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生物課堂教學探究

      2019-10-23 01:57:37尹利軍張瑜
      中學生物學 2019年6期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問題驅動

      尹利軍 張瑜

      摘 要 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維度,以學為中心,采用以問題為驅動,整合教材,發(fā)展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 生物課堂教學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問題驅動

      中圖分類號 C633.91

      文獻標志碼 B

      生物學素養(yǎng)是公民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版)》指出“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后天習得的終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之一,是學生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生物學問題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以“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包含了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具體到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維度。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離不開課堂教學,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親歷提出問題、獲取信息、尋找證據(jù)、檢驗假設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等過程中習得生物學知識,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tài)度,發(fā)展終身學習的能力。下面以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ji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課為例,以導-學-探-思教學模式,嘗試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學為中心,落實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xiàn)加以總結,供教學參考。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初步構建生物學結構和功能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景是幫助學生達成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能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增強學習的緊迫感,使學生極快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在“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節(jié)教學中,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1,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形成生命是結構和功能的統(tǒng)一體的生命觀念。

      教學環(huán)節(jié)1:播放視頻新聞:2004年3月份,安徽阜陽連續(xù)7天報道了當?shù)卮罅繈胗變菏秤昧淤|奶粉后變成“大頭娃娃”的消息,有關部門經對阜陽當?shù)?003年3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養(yǎng)為主的嬰兒進行的營養(yǎng)狀況普查和免費體檢顯示,這些大頭娃娃是長期食用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的劣質奶粉而患上“重度營養(yǎng)不良綜合癥”。教師提出問題:以上新聞實例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蛋白質,你能根據(jù)自己掌握的知識舉例說明蛋白質具有哪些功能嗎?經過短時間思考,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經驗,開始積極發(fā)言,舉例說明蛋白質的種類和作用,如唾液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抗體能提升人體免疫能力、血紅蛋白運輸氧氣、肌肉蛋白組成細胞,以及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等。最后經過教師點撥,師生共同總結出如表1所示蛋白質的種類和功能。

      總結完以后,教師指出:“在生物學中,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基本觀點之一,蛋白質承擔了生命活動如此多的功能,與其結構是分不開的”。從而為學生學習下一個教學目標埋下伏筆。

      設計意圖: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生命觀念是學生對觀察到的生命現(xiàn)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后的想法或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相關事件和現(xiàn)象的品格和能力。在本節(jié)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問題為驅動力,達到“通過實例,讓學生理解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這一教學目標,并能與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相呼應,落實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在頭腦中逐漸形成生命是結構和功能的統(tǒng)一體的生命觀念雛形,從而能用生命觀念認識或解釋社會中的相關事件。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科學思維”是指尊重事實和證據(jù),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tài)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fā)展科學思維,從而具備能夠基于生物學事實和證據(jù)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闡釋生命現(xiàn)象及規(guī)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在蛋白質組成與結構教學中,采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活動-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通過設計師生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與概括、構建模型等能力,探討、闡釋生命現(xiàn)象及規(guī)律,并達成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學環(huán)節(jié)2:教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基本觀點之一,蛋白質承擔了如此多的功能,與其結構是分不開的。下面我們來共同研究學習蛋白質的組成與結構。

      教師展示4個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結構示意圖(圖1),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①找出圖中所示氨基酸結構的共同點,并用鉛筆在學案中畫一個圈,將這些氨基酸結構中的共同點圈出來。

      ②結合教材知識,通過學習小組成員間交流,總結氨基酸結構的共同點。

      ③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構建氨基酸的通式模型。

      學生觀察圖1,找出這些氨基酸結構的共同點,并用鉛筆在學案中畫一個圈,將這些氨基酸結構中的共同點圈出來,并在學習小組間交流。然后,通過學習小組合作研討,用恰當?shù)恼Z言描述這些氨基酸結構的共同點,即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各種氨基酸之間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并構建氨基酸通式模型。

      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氨基酸結構特點的理解,設計例1的問題,讓學生進行鞏固訓練,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例1】下面所列的物質中每種只有一個,分析后回答問題:

      上述物質中能構成生物體的天然蛋白質的氨基酸編號是____,不是氨基酸的理由是___ ,把這些氨基酸間的差別寫出來____。

      教學環(huán)節(jié)3:教師展示圖2,并提出問題: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這20種氨基酸是如何構成結構復雜的蛋白質的呢?請根據(jù)圖2,解釋說明氨基酸是如何構成蛋白質的。此學習過程要求學生獨立分析圖示,再通過學習小組成員間交流和研討,得出小組結論后在課堂上展評。

      學生自主分析圖示內容,了解蛋白質結構產生過程,然后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氨基酸→二肽→多肽1條或幾條盤曲折疊→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教師提出問題:根據(jù)圖示,你認為二肽、三肽及多肽含義是什么,脫水縮合是如何進行的?

      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學生代表利用多媒體展臺介紹脫水縮合的過程。

      此時,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氨基酸間脫水縮合產生肽鍵的過程,能計算肽鍵數(shù)量或產生水的數(shù)量及相關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計算問題,指導學生做一個小游戲。教師讓學生代表氨基酸,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頭部代表R基團,先選出10名學生代表10個氨基酸形成一條多肽鏈,手拉手代表肽鍵形成數(shù)量或脫去的水的數(shù)量;然后,再選出同樣多的學生代表形成第二條多肽鏈;最后,讓這些學生都手拉手形成環(huán)形多肽鏈,代表不同蛋白質的結構。采用這樣的游戲,學生很快明白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多肽鏈的過程,并能完成相應的計算問題,同時增強課堂學習的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展示不同蛋白質結構示意圖(圖3),口、〇代表不同種氨基酸,圖丁代表多肽鏈的盤曲折疊情況,要求學生根據(jù)圖示回答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學生根據(jù)圖示分析、回答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圖甲說明氨基酸的種類不同,構成的肽鏈不同;圖乙說明氨基酸的數(shù)目不同,構成的肽鏈不同;圖丙說明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不同,構成的肽鏈不同;圖丁說明肽鏈的數(shù)目和空間結構不同,構成的蛋白質不同。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總結,提示學生:正是由于組成蛋白質的結構具有多樣性,決定了不同蛋白質功能的不同,構成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緊扣本小節(jié)主題,即生命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設計意圖: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強調的是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現(xiàn)出來的綜合品質和能力,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發(fā)展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活動,可為不同的學生搭建知識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有效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精神。本小節(jié)通過開始的尋找氨基酸結構共同點,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要運用歸納和概括能力;在構建氨基酸通式模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建模能力;在分析氨基酸和蛋白質結構形成過程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科學思維認識事物的能力。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遞進式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將知識推進,突破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并做到了知識前后的聯(lián)系,讓學生融會貫通,整個教學過程既突出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科學思維維度,又讓學生對生命觀念中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生命觀得到了深化理解。

      3通過實驗設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作為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科學探究”是能夠讓學生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xiàn)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將科學探究引入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閱讀文本資源,獲取生物學知識,體驗科學過程和方法,形成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在本節(jié)教學目標預設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承接上面有關“大頭娃娃”的產生原因,設計例2有關蛋白質的實驗探究。

      教學環(huán)節(jié)4:教師提供例題,引導學生回答。

      【例2】劣質奶粉中由于含有大量糖類物質,而蛋白質含量低,嬰兒雖然喜歡吃卻得不到足夠的蛋白質營養(yǎng)。請回答下列問題:

      (1)劣質奶粉中含有大量還原糖,如果用斐林試劑鑒定,則該試劑與待測樣液在試管中混合均勻后,還必須經過____

      處理,預計試管中混合液最后的顏色是____。

      (2)用雙縮脲試劑鑒定劣質奶粉中是否有蛋白質,是因為其能與蛋白質中的____(結構)發(fā)生反應。

      (3)評價奶粉營養(yǎng)價值高低的主要標準是看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和含量。賴氨酸是人體必需氨基酸,缺乏則會影響體內蛋白質的合成,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的現(xiàn)象。

      賴氨酸是否也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呢?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就此問題進行了探究,請補充并完善他們的實驗方案:

      材料與用具:20只生長發(fā)育狀況相同的正常幼年大鼠、分裝在不同試劑瓶中的20種氨基酸、不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食物、秤、天平等。

      實驗原理:必需氨基酸是動物體不能合成、只能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當動物缺乏必需氨基酸時,就會影響體內蛋白質的合成,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體重增加緩慢或減輕的現(xiàn)象。

      實驗方案:

      ①配食: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適量的20種氨基酸,配制成食物A;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____,配制成食物B。

      ②分組:將20只大鼠平均分成甲、乙兩組,分別稱量其體重。

      ③飼喂:甲組每天飼喂適量的食物A;____________。

      ④觀測:分別測量甲、乙兩組大鼠的體重,計算體重變化量。

      若該小組的實驗結果是乙組大鼠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體重減輕等癥狀,甲組正常。則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水浴加熱 磚紅色

      (2)肽鍵

      (3)①等量的除賴氨酸以外的19種氨基酸(沒有“等量”不得分)

      ③乙組每天飼喂等量的食物B

      ④賴氨酸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設計意圖: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知道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會科學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尤其是有關實驗設計原理的理解、實驗變量(自變量、無關變量和因變量)控制等問題,通過例2實驗分析,能讓學生在分析、探究中初步掌握實驗變量的控制方法,了解實驗設計的基本流程,提升學生在解決實踐問題中的科學探究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4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解決問題中使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是人們根據(jù)對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科學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社會責任感是個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或幫助他人的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是讓學生形成造福人類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關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參與討論并作出科學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能主動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和關愛生命等相關知識。

      教學環(huán)節(jié)5:在本小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結合當?shù)厣顚嶋H和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了以下問題:

      ①真絲衣物為什么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清洗?

      ②糖尿病患者必需注射胰島素,而不能口服胰島素的原因是什么?

      ③有些藥物為什么要用膠囊包裹服用?

      ④有些衣物在用加酶洗衣粉清洗時用溫水比冷水效果好的原因是什么,有些蛋白質類藥物為何不能用開水沖服或處理?……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不僅獲得了相關生物學知識,還利用了生物學知識辨別迷信和偽科學,增強了學生關愛生命的意識,激發(fā)了學生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的責任感和成就感。

      總之,本節(jié)課在教學預設時,教師依據(jù)課程標準制定學生要達到的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整合教材知識,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學習知識。課堂活動始終圍繞著教學目標,以問題為驅動力,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強化重點、突破難點,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目的、分層次地逐步深化知識,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猜你喜歡
      生物課堂教學問題驅動
      淺論教師課堂管理與調控能力的提升
      中學生物教學方法之提問技巧
      新課標下如何構建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性
      考試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 18:24:37
      優(yōu)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策略
      未來英才(2016年3期)2016-12-26 14:00:17
      以問題驅動改進隨機變量分布的教學
      以計算思維為中心的數(shù)據(jù)結構教學方法探討
      “問題驅動式”生物高效課堂打造的做法
      多元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活生物課堂教學
      考試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43:06
      “問題驅動+能力提升”卓越課程建設與實踐
      大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15:42
      如何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考試周刊(2016年25期)2016-05-26 01:05:47
      阜南县| 吴旗县| 阜新市| 吉林省| 红桥区| 济源市| 鸡西市| 莆田市| 上饶县| 剑河县| 清水县| 竹溪县| 双牌县| 海安县| 华坪县| 互助| 栾川县| 余江县| 互助| 宁德市| 龙南县| 吕梁市| 彰化县| 元氏县| 双柏县| 永春县| 长沙市| 天气| 克什克腾旗| 天水市| 大方县| 罗山县| 罗定市| 恩施市| 元氏县| 若羌县| 云阳县| 灌南县| 镇康县| 中阳县|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