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芹
【內容摘要】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使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加的具有針對性和合理性,應當根據新型的“分層教學”方式不斷的進行研究與應用,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水平。本文分析了分層教學的意義,提出了對學生、教學問題、教學目標有效分層等措施,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正確高效的學習數學知識。
【關鍵詞】分層教學模式? 初中數學教學? 學生分層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質量,提出了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教育主體由教師轉移到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很多新型的教育手段應運而生,分層教育模式作為當代新的教育手段,目前在教育體系中被廣泛的應用。初中數學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具有學習內容十分復雜、難度較大的特點,導致了很多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分層教育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掌握,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分層
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分層教育的重要性。學生當前是教育體系中的主體,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點,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數學并不是死記硬背的學科,主要對于學生的思維模式提出了要求,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能力、數學學習基礎都不一樣,因此在進行數學知識吸收的時候,會出現領悟的水平不一致的情況,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層。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分層教育的實施方式,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初中數學教學是我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工作的重點難點。數學包含的內容多,知識點錯綜復雜,相對于小學的基礎教學內容,難度明顯加大,因此導致了很多初中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存在著吃力的現象。我國應試教育觀念過于嚴重。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關心學生學習成績的增長,在授課過程中也大多是對易考點進行講解,導致了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數學,甚至還會有將數學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的情況出現。在這個背景下使用分層教學方式,能夠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教學時,應當針對學生的水平進行研究,科學的進行分層。如經過了一個學期的系統(tǒng)學習之后,教師可以進行數學知識測試,結合教材的實際內容進行考卷的制定,不能只結合一個模塊的知識點,如可以將乘法、加法、平面圖形等多個知識點進行混合出題,判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測試不能進行一次,而應該多進行幾次測驗,進行平均成績的計算,同時,除了卷面測試之外,還應當包括課堂實際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平均成績進行分層,可以分為學習效果好,較好,一般等三類,將班級分為ABC三個等級的班。可以將數學知識掌握得好的、數學基礎相對扎實、考試成績較為優(yōu)異學生分入A班;有一定基礎的,但是成績沒有十分優(yōu)秀的學生分入B班;綜合測試成績較低的,沒有數學學習基礎的也沒有學習自主性的分到C班。分層教學應當保證從上而下的原則,根據班級級別的不同,有效地調整教學手段,保證分層教學的合理性,帶動學生成績增長。在分層之后教師應當根據每次的成績進行研究,同時根據各個調研方案進行跟蹤調查,保證分層的合理性以及教學方案的正確性。
二、針對課堂教學問題進行分層
在課堂上實行分層教學,有助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以往我國進行整體性的教學,導致了一些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不能認清自己學習上具體存在哪些不足,也難以認識到自己的學習優(yōu)勢。當前結合了分層教學,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同時更能夠認識到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在數學課堂上,應當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提問是數學課堂上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應當注重根據所提問的課堂問題進行分層,從而對于學生進行引導,在提問的過程中了解學生存在的不足,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查缺補漏,帶動學習質量的提升。教師在進行課堂問題的制定時,不能單一的根據教材后面的問題進行提問,而是應當進行延伸,精心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問答。教學問題的分類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對于所學習的知識點的基礎內容進行提問,其次在該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知識延伸,向學生們進行詢問。最后,結合以往學過的內容,將知識點進行結合,設置出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全面對于學生進行測評。在上課前,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制定教學大綱,根據學生的多方面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在進行問題的提問時,找到切入點,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積極起來。如在進行不等式學習的時候,不等式的定義有些難以理解,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誤區(qū),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先從定義講起,最后再從表達形式等內容,使問題符合學生的學情。主動向學生進行提問,設置多個關系式,讓學生找出哪個屬于不等式,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并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開難題,對教學計劃進行分層,保證學生掌握了不等式的知識點之后,再進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識點的學習,保證知識點的循序漸進,從而將數學知識有層次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消除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畏難心理,還可以在問答中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三、針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計。由于每個學生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水平都是不一樣的,數學學習具有很強的復雜性,涉及到多個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不能以一個固定統(tǒng)一的標準對于學生進行考核,而是必須根據每個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標準,保證了教學目標的“量身定做”,從而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方針。如有的學生圖形知識掌握的不全面,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當主要對于學生的圖形學習情況進行研究;有的學生方程學習存在障礙,教師應當多帶動學生進行一元一次方程與二元一次方程的學習,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在進行數學學習時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實踐,因此,教師應當做好基礎性準備工作,根據教案等級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置教學目標,如數學學習成績高和成績相對一般的同學,合格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教師應當為他們設定不一樣的成績標準,在進行考試時,A班的學生應當設定成績?yōu)?0分的及格線,B班的學生應當設定70分為及格率,C班則可以為60分,必須要保證教學目標的制定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可行性。對于成績與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學目標的設置應當稍微低一些,使其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應當對于每次的考試成績進行研究,找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更好的教學策略,帶動學生進行練習鞏固,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水平。同時要時刻觀察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及時的根據學生的進步或者退步情況進行調整,保證分層教育的靈活性。
結語
隨著我國教育方式的不斷改革,教師應當不斷的提升自身意識,運用新型的分層教育手段,帶動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水平的提升。結合學生的學情采取分層教育的手段,注重因材施教,及時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引導不同層次的孩子們進行數學學習,為數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健輝. 初中數學課堂中分層教學模式策略應用[J]. 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1):83.
[2] 陳雪君.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討[J]. 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1):22-23.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王集初級中學)