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敏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是人最高階段的“行事能力”,是提升學生語文知識能力,培養(yǎng)思想品格的基點。而散文兼文質和美學為一體,不但語言生動優(yōu)美且意境深遠動人。如何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散文中所描述的意境中去,深刻感受作者所要宣揚的思想、所要展示的意境,是中學語文教師散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訓練、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闡述了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散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散文教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21-006-1
散文應該怎樣教,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是教的方式不一樣,帶來的效果自然不一樣。因文而教,因生定教是一個重要原則。
一、引導學生對散文進行情感體驗
文章總是要表達情感的,而散文更突出。散文是作者情感的棲息地,傾瀉的場所。孫紹振教授說:散文天生就是抒情的。散文教學,從某種角度說,情感始終是核心、是靈魂,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教散文,應教會學生品味文中的情感,在語言的把玩中,讓文中感情的清泉流進學生的心田,真切地體會作者所描繪的情景,咀嚼細節(jié),細細體會文中蘊含的滋味,觸摸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去把握文中的情脈,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如在教學散文《端午的鴨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文中字里行間去感受作者對高郵家鄉(xiāng)的那份濃濃的鄉(xiāng)情,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鴨蛋的那份深深的眷念之情。在《中語參》舉辦的同課異構特級教師展示課中,山東萊蕪市特級教師于立國老師在教學《端午的鴨蛋》時,不是停留于一般的整體感知和一般的分析,而是讓學生進入文中特定的情境中去體會,針對具體的句段和詞語,挖掘了文中的情感,品出了鴨蛋的味道。廖俊艷在教學《老王》時,注意從“演讀孤苦”“品讀痛苦”“洞察善良”“研讀善良”“疑讀善良”等方面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去體會情感。
此外,在語文散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適當?shù)亟M織學生開展相關活動。通過活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得到加強,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也能夠得以形成。
例如,當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巴黎圣母院》這篇文章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將其改編成一個小型的舞臺劇,通過扮演文中主人公“卡西莫多”與“愛斯梅拉達”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波動。同時,在對主人公進行表演時,學生也能夠真實地站在他們的角度上進行問題思考,去分析“卡西莫多”的心理活動以及心理變化,逐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及情感,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設計合理的教學問題
在高中階段,雖然多數(shù)學生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認知思維以及想象能力,但由于其還沒有真正地接觸到社會,所以對于散文中的一些深刻內容以及道理無法形成全面的理解。對此,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合理的為學生設計一些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到文章內容中,加強學生的文章理解,豐富學生的認知意識。
例如,在講解課文《駱駝祥子》時,教師就可以以文章內容為基礎,為學生設計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駱駝祥子的外號是怎么得來的?第二,通過駱駝祥子這篇散文,作者老舍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第三,通過文章中對駱駝祥子心理活動的描寫,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第四,針對于文章中“三起三落”這一部分,你覺得它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可以逐步對文章的內涵進行探索,逐漸構建完整的文章情感體系,深入了解祥子一生的悲苦以及凄慘。
三、采用比較式閱讀教學
在散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運用比較式閱讀,以加強學生對文章理解。這種閱讀方式,可以是寫法的比較,可以是語序的比較,也可以是內容的比較。
比如,在學習《老王》時,可以將課文中結尾的句子與選入教材之前的句子進行比較。原文是“那是一個多吃多拿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選入課文后改為“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改?這樣改后有什么區(qū)別?引導學生比較,對作者的深意就會有新的認識。在教學《端午的鴨蛋》時,可以進行局部語序變化的比較。比如,“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xiāng),都不貴,多數(shù)人家是吃得起的。”這是汪曾祺先生在文中回憶家鄉(xiāng)時的一種表達方式,以短句為主。有的老師在處理這幾個句子時,不是簡單地處理與忽略,而是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去思考。如果我們把這一段用平常說話方式來表達——“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xiāng)都不貴,多數(shù)人家是吃得起的。”這與前一句有沒有變化?有怎樣的變化?讓學生通過這種比較,看到這兩種表達,雖是字數(shù)相同,但是斷句不同,卻帶來了不同的效果。原文長句化為短句,給人感覺語氣舒緩很多,顯得親切,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作者一說到家鄉(xiāng)的那種特別珍惜、特別懷念之情,而改后的句子顯得平淡,通過這種比較,讓學生切實去感受作者汪曾祺先生散文的語言特色。
比較,可以根據(jù)文章的特點,選擇比較的內容,通過比較,讓學生多層面地把握閱讀散文的方法,體會散文寫作的技巧,感受散文的魅力。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進行散文教學,教師應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為學生制定合適的教學問題,創(chuàng)建活躍的教學氛圍,以此對學生的興趣以及思維形成有效調動,加強學生對散文內容的理解深度。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結合具體的內容引導學生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全面貫徹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準則,加強教學的主動性,從而有效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雪玲.高中語文現(xiàn)當代抒情散文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
[2]吳海艷.高中散文教學現(xiàn)狀及教學對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南京市臨江高級中學,江蘇 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