素轉化為情感因素。具體來講,就是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在實物情境中產生新的情感體會。
結語
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將書本上的圖片內容變成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學生能直觀真實看到“人物”身上的品質;也能將書本的文字內容變成鮮活的歷史事件,直觀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在自己情感的影響下,對其有新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周曉蘭,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問題與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17.
[2]郭建勛,論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D].福建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