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潔蘋
摘要:實踐作為人類主觀能動的改造與實現(xiàn)客觀事物的基本性活動。在實際的實踐當中,可行性的理論指導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科教學也是亦然,教師需要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才能確保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有利于和諧實踐活動氛圍的構建。小學時期作為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階段,學生擁有較強的好奇心,針對新鮮事物有著較強的學習欲望,進而增加適當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更加濃厚,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意識到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重要性,進而鞏固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以進一步提升,促進學生未來發(fā)展。由此可見,探究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也使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與教育學者意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綜合實踐活動其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更加全面的了解數學知識,進而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結合小學時期學生的基本特征,將綜合實踐活動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尤其對于數學學科知識點眾多、學習復雜困難的特點,融入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方式,勢必會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多變,有利于輕松、愉悅課堂氛圍的構建,提高數學教師的綜合教學效果。故此,本文主要以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研究,進行以下幾點分析。
一、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水平,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項能動活動,具有主觀性與客觀性特征。為此,科學的引導學生數學知識的實踐,是學生客觀認識數學知識的第一要義,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xiàn)[1]。為此,讓學生參與到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當中,需要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強化。在小學數學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一刀切”教學模式,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讓學生勇于表達出自身的想法與觀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促使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體。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將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扼殺掉,激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實踐、驗證,才能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水平,發(fā)揮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促進性作用,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與掌握。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營養(yǎng)午餐》這一課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排列組合、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美味的餐譜,進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制小組午餐菜譜,并讓每個小組說一說本組采取的選擇原則,調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師將綜合實踐活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最終教師選擇全葷菜小組、全素菜小組,讓其學生了解每周食材搭配的營養(yǎng)成分,使學生掌握數與數之間存在的大于、小于、等于關系,引導學生思考熱量不低于2456千焦中,不低于的意義,使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掌握排練組合規(guī)律,進而加深學生對科學飲食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小組學習能力,使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更加融洽,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健康飲食的好習慣。
二、鞏固數學基礎,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不管是繼續(xù)性學習,還是綜合實踐活動學習,都離不開理論基礎作為教學指導,從而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只有明確理論基礎,才能為后續(xù)的學習提供必要的保障,就像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能完全用漢字的形式解答數學題一樣[2]。在小學數學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全面的把握數學基礎知識,進而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重視程度,實現(xiàn)數學基礎知識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才能讓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達到鞏固學生數學基礎的教學目的,推動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使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得以被調動,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擲一擲》這一課時,為了鞏固學生“組合”相關等基礎知識,讓學生了解探究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相關知識內容,教師可以通過事物教學,為學生準備兩顆骰子,讓學生投入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將學生平均分為兩個小組,每兩人輪流擲一次骰子,并將數據記錄下來,比一比哪個小組擲骰子的數目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總結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規(guī)律,激活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探索欲,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使學生的數學基礎更加牢固、扎實。
三、聯(lián)系日常生活,發(fā)揮教學的實踐性作用
由于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背景、接受能力、認知水平等都不盡相同,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特點。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莫大的尊重,將教學內容積極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才能降低學生學習與教學的難度,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完善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數學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3],進而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與主動,發(fā)揮教學實踐性的作用,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自行車里的數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而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各個有趣的自行車,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觀察,向學生提出兩個具有探究性問題即自行車速度與自行車基本結構的聯(lián)系、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率等問題,讓學生從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作為切入點,進而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通過有趣的綜合實踐活動,參與到課前實踐當中,共同探究與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與推理能力,發(fā)揮實踐教學的促進作用,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使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簡單具體,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xiàn)教師的教學目標,有助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