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英語翻譯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文化融入現(xiàn)象也進一步明顯。但是在英語翻譯中,跨文化的轉換與翻譯仍然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促進雙方相互理解,更能夠在當今需求不斷旺盛的社會里應用更加寬廣。本文從跨文化翻譯轉換概念入手,對跨文化視角的轉換與翻譯技巧進行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跨文化;翻譯;轉換;意識
一、跨文化翻譯概念與意義
隨著英語翻譯應用場景越來越多,英語翻譯需要研究的地方也越來越多,在多種場景下,文化與思維轉換占據翻譯過程中的重要部分,使這項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視角轉換是譯者由原信息的發(fā)出者,把當地的種族作為目標語,利用轉換角度的方式,讓譯文的表達與受者的習慣形成統(tǒng)一性。利用正反轉換與虛實轉換方式,可以完成英語與漢語間的角度轉變??缥幕g將會讓翻譯更準確與全面。
首先跨文化翻譯可以盡最大可能地縮小英語與漢語兩種文化的背景差異。文化研究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tǒng),兩種文化的背景放在一起則更難處理。如果要完成順利翻譯,就需要對兩者的文化背景都進行深入了解,其次才能夠進行視角轉換。從古至今,漢語發(fā)展到今天,有太多的語言描述出美妙的意境,漢語文化博大精深,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而英語則對表面的發(fā)音關注較多。
二、跨文化視角轉換策略
1.詞類間的相互轉換
在英語翻譯中,詞類轉換是一種常見的形式,一般形容詞、名詞與動詞是經常需要轉換的。這主要是因為在英語語言中的連詞較少,而一句話往往會較長,通過多個詞組間的連接后,無法有準確的詞匯進行表達,而詞類轉換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比如“No violation of the principle can be tolerated”中的 violation 譯為“違背”,詞性就從名詞轉變?yōu)闈h語上的動詞。為了確保翻譯質量,在翻譯時需要進行詞類轉換,以滿足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差異化。
2.形象間轉換
由于英語與其他語種的文化形成背景不同,社會風俗也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個形象,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也會表達出不同的意思。譯者需要對當下的背景進行研究,了解形象的轉變方式,準確表達出其含義與內容。譯者在理解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的基礎上,在自身上會有一種文化的整合,利用原文的風格和自身進行結合,完成揉合統(tǒng)一后,再對源文件進行轉換,保留一部分,去除一部分,最終還能夠達到需求者滿意的譯文。
3.虛實間的相互轉換
針對英語語種使用者與漢語語種使用者的思維方式存在著嚴重的差異,在語言的表達上同樣面臨著非常大的不同。掌握虛實轉換就可以確保翻譯的合理性與準確性。比如針對同一件事情上,中國人與英美人的處理方式不同,這就源于思維方式上的不同。中國人更加偏好于形象思維,而英美人更加注重邏輯思維,中國人更加注重“和諧”、“大同”、“中庸”,而英美人則更加偏重于“對立”,主體與客體間往往有很大的關系距離。虛實轉換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比如英語中的處理問題方式之一“under the table.”中的 table,并不是對單一事件的處理,而是“私下處理”,通過這種虛實間的轉換,可以明確表達出前者需要表達的,也更容易讓后者聽的明白,加以理解。
三、跨文化視角翻譯策略
1.培養(yǎng)跨文化視角翻譯意識
譯者在工作與學習中,需要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跨文化視角翻譯意識。比如不斷了解英語文化背景,不斷豐富英語知識,提高雙向語言的翻譯能力。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不僅可以做到清晰表達自己的語言與意思,更能夠理解源文,做出隨機應變,英語能力水平將會進一步上升。這其中感情色彩的加入非常重要,翻譯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翻譯,而重點是對意境的描述。在某一些場景下,直接對源文件進行翻譯,將會失去一點兒色彩,讓人感受翻譯過于格式化。這一點在漢譯英中存在,在英譯漢中同樣需要值得重視。英語中同樣有虛擬意境的表達方式,在翻譯時需要不斷提醒自己,要通過跨文化視角的轉換,才能夠駕馭翻譯需要的能力。
另外在培養(yǎng)跨文化翻譯時,不僅要對單個詞或詞組進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們與語境進行結合,深層次理解后表達出,最后的表達反而是最簡單與基礎的,對跨文化的理解變成了主要工作。
2.明確翻譯目的
翻譯對象不同,翻譯目的就會不同,在進行翻譯工作時的側重點就會有所不同。翻譯者要明確讀者的層次、心態(tài)與文化背景,選擇最為恰當的翻譯策略。在英語翻譯成漢語過程中,要充分尊重源文的文化背景與中文的文化背景,從二者中間進行平衡。在漢譯英中,需要重點關注英美人的理解習慣,而在英譯漢中則更需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理解,并在譯文引起讀者的共鳴,這才是成功的翻譯。另外根據受眾的性質不同,翻譯的策略會有所改觀,比如讀者是小學生、知識分子、政府官員、鄉(xiāng)鎮(zhèn)居民等,不同人群的閱讀習慣與理解習慣有所不同,不同區(qū)域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
3.經常使用意譯
意譯相對而言,難度較大,它要求譯者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對雙方的文化研究較為深入。在語言組織方面與表達方面都有較高的造詣,在翻譯中不斷理解與應用各種修辭手法,比如英語俚語“It rainscats and dogs”表意為“下貓下狗”,不過是表達下雨下的比較大,而使用漢語“傾盆大雨”則可以輕松明確地表達出來,不但簡單易懂,還能夠把大雨的意境描述出來,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場景。所以在意譯中,可以適時地把難以直譯的英語翻譯成為中文中常見的詞語、成語甚至歇后語,既能表達出英語的語境,也能夠增加譯文的樂趣性,把源文中的感情色彩同樣進行了一種傳達。
四、結語
語言是一門藝術,通過不斷的語言積累,在翻譯中注重跨文化視角的轉換時,掌握翻譯策略與技巧,充分尊重雙方的文化差異性,才能夠準確把握雙方的意思,相互傳達。未來社會對英語翻譯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在翻譯技巧方面的研究會越來越多,同時國家間的交流增多后,文化交融將會更有利于翻譯工作的進一步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薇薇.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問題探討[J].智庫時代,2018,43:199+201.
[2]黃燕平.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瘋狂英語(理論版),2018,03:69-70.
[3]王琦.英語翻譯中跨文化視角轉換及翻譯技巧的思考[J].英語廣場,2018,11:48-49.
[4]張麗鳴.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芻議[J].英語教師,2015,1517:32-33.
作者簡介
陳凱迪(1997.04-),漢族,女,江蘇蘇州人,本科在讀,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英語專業(yè)。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