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生機,同時,也給學科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筆者對初中生物有效課堂的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生物;有效教學;課堂導入;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高峰期,也是學生體會生物這一自然學科應用價值的起始階段,但目前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生物思維的發(fā)展與能力的提升,只是以教材中的知識為導向,展開“灌輸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處在被動地位,從而逐漸的阻礙了學生主體意識的發(fā)揮與思維的發(fā)展進程。因此,教師應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并不是將知識只停留在書本表象的層面上,而是將其深入理解,產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本文筆者以初中生物為切入點,從“精彩的課堂導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三個方面對有效課堂的教學進行分析與探究。
一、精彩的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保持學習動力的內部機制,也是學生產生學習行為的驅動力,因而,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對有效教學的展開至關重要,但目前教師往往忽視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將教材內容以刻板的方式灌輸于學生的頭腦中,并以教材中的內容作為評判學生是否掌握知識的唯一標準,長此以往,學生逐漸的喪失學習興趣,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因此,精彩的課堂導入不僅是學生主動開展學習活動的關鍵途徑,也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基本要素。
筆者在進行“單細胞生物”教學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單細胞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基于學生對動、植物的結構層次具有一定的了解,于是出示一張圖片:“一滴河水在綠色激光筆的照射下呈現(xiàn)出的生物”,伴隨著問題的提出:“我們看到的微小物體是不是生物呢?在自然界有沒有只有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體呢?”,這一圖片所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伴隨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針對草履蟲這一單細胞生物展開了教學活動。因此,課堂導入是否吸引學生的興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也是教學是否達到有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感性認識是學生建立理性認知的前提,也是構建生物知識體系的基本保障,但學生往往面對抽象性的生物概念時,思維意識只是停留在二維的表象認識上,而學生想要深入理解知識時,思維總是出現(xiàn)一定的障礙,因此,信息技術手段為感性認識的初步建立起到了有效的輔助功能,也是銜接學生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并存的有力工具,同時,為有效教學的順利展開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筆者在進行“開花和結果”教學時,為了使學生認識花的結構,并了解開花授粉的過程,首先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播放“桃花經歷的開花,授粉,以及子房內發(fā)生的變化過程”的視頻,使學生對于植物的開花這一過程產生表象的認知,并建立感性認識,此外,通過這一信息技術手段,不僅將二維靜態(tài)的概念知識轉化為三維動態(tài)的過程,給學生直觀化的視覺沖擊,還促進了學生對這一開花過程的深刻性認識,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逐漸建立起理性思維,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三、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應用能力作為現(xiàn)代教育觀所強調的學生需具備的能力之一,在生物教學中,是教師值得關注的話題,但教師往往只是重視生物教學的系統(tǒng)性,而忽視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也無從談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問題出發(fā),通過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將其解決,以提高他們自身的應用能力。
筆者在進行“合理營養(yǎng)和食品安全”教學后,為了加深學生對合理營養(yǎng)的理解,并學會運用合理營養(yǎng)等相關知識設計健康的食譜,設置兩個生活化的實踐作業(yè),提出第一個作業(yè)要求:“記錄長輩的飲食習慣,并在此基礎上為他們設計一份合理營養(yǎng)的食譜”,隨之提出第二個作業(yè)要求:“去超市觀察每一類食品,觀察并判斷食品是否在保質期內,是否具有綠色食品的標志等”,于是,學生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別開展這兩項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還幫助了學生通過自我調查等方式,提高了其自身的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有效教學的開展受到多個環(huán)節(jié)的影響,每一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置不僅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還對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因此,教師作為教學的研究者,應以精彩的課堂導入為起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的注意力落實到學習目標中,并且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抽象的理論知識以多媒體手段具象化的呈現(xiàn)出來,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同時,教師也應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過程,使學生親自從實踐過程中體會生物知識的價值,并增強其應用能力,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曉燕.新課改下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探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36):111-111.
[2]王西梅.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C]//2018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