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言管理”路徑——研究方法專論》述評

      2019-12-16 08:17何山華
      語言戰(zhàn)略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微觀研究方法

      提 要 《“語言管理”路徑——研究方法專論》闡述了“語言管理理論”作為國際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研究的一個理論流派,對于元語言行為的觀察視角、剖析維度、干預方式及可用的研究方法。鑒于“語言管理理論”將干預語言產出和接受的管理行為分為微觀層面的簡單管理和宏觀層面的有序管理,該書從宏觀、微觀以及宏觀與微觀的互動3個層面,通過大量研究案例展示了該理論對于語言問題評估及匡正的程序和方式,突出介紹了其常用研究設計和典型數據采集方法。書中出現的大都是微觀層面的質性研究方法,體現了該理論對于語言現實的強烈關注。本書對于我國學界強化對微觀層面的觀察、提升對研究方法的訓練、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研究范式頗有裨益。

      關鍵詞 語言管理;語言政策;研究方法;微觀

      中圖分類號 H0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1014(2019)06-0090-07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190609

      * 本文系國家語委科研項目“中東歐國家外語管理戰(zhàn)略和機制研究”(YB135?52)、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東歐國家轉型進程中的‘國家語言建構研究”(17CYY012)的階段性成果。

      《“語言管理”路徑——研究方法專論》(The Language Management Approach: A Focus on Research Methodology)是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Ji?í Nekvapil教授等主編的《“語言、社會與交互”布拉格論集》第5卷(Fairbrother et al. 2018)。該論叢的主旨在于上承布拉格學派的遺風,關注語言與社會的密切互動關系,并以“語言管理理論”(Language Management Theory,以下簡稱“語管論”)作為開展研究的主要理論基礎。本卷3位主編分別是Lisa Fairbrother,Ji?í Nekvapil和Marián Sloboda,均為“語管論”研究圈的核心成員?!罢Z管論”所倡導的聚焦現實語言互動、注重具體管理程序、溝通微觀和宏觀層面管理等核心理念決定了該路徑下的研究極為重視微觀層面的數據獲取和規(guī)律總結,這對于我國語言政策和規(guī)劃研究界挖掘本土數據、提煉局部規(guī)律、反哺理論建構頗有裨益。

      一、內容介紹

      全書共分為5部分,另加引言和后記,共16章,每章均是一篇獨立論文,有單獨標題。書中絕大部分文章都是以“語管論”為理論框架開展的實證研究,可以說是“語管論”指導下的研究方法案例集錦。本文按順序對其內容進行簡介,并重點關注研究方法。

      引言由3位編者共同執(zhí)筆,題為“語言管理研究的方法”。文章指出,“語管論”所指的“語言管理”并非當前語言政策和規(guī)劃研究文獻中各種理論所泛用的“語言管理術語”,特別要注意區(qū)別于Spolsky(2009)廣為流傳的“語言管理”概念。在“語管論”看來,Spolsky的“語言管理”僅僅是“語言規(guī)劃”的一個同義詞或下義概念,其核心特征是Fishman(1972)提出的“領域”。而發(fā)軔于布拉格學派的“語管論”是目前唯一一個長期堅持使用“語言管理”作為理論名稱,并發(fā)展出了獨立邏輯內涵的理論體系,不可混同于那些只是借用這一術語而無獨特理論內容的論述(Cooper 1989:40;Nekvapil & Sherman 2015;何山華,戴曼純2016)?!罢Z管論”關注的是元語言行為(對語言的工具性使用進行干預),將引發(fā)干預的語言問題視為一個過程而非一個結果或實體?!罢Z管論”是對20世紀80年代“語言規(guī)劃”范式的主動偏離,志在擺脫當時語言政策研究領域專事宏觀思考,而不體察底層語言運用事實的毛病?!罢Z管論”提出,語言管理的目的,是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個體層面交際中存在的語言問題,并以解決這一微觀問題為最終目標。換言之,個人層面的語言問題可以在微觀層面通過“簡單管理”獲得即時處理,也可以引發(fā)宏觀層面的“有序管理”,并隨后反作用于個人語言問題,促使問題消失。“語管論”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己任,要求所有的宏觀管理也著眼于微觀行為,這就決定了其方法論極其重視自然發(fā)生的語言數據的獲取,包括現實和網絡空間的口頭語言及書面語言。該文介紹了“語管論”研究者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視頻錄像、音頻錄音、參與式觀察、虛設調查(dummy survey,真正的數據獲取是在一個假裝調查結束之后)等,強調必須盡力減少觀察者悖論的影響。

      第一部分主題為“語言管理研究與相關理論”,由第2和第3篇文章組成,主要是理論層面的思考。第2篇題為“語言規(guī)劃‘流派及其路徑與方法”,作者之一Richard B. Baldauf是國際語言政策研究界的重要學者,對于語言政策領域有深刻的認識。文中使用了“思想流派”的字樣,表明作者認為當前國際語言政策研究中確實已經形成了少數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文中提出了經典語言規(guī)劃研究、“語管論”派、基于領域概念的規(guī)劃研究、民族志語言規(guī)劃研究和批評性語言規(guī)劃研究等流派。該文對不同理論流派所持的理論視角、所關注的焦點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進行了歸類對應,最終提出并不存在“萬能的”或“正統(tǒng)的”研究方法,研究者應根據研究目的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

      第3篇題為“語言問題管理策略”。該文通過3個渠道獲得數據:現有文獻檢索、學生的語言學習日記、研究者的參與式觀察。基于管理者對于語言問題的管理方式、管理時間和管理內容,作者分別總結了不同的頂層和底層管理策略。作者提出,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問題及其管理行為具有不同特征,應分別予以考察,然后再進行綜合考量。總體而言,這篇文章采用了一種比較老派的研究方法,即觀察現實、收集案例、分類總結,但勝在數據豐富扎實。

      第二部分主題為“微觀與宏觀管理之聯系”,由第4至第7篇文章構成。第4篇題為“瑞典兩大語言培育機構的受詢問題”,由“語管論”兩大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Bj?rn Jernudd執(zhí)筆。該文的數據來源是瑞典術語中心2013年收到的79份民眾問詢和瑞典語言委員會2013年3月收到的300份郵件中的350個問題。文章對問詢內容分別進行了分類統(tǒng)計和描述,指出個體語言使用者對很多問題都無法進行適當評估并予以解決,需要宏觀管理者的介入。該文的一個顯著優(yōu)勢是獲得了官方管理機構有關個體語言使用者的獨家數據,使其觀察和分析具有基于微觀的宏觀思考特質,其缺點在于無法獲得問題發(fā)生時的語境信息以及問詢者的現場處置方式與結果,因此仍然是一種靜態(tài)信息。

      第5篇題為“語言使用者與語言咨詢中心的互動:對語言管理理論及其研究帶來的挑戰(zhàn)”。該文研究方法與上一篇類似,數據來源是捷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言咨詢中心接受的問詢,包括1999年至2010年期間的咨詢郵件及電話咨詢記錄(平均每天接聽約70個電話)。文章對問詢進行了分類,發(fā)現民眾在交流之前、遭遇問題、判斷問題、制訂方案、選擇方案、執(zhí)行方案、事后反思等各個階段都可能咨詢官方機構,可見宏觀管理可以隨時干預個體語言生活。

      第6篇題為“使用語言管理理論制作調查問卷”。該文是一個大型項目——馬來西亞高校英語授課情況調查的研究設計部分。該項目通過調查不同層面管理者對于同一語言問題的評估和處理,進行相互印證,探討宏觀管理如何影響微觀層面的語言管理行為,以及高層管理者如何根據微觀層面的反饋調整政策,試圖發(fā)現宏觀和微觀層面的連接通道。該項目的問卷設計完全遵循了“語管論”有關語言管理程序的模型,即關注問題、評估問題、設計方案、執(zhí)行方案四大步驟,可以視為“語管論”應用于大規(guī)模調查研究設計的一個典型案例。

      第7篇題為“在南非大學艱難推廣非洲語言:語言管理的視角”,關注的是非洲高校,試圖探究微觀層面的管理行為如何反映了學校層面的管理意圖。文章微觀層面的實證數據,來自一個為期4個月的調查。調查方式包括:3個焦點小組的半開放式訪談、對43名學生的個人訪談(22名女生、21名男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均為祖魯族)和參與式觀察。從研究設計上看,本文的特點在于使用3種調查工具對同一內容進行多次調查,用得到的數據相互印證以確保結論的準確性。

      第三部分主題為“微觀層面管理”,由第8至第13篇文章組成。第8篇題為“日本學研究的方法:數據收集階段”,原是“語管論”創(chuàng)始人之一J. V. Neustupn?發(fā)表于1994年的一篇日文舊作,談的是語言學領域通用的數據收集技術。該文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即不同的研究范式必然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決定了會提出什么樣的研究問題。文中將日本學的研究分為3個階段:早期現代階段,日本學的研究主要使用文本和文獻材料,很多研究只是一種“經驗總結”;在現代階段,日本學受到結構主義影響,開始使用統(tǒng)計分析、田野調查、參與式觀察、實證、文本分析、知情人調查、問卷調查、訪談等等更為現代的方法;在20世紀60年代之后,少數日本學者開始使用后現代的研究方法,更加關注實際的個體行為,試圖呈現更多樣化的、動態(tài)的現實。在此階段,研究者開始使用錄音錄像、激發(fā)并記錄受訪者的內省思維等新技術,并對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進行改進,比如采用事后訪談、互動訪談等技術。Neustupn?對大部分日本學者在研究方法上的抱陳守舊提出了批評,其觀點具有普遍意義,值得中國學者思考。

      第9篇題為“慣熟語(accustomed language)管理研究的方法論思考:民族志的方法”。該文采用了民族志的數據采集方法,試圖分析3個身在異國的移民如何使用其已經慣熟的多種語言。文中強調不同個案所發(fā)生的環(huán)境,采用語言生平訪談和交互訪談的方式獲取語言使用者的自述,分析其在不同人生階段、不同場合與不同人交流時不同的語言使用模式。

      第10篇題為“通過語言管理獲得個人語言賦權”。作者通過參與式觀察和半結構訪談獲得數據。文中分析了東京高田馬場地區(qū)7家緬甸飯店的老板及員工在營業(yè)過程中如何通過語言行為獲得自信、自我效能、自我決定、自由選擇和場面控制能力。相關數據包括現場記錄的廣告牌、店內標記、通知告示、菜單、傳單、現場對話摘錄、采訪過程轉錄等。該文同樣體現了“語管論”關注微觀語言行為的特征。

      第11篇題為“通過郵件交互了解語言管理環(huán)節(jié):海外留學日本學生研究”。文章在難以獲得現場采訪數據的情況下,大膽嘗試使用郵件采訪獲得數據。作者認為這種方式適用于遠距離長時段獲取數據,所獲數據質量也較高,不遜于當面采訪。但不得不承認,這一方法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即無法實時要求采訪者補充、擴展、澄清其回答,且無法保證受訪者按時足量完成采訪任務。

      第12篇題為“日本大學留學生和本國生語言風格的長期管理”。研究者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先后5次通過視頻錄像和事后采訪的方式觀察4名在日中國留學生與4名日本學伴在交流過程中各自語言風格的變化。該文的亮點在于研究時間的跨度較大,能夠體現個體語言交流方式的歷時變化。

      第13篇題為“管理文學文本:母語者與非母語者的視角”。作者使用事后采訪的方式,追蹤一名捷克語母語者和一名非母語者閱讀捷克語故事的過程,對兩者行為異同進行分析并解釋。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用“語管論”指導文學批評,對如何將事后采訪用于文學批評進行了詳細說明。

      第四部分主題為“對語言及語言變體之態(tài)度”,由第14篇和15篇文章構成。第14篇題為“焦點小組作為語言管理研究的數據來源:討論電視上非標準語的使用”,其特點是研究數據的重復利用。文中分析所使用的數據,來自另一項研究,即為了研究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意識形態(tài)而組織的焦點小組討論,共有38名成員參加,組成了6個討論小組,每個小組3~5人,包括男生和女生。本文從語言管理的視角,對參與討論的人員在討論過程中表現出的語言管理行為進行分析,其好處在于可以獲得較為接近現實交際的語言行為數據,類似虛設調查,真正想要獲取的數據并非調查中所問的問題。

      第15篇題為“多語環(huán)境下的家庭語言管理:以布拉格的土耳其家庭為例”。作者進入土耳其家庭,通過照片和語言引導兒童討論學校生活,以觀察母親對子女在語言選擇方面的約束和管教行為。整個研究耗時一年多,每次實驗耗時3~4小時,全程錄音,其中屬于實驗的談話部分每個約20~35分鐘,參與的對象是9~14歲的學生。國際家庭語言規(guī)劃研究為獲得自然數據,一般是委托一名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錄音,但限制了研究對象的范圍。該文的新穎之處在于作者直接進入交際場景,親自觀察家庭語言生活中的管理行為,這當然有助于研究者獲得更為立體全面的數據,但無法避免觀察者悖論,因此只能聚焦于語言選擇這一不太私密的語言管理維度。

      后記是Neustupn?一篇2004年的舊文《“語管論”的歷史地位》。這篇文章清晰展現了“語管論”自1987年以來一直堅持的雄心,那就是將語言規(guī)劃中的宏觀和微觀層面貫通,建立一個大一統(tǒng)的理論框架,將“語管論”定位為“語言管理的統(tǒng)一理論”(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Management)。要理解Neustupn?這一宏論,需要了解其對20世紀60年代后出現的語言政策相關理論的三分法:微觀層面的理論,如語言習得理論、跨文化交際理論、交互社會語言學等;宏觀層面理論,如語言規(guī)劃、語言帝國主義、語言權利、文化多元主義等;微觀/宏觀兼顧的理論,如民族方法學、批評性話語分析、“語管論”等。Neustupn?指出,“語管論”具備一些獨有的理論特質使其能夠勾連上述所有理論,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框架:它囊括了最廣范圍的語言管理現象,重視語言問題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能夠聯結微觀和宏觀層面的管理,關注完整的管理過程并建構了模型,將語言管理視為廣義交際管理的一種,注意到對語言現象的正面和負面評估,致力于對語言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描述。

      二、全書總體特色

      (一)作者配備體現“語管論”的研究現狀

      全書共26位作者,其國籍分布反映了當前從事“語管論”研究的幾個中心:Nekvapil所在的捷克等中東歐國家、Neustupn?長期生活的日本和曾長期工作過的澳大利亞,以及該派核心人物的學生所在的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各地區(qū)作者的積極參與有助于展示“語管論”作為一種研究范式所能代表的最高水平,但也反映出“語管論”的影響主要限于歐洲、亞洲和澳洲。Baldauf作為國際獨立學者將“語管論”稱為當前國際語言政策研究重要范式及理論流派,應該說是比較客觀公正的;而Neustupn?將其提到了囊括四海的高度,稱其為“語言管理的大一統(tǒng)理論”,則更多是一種自我期許,離國際學界所公認的現實仍有距離。遺憾的是Baldauf(2014年去世)和Neustupn?(2015年去世)兩位重量級學者在參與此書編寫的過程中先后去世,可以說是“語管論”研究的重大損失。Baldauf曾任《語言規(guī)劃的當前問題》的執(zhí)行主編,在推動國際學界對微觀規(guī)劃和個體規(guī)劃的認可方面發(fā)揮過重要核心作用,應該說他對“語管論”的推崇也與這一理論擅長微觀研究有關。但總體而言,“語管論”在國際學界算不上是一種主流的理論,雖然Nekvapil曾多次到訪中國,國內也開始有更多學者開始關注“語管論”(何山華2018;Shen 2016),但一個尷尬的現實是,大部分中國學者依然將其混同為Spolsky提出的“語言管理”,而不了解其理論內涵。

      (二)內容編排體現“語管論”的理論定位與研究專長

      本書由“語管論”國際大本營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主編,整個書的編排結構也體現了“語管論”的思維特質。“語管論”將解決微觀問題作為宏觀語言規(guī)劃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既重視對微觀層面的觀察,也從未放棄其作為宏觀規(guī)劃指導理論的定位,因此書中章節(jié)按照宏觀、微觀、宏觀與微觀的連接予以分類編排。第一部分專談理論,顯示“語管論”將自己定位為一種語言規(guī)劃理論,而非僅僅是一種微觀調查指南(Nekvapil 2015)。第二部分體現了“語管論”的理論主攻方向之一,即連接宏觀與微觀?!罢Z管論”提出,理想的管理模型應當是微觀管理引發(fā)宏觀管理,又回到微觀層面促使問題解決,且具有多種變體模型(Nekvapil 2015)。但該部分的文章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內容上都有些力不從心,未能真正展現“語管論”對現實的解釋力,更遑論體現其通過統(tǒng)一管理程序解決語言問題的具體指導價值。第三部分聚焦微觀,文章數量最多,是“語管論”當前發(fā)展最為充分的部分,書中涉及了民族志視角、語言與權力、書面語言管理、跨語種跨文化交際甚至文學批評,展現了“語管論”多維的解釋力。第四部分的兩篇文章談論語言態(tài)度調查,從內容上不足以撐起一個獨立維度,略有湊數之嫌。應該說,Neustupn?關于“語管論”兼顧宏觀和微觀規(guī)劃的期許值得欽佩,但其實該學派目前最擅長的仍是微觀研究,對于宏觀規(guī)劃的研究仍顯不足,而對于兩者之間的貫通則尚未建立具體的機制模型。

      (三)方法匯編展現“語管論”的研究范式

      正如Neustupn?在后記中所言,研究方法的選擇受到研究范式的影響?!罢Z管論”的研究范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語言民族志、話語分析和交際社會語言學的影響,因此書中大量使用了參與式觀察、內省式訪談、話語分析等研究方法,所有分析都基于微觀層面真實交際場景中的語言管理行為展開。本書編者認為,這些研究方法除了探討微觀問題,其實也適用于宏觀分析,因此適用于一般意義上的語言政策與語言規(guī)劃研究。但不得不承認,本書所展示的幾乎全部是質性研究方法,這是一個較大的遺憾。如今大規(guī)模統(tǒng)計和高強度計算變得越來越方便,大量社會語言學研究都使用了統(tǒng)計學工具,“語管論”研究未能迅速跟上這一趨勢,甚至都未進行嘗試,是不利于其對接微觀與宏觀層面管理的。

      三、對中國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研究界的啟示

      (一)強化對微觀層面的觀察

      以2015年成立中國語言學會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研究會為標志,近年來我國的語言政策和規(guī)劃研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國內期刊發(fā)表的論文數量不斷增長。但就筆者觀感而言,國內易獲得關注的論文都是宏觀大勢的分析、理論框架的建構、熱門概念的推廣,而這些大都是基于二手文獻進行的綜合與提煉。與此同時,通過調查、實驗,從生活中扎扎實實獲取數據,提煉語言與社會互動規(guī)律的研究仍占少數。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值得我們警惕的現象。正如本書所強調的,如果語言規(guī)劃不是從真實交際場景中發(fā)現問題,并以解決這些問題為歸宿,那么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罢Z管論”堅持,研究微觀語言現象,是展開語言規(guī)劃的前提和基礎(Nekvapil 2015)。如本書中Neustupn?所言,很多時候是陳舊的研究方法限制了學者發(fā)現更有價值的研究問題。該書對于日本學者的委婉批評也提醒我們,如果我們的研究者習慣于采取語文學的方法開展語言政策研究,則必然只能從文獻中尋找研究問題,并依靠文獻資料的收集和解讀來解決這些問題。這將大大限制我們從鮮活的語言生活中發(fā)現國家和民眾當前所面臨的核心語言問題,即“中國大地上的問題”,并開展真正對國家語言工作有益的研究。

      猜你喜歡
      微觀研究方法
      基于微觀公平的現代中小學校內部制度與文化建構
      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宏觀把控”和“微觀處理”——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為例
      以白云機場(600004)為例,試論股票價格的影響因素
      新形勢下現代醫(yī)院財務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關于“學案導學,分層互動”教學模式中學情的研究
      談談翻譯史的研究方法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金融泡沫的形成機理分析及相關問題闡述
      微觀看世界
      組成與構成 含義各不同
      东港市| 巫山县| 昌都县| 成都市| 迁西县| 凤台县| 乌鲁木齐县| 郓城县| 临沭县| 惠水县| 瓦房店市| 佳木斯市| 启东市| 绥滨县| 公主岭市| 柘城县| 普兰店市| 木兰县| 大城县| 沛县| 德江县| 荣成市| 兴安县| 曲阳县| 乡宁县| 乳山市| 马公市| 延长县| 永嘉县| 佛教| 大宁县| 民丰县| 仲巴县| 读书| 河北省| 元朗区| 长白| 忻州市| 雷波县| 临泽县|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